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林(1896~1931) 李林,字智山,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生于邵阳县东乡(今邵东县牛马司镇明亮村)。5岁丧父,生母改嫁,过继叔父作养子。11岁养父病逝,与养母相依为命,堂兄李笏山资助上学。宣统三年(1911),先后就读省立第二师范、宝庆中学。毕业后,入保定留法预备班学习1年。在留...[详细]
李孟博(?~?),字号不详。广东人。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乙卯科汪应辰榜进士第三人。 李孟博是李庄简之子。自幼苦学。李庄简被贬至海南,李孟博随行。后卒于琼州。其父悼之云:“脱屣尘寰委蜕蝉,真形渺渺驾非烟。丹台路杳无归日,白玉楼成不待年。宴坐我方依古佛,空行汝去作飞仙。思深父子情难割,...[详细]
李梦符,开平初人。在洪州日,与布衣饮酒狂吟。尝以钓竿悬一鱼,向市肆唱《渔父引》,卖其词。作品有《渔父引二首》等。 好事者争买之,得钱便入酒家。或抱冰入水,及出,身上气如蒸。后不知所在(一云梦符游南昌时,钟传据其地。有桂州刺史李琼,遣人谓传曰:“梦符吾弟,请遣归。”钟令求于市邸,人曰:“夜来不...[详细]
李明彻(1751—1832),字大纲,又字飞云,号青来。清代天文学家。祖籍江苏,出生于广州。少年时曾入道观当道士,其间,除受教于道教学说外尚攻读了先秦诸 子百家学说。成年后,又对已传入国内的西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曾赴澳门向外国传教士学习观察天象推算地理测绘法和三角几何学。自此,他与天文学结下了不...[详细]
林昌鹏(1907—1973年)乳名文翼,山塘镇人。就读于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广州培正中学。民国16年(1927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理工科,两年后肄业,投考广州黄埔海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派往意大利高尔康海军军官学校学习,两年后回国,任虎门要塞第一 舰中校舰长。民国27年(1938年)4月间,率...[详细]
凌十八(1819~1852年)名才锦,排行十八,故称凌十八,钱排镇北内塘坳村人,信宜凌十八起义(又称大寮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打响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第一 。凌十八起义坚持斗争两年多,转战粤桂两省三州六县,震动清廷。咸丰二年六月十二日(1852年7月28日),在罗镜坚持战斗到最后,全军壮烈牺牲。凌...[详细]
凌叔华(1900年-1990年),番禺县深井乡金鼎村(今黄埔区长洲镇深井村)人,文学家,画家。 凌叔华生于北京的一个仕宦与书画世家。凌叔华的父亲凌福彭,出身翰苑,光绪十九年中举人,与康有为同榜进士,历任清朝天津知府、保定知府、直隶布政使等职。他精于词章、酷爱绘画,曾与齐白石、王梦伯、陈...[详细]
李念林,1916年6月出生于莱芜中茶业村。幼年家贫未上学。 1938年冬任本村自卫团通讯员。 1940年任村民兵队长。 他胆识过人,发明并制造石壳滚雷、吊雷、连环雷等十余种 ,多次带领民兵利用 伏击日伪军,并应邀到淄川、章丘、历城、泰安等地教授造雷、埋雷技术。家庭3次遭受日伪军掳掠焚...[详细]
林实初(1879—1932年)字昌秀,清新县山塘镇马安岗村人。林文章颇有名气,曾在乡间设馆授徒。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到广州设馆讲学。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返清远协助工商业巨子麦楚珍从事实业,开办民兴火柴厂、光远电灯公司、当铺商店、兴建清(远)银(盏)公路。先是...[详细]
林廷式(1792~1875年) 原名林模,水口镇大垌官岸村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辛卯科举人,任国史馆眷录,后任湖南益阳县、衡阳县知县,为官清廉,有“林青天”之称,后调任龙阳县知县,升靖州直隶州知州,代理郴州直隶州知州。同治元年,任湖南省壬戌科乡试同考官,后以官绩优异升用知府,加四级。...[详细]
李锐(1898—1978),字笔渔,佘田桥大冲(高楼乡内)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于一个没落的书香之家,幼年从父习读。民国15年(1926)毕业于长沙雅礼中学。越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留校任讲师,升教授。民国23年秋,赴英国伦敦大学深造,业成,自费考察了欧洲英、法、德、意等11国的经济状...[详细]
李韶石,又名李林,翁城五一村人。九岁能写古今各体文章,十四岁中秀才,就读于官办学堂。康熙三十二年举“孝廉”,丁丑年参加京城会试,获取“会元”(第一名),殿试取得二甲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四十四年,在澹宁宫御试,主考官奉旨宣布:“文章做好誊写端正的即可呈缴”,李林首先交卷,荣获“钦定第一”...[详细]
李师中,楚丘(今山东曹县)人,徙居郓(今山东郓城)。年十五,即-议论时政,由是知名。后中进士。累官提点广西刑狱,摄帅事。熙宁初,历河东转运使,知秦州、舒州、瀛州。后为吕惠卿所排,贬和州团练副使,稍迁至右司郎中。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六。《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著有《珠溪诗集》,词存《菩萨蛮》一首...[详细]
黎恕(生卒年不详)字心泉,龙颈镇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中举。先任浙江缙县教谕,后升为鄱阳县令,为官清廉。后回家乡养老,明隆庆(1567—1572)年间,编纂《清远县志》,其编志态度认真。志稿四卷76类,比之旧志体裁完备。...[详细]
黎遂球(1602-1646),字美周。广东番禺人。明末广东名诗人 。 早年攻读经书,擅长填词作诗。明天启七年(1627)参加广东乡试,获中式举人。此后数次赴京会试,与沿途的文人骚客时相唱和,诗名渐而鹊起。崇祯十二年(1639),因赴京会试再次落榜,遂漫游吴越之地。翌年春到达扬...[详细]
李廷魁(1871—1949年),又名宜仔,祖居龙塘镇良羌村,家境贫寒,少年时期常到海边趁渔 船泊岸的机会拾些小鱼虾过活,饱经渔霸欺凌。是时,著名拳师林家齐开设武馆,他便拜师学艺。出师后,先后在前山、锦和、新寮等地开设武馆传授武术,一时弟子遍及全 县。 李在武功上以双刀、双棍、拳术著...[详细]
李廷伟(生卒年不详),字卓峰,王家屋子村(今属蓝村镇)人,系中国同盟会会员。山东高等农林学堂毕业。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李廷伟同鄷文翰、魏显廷等筹划捐募,在蓝村创办了“胶莱公学”,并任教员,为同盟会培养干部。胶莱公学解散后,他即四处奔走,宣传革命。1913年,由北京回到即墨,当选为...[详细]
李廷扬(?~1853),字拱辰,号对坡,即墨七级镇西南村人。李廷扬自小聪明过人,体格健壮,除攻读“四书”、“五经”外,还喜欢阅读兵书,研究谋略,舞 弄棒。李廷扬的父亲李友仁便顺其所好,高薪聘来武术教师,置办马匹、刀 、弓箭等练武器械,并在村西南边开设了跑马场,让其习练武艺,专攻武科。嘉庆初年,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