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荣铨(1886—1972),字衡忱,永嘉下嵊山霞村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教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厦门集美学校,以科教救国为己任。1924—1933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为推动新文化运动作出贡献。抗日战争期间,曾回永嘉家乡养鸭,并创办瓯北补习中学(后并入济时中学)。朱家骅曾两次请其出任...[详细]
胡识因(1893—1974),女,原名世英,化名吴式、郑耐冬,永嘉人。先后就读温州艺文女学、大同女学、杭州女子工艺师范学校,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上海女子体操学校,和郑恻尘结婚。历任杭州守清女学等教员。1920年,在温州创办新民小学,并在女子师范学校兼课。 1924年冬,由谢文锦介绍参...[详细]
胡问樵(1909—1987),又名从椅,字仲协,文成李林乡李山村人。1930年出国,在荷兰做工,一度归国,于1936年又去荷兰。1950年后自开亚洲百货商店,积极从事侨胞的爱国团结活动。1947年与同乡余忠共同发起组织温州籍旅荷华侨瓯海同乡会,被推选为副会长。不久更名瓯海华侨会。1963年扩展为...[详细]
姜琦(1886—1951),字伯韩,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后得明治大学政治科学士学位。1915年夏回里,任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校长,1917年底离职。旋任南京高师教员、暨南学校教务主任。1919年秋,发起组织永嘉新学会,任于事长,发刊《会员录》及《新学...[详细]
姜立纲(1444—1499),字廷宪,号东谿,瑞安塘下梅头人。叔父琨,善书法,由太学生“拔南棘台写题奏”。立纲天资聪颖,因家学渊源,7岁以“能书”出名,代宗时选为奇童,召入北京,命为“翰林院秀才”。明天顺七年(1463),授中书舍人内阁制敕房办事。成化二十一年(1485),升为正五品吏部郎中。弘...[详细]
姜庆湘(1918—1990),字蒋莱,瑞安人。青年时期就读于上海大夏大学商学院,曾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救亡协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9月到皖南,任新四军《抗敌报》,国际新闻社东战场特派记者。1941年到广西,先任《力报》、《柳州日报》总主笔,后任西南商专教师、新中经济研究处专职研究员,...[详细]
蒋幼山(1885—1953),原名矫,字岩仁,改字幼山,以字行,瑞安海安所人。父柱,字馨山,清季贡生,以拳术知名乡里。幼山少受熏陶,12岁开始习拳,初从张洪波学南拳刚柔法,练打沙袋,举石锁,攀竹竿,及冠,能手提90斤重物跨越塘峡。后专程拜谒万春山道长徐霭卿(俗称阿吉),恳求指点,学得少林内功及达...[详细]
贾如规(1088—1166),字元范,乐清人。20岁左右补太学生。靖康之难发生,诸生惧欲逃,如规说:“吾辈久被教养,今国家险危,乃求苟活乎?”绍兴七年(1137),以特奏名授广昌(在今江西抚州地区)尉。分析处决案件精明,使吏民敬服。任满调兴国县司理,未赴任,归时箧中不携任何馈赠之物,惟有《汉书》...[详细]
金雯(1908—1942),字叔章,永嘉郭溪(今属瓯海区)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在战斗中腿部中弹受伤。后调人中央航空学校学习飞行,为航校第一期学员,毕业后留校任飞行教官。 1936年,任空军第七大队第六中队中队长。西安事变中担任国共双方空中交通联络工作。国共第二次合作后,率领...[详细]
静权(1881—1960),俗家姓王,名良安,法名宽显,字静权,号实庵,仙居溪下乡黄皮村(现属永嘉)人。少时随朱云卿读书,屡试秀才不中。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去黄岩县多福寺削发为僧。三十二年,转天台国清寺受戒。宣统元年(1909),前往宁波观宗寺,从高僧谛闲法师研究天台宗教义,历时十余载。...[详细]
金贯真(1902—1930),原名家济,永嘉岩头人。少时就读于岩头小学,1919年春入浙江省立第十师范。五四运动爆发,和蔡雄等组织血波社、宏文会。1923年,又和李得钊等组织青年策进会、溪山学友会,积极参加爱国-和新文化运动。1924年,任十师附小教师,由谢文锦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详细]
季天渊 泰顺人 女 1964年出生,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主任舞台技师,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季天渊自幼跟随季桂芳学习木偶雕刻及彩绘技艺,专业从事木偶头雕刻、车木玩具设计与制作,三十年来,先后获得浙江省三雕创作世纪谈金奖,首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金奖,中...[详细]
孔克表(1314—1386),字正夫,平阳人。孔子五十五世孙。博学笃行,尤精史学。元至正八年(1348)进士。十一年二月,为“将仕郎建德录事”(《选真寺记》),其后历任镇江路录事、瑞安州判官、永嘉县尹等职。明洪武四年(1371),诏求人才,授意其子希靖应征,任武陵县丞。六年,郡县推荐,太祖朱元璋...[详细]
雷高升(1901—1932),原名施德彰,瑞安马屿大南乡小垟村人。幼学艺于平阳城关和瑞安平民习艺所,后人温州光华布厂、鹿城布厂做工。1925年参加声援上海五卅运动,开展反帝-斗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被推为永嘉县总工会主席。 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温州独立支部遭破坏,改名雷高升并...[详细]
李超英(1897—1982),又名德吉,曾用名李俊,永嘉港头(今属岩头镇)人。初就读浙江省立十中,1920年秋考入北京大学,毕业于经济系。在北大期间,参加五四运动,曾被派到武汉皮毛厂宣传马列主义和组织工人运动;1923年,与吴铸人、叶溯中、张淼等组织中山主义实践社,次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详细]
李得钊(1905—1936),又名德昭,字伯明,化名林志明,永嘉港头(今属岩头镇)人。少年就读岩头高等小学,1920年以优等成绩减免费进入温州艺文中学。1924年10月,首批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7月进上海大学,曾得到瞿秋白、恽代英、邓中夏等的教诲。同年冬,被党组织派到...[详细]
李价人(1880—1962),原名国藩,又名维翰、维藩,乐清北阁村人。少年就读大荆印山书院,后入杭州讲武堂,继转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时成绩优良,留校任学生区队长。旋赴闽,在师长张贞部任团长。1922去广州。1925年,参加东征陈炯明,战斗中曾受伤。后受北伐军东路十七军军长曹万顺之委托,...[详细]
李毓蒙(1891—1961),字步号,瑞安东山乡(现属城关镇)车头村人。幼家境贫寒,13岁在瑞安城内学裁缝,26岁发明一台铁木弹棉机,不久在村里创办李毓蒙制造弹棉机器厂,从此结束裁缝生涯,专心致力于机械工业生产。1922年春,携机器和双麒麟牌商标图赴北京向中央农商部申请专利权和注册商标,获得照准...[详细]
林杞(1076—1140),字茂南,少名玉伟,平阳归仁乡三十九都(今泰顺泗溪)人。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历任常熟县尉、乌程(今湖州市)县令、诸王府教授、湖南提举。时金兵逼汴京,宋室危殆,杞曾同李纲率勤王师北上,未至,而京城已陷,徽、钦二帝被掳。康王即位后,历任湖南、福建转运判官。曾帮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