刘震西(1895—1940.3) 沂南县张庄村人.系东北军著名抗日将领刘震东之弟."9.18''事变后,震东拥护共产党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对震西影响很深."七·七"事变后,刘震东被李宗仁任命为第二路抗日游击司令,震西即回老家招兵筹晌以协助震东,发展游击队员40多人,成为震东扩军抗日的得力助...[详细]
刘重威(1890—1926),字壁如,牛马司田家桥(今湾泥乡内)人。11岁由族人资助入循程学堂。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习骑兵科,学业甚佳,多次演习夺冠。毕业时,校长保荐至湖南省长赵恒惕处,任叶开鑫部连长。民国4年(1915),刘随赵恒惕部北上讨伐袁世凯,曾率一连兵力,夺下烟台,擢升营长。在贺胜桥、...[详细]
李先芳 (1510年~1594年) 字伯承,号北山。明正统六年(1441年),其祖迁居濮州李庄(今李进士堂村)。 李先芳在20岁时中举,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中进士,一年后被任为新喻知县。新喻县贫穷落后,风俗不正。李先芳安抚之余,以严明法令治理,奸邪者为之折服,境内逐渐呈现繁荣...[详细]
李麟祥(1609~1690年)镇隆镇大路街人,明末清初信宜杰出文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负责编修《重修信宜县志》12卷,康熙二十六年,与儿子李季临一同编修《信宜县志》。著作有《溪仙诗集》20卷、《溪仙文集》38卷。...[详细]
李祥盈,莱城区寨里镇周王许村人,放射化学高级工程师,中国核学会会员。在大漠深处机密单位从事我国核事业三十多年,曾任中国第一个大型军用反应堆厂长。平生参与了我国核弹制造和核能的和平开发利用工作,为祖国国防和建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忠诚、才智和健康。 李祥盈生于1940年10月31日。6岁时,父亲...[详细]
李信民(1912—1952)两市塘人,幼时聪明好学,小学毕业后,由族绅带往上海就读劳动大学附中,后入劳动大学,课余常阅读进步书刊。民国20年(1931)停学回家,任教于两市塘协济小学。民国28年,任邵阳循程中学数学教员、教务主任,先后在邵阳县中、县师、爱莲女师和导群、会铺等中学兼课。讲课通俗易懂...[详细]
李雪,原名李培富,男,1942年5月生,山东省莱芜市辛庄镇南蛇沟村人。0党员,大专文化。 1969年参加工作,当了一名煤矿工人,后来当了煤炭企业政工干部,后又成为当时的新汶矿工报社编辑记者、新矿莱芜中心医院宣传科科长。这些优越的政治环境,丰厚的生活阅历,良好的文学修养,超人的执著毅力,使他沿...[详细]
李学诗(1929—1995)山东省莱西县长院区长清村人。1947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3月加入中国0。1947年8月至1958年7月,先后在山东省胶东军区南海医院南海一所、华东军区第二后方医院一所、第二野战军第二后方医院四所、军政大学二分校卫生所、第七步校卫生所、四川省军区军政干部...[详细]
李梓瑶,字碧琴,新畇村人,生卒年月不详。清道光五年(1825年)为拔贡,出任过 会同教谕、澄迈训导。自小勤奋读书,喜欢书法,名家字帖无不临摹,尤好颜体,把颜欧两 体溶于一炉。字法造诣很高,使雷琼两地文人瞠目,故有“大字压雷琼”之美誉。他的恩师 张岳崧和陈昌齐把他的字法举荐给朝廷,道光皇帝大加赞赏...[详细]
李昴英(1201~1257),字俊明,号文溪,宋代末期先祖从南雄迁至广州番禺鹭江村(今属海珠区新滘镇)。昴英博学多识,一览成诵。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被朝廷任用,宝庆二年(1226)中探花,是历史上第一位广州籍探花。绍定二年(1229)任汀州管刑狱推官,后调任太学正、太学博士。抵京见帝,力陈...[详细]
黎友廷(1879~1961),外号求裁缝,简家陇人。家贫,入私塾三个月,辍读学裁缝,20岁投师登台演戏,兼做巫师。黎擅演丑角,兼演生、旦、净、末诸行。精花鼓,会祁剧,能自编自演,还能制作戏服,人称多面手,土秀才。原邵阳县东路的仁风、丘塘、黄陂桥等花鼓戏班,经黎传艺授技,逐渐得以发展,名徒遍于邵阳...[详细]
东平(今属山东)人,南京教官。生平未详。绍圣间,李孝美作《墨谱法式》,元膺为序。又蔡京翰苑,因赐宴西池,失足落水,几至沉溺,元膺闻之笑曰:“蔡元长都湿了肚里文章。”京闻之怒,卒不得召用。据此,元膺当为哲宗、徽宗时人。 《乐府雅词》有李元膺词八首。...[详细]
李运光,男,桂东县贝溪乡南边村人,1952年7月生,初中文化,中-员,贝溪乡南边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艰苦奋斗,治贫致富,一面稳步发展村级经济,先后创办采石场、综合加工厂、千头猪场,建立反季节蔬菜基地、4600亩封山育林基地、千亩油茶基地,建成装机容量500千瓦、年发电量300万千瓦时、年创税...[详细]
李再荣(1849~1895年)字学高,大路街人,学者,著述颇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与梁安甸(举人)主编光绪《重修信宜县志》,该志是信宜民国前编修的最完备的一部志书。著作有《信宜中孝节烈录》、《华山李氏世德录》、《华山李氏剩馥集》、《味道斋文抄》、《求志居文存》、《森玉堂诗草正续》、《玉闺女史诗选》...[详细]
著名的《黄桥烧饼歌》歌词作者、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戏剧组组长李增援,牺牲已六十多个春秋了,然而他长眠的地方,无人知其姓名;家乡烈士英lzy.jpg名录上,也没有他的名字。几十年来,家人为了寻找他的下落,四处打听,解放初期曾登过报,近几年又请人去台湾查询,一直杳无音信。如今,终于水落石出了。 文...[详细]
李兆岐(1904~1940),又名李鸣岗,环秀街道李家西城村人。 李兆歧14岁时,进入青岛钟渊纱厂(今青岛国棉六厂)工作。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受中共青岛地下组织派遣赴广州参加第六届“农-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任中共青岛市委执行委员、农运部长。1927年春,被派回即墨开展农运工作...[详细]
李振源,男,湖南省宜章县人,1945年8月生。1969年8月在湖南农学院园艺系茶叶专业本科毕业,随后在湘西自治州实习锻炼。1970年7月分配到桂东工作。曾先后在大地公社和城关镇两个农技站各工作5年。1980年调入县农业局任经济作物工作站副站长。1984年任农业局副局长,1990年兼任县农药化工厂...[详细]
李之芳,字朱仲,号邺园(1622~1694),明天启二年壬戌八月十八日(1622)出生于山东武定府(即今山东省惠民县城),死于清康熙三十三年甲戌十一月初二日(1694年)享年73岁。据发现的家谱记载,李之芳曾祖李鲜在明万历年间从河北枣强迁来武定府,为人推磨卖面粉,祖父李登云,父李才望继承祖业...[详细]
李智浩,字涵川,海安镇北关人,生卒年月不详。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18岁时,父亲 李仕才被官吏诬为私漏赋税,拘于海安所,他担心父亲年老经受不了刑罚,则替父受刑。他 不满官吏的横行,立志发奋读书,争取出人头地。当时海安营守备张安邦见其身材魁梧,相 貌威武,膂力过人,便鼓励他文武兼学。由于勤学苦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