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良(任职1933.6.16——1935.11.8)(生1882——卒1952.12)民国第四任北平市长袁良,浙江杭县人,字文钦。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曾任昌图 总办兼交涉员。后为沈阳交涉署秘书长。1916年至1922年充北洋政府国务院参议。1924年被派为全国水利局总裁,并一度署理中央农业试验场...[详细]
袁迈(1915—1980),原名振良,桐庐石阜镇珠山村人。1935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相继在杭州国立艺专、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并担任中央工艺美院装潢系主任、北京市包装协会副理事长、包装装潢设计委员会主任。迈广泛涉猎祖国优秀的传统工艺,对汉砖、宋瓷、明锦有深入的研究。...[详细]
余光凝(1874—1945),字炳心,又字炳星、病心,遂安东亭(今淳安东亭乡)人。父余西园,原以农为业,后参加洪秀全的太平军,任文书。太平军失败,回乡务农。光凝幼年因家贫失学,在家放牛,路过私塾,常伫立馆外,听馆内读书,居然能熟记背诵。塾师见其聪颖,免费收为学生,并送至严州双峰书院学习。后考中秀...[详细]
余集(1738—1823),字蓉裳,号秋室,清仁和(今杭州)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候选知县。三十八年,授翰林院编修,与邵晋涵、周永、戴震、杨昌霖同荐修《四库全书》,时称“五征官”。累官至侍读学士。告退后主讲大梁书院达8年之久。道光二年(1822),重新研究《鹿鸣》一曲,与江苏潘奕隽同...[详细]
喻兰(1742—1809),字韵斋,号少兰,清桐庐至德乡碧岭庄(今高翔乡碧岭村)人。擅长绘画。嘉庆三年(1798),朝廷以命题考选画师,喻兰匠心独具,布景设色无不恰合题意,以第二名录取。不久,选人内廷,任画苑供奉职。同年九月,奉谕制作乾清宫御座东西对屏,并题一联云:“万花雨露和春酒,百衲乾坤制寿...[详细]
俞慕耕(1917—1946),原名祖奇,富阳新建乡(今属大源镇)大兆坞村人。1932年,毕业于萧山县立第二高等小学,考入金华塘雅省立实验农业学校,改名慕耕。在校联络师生,揭露校方弊端、举行-,被校长指控为“共党”嫌疑分子,开除学籍,流居杭州。 抗日战争爆发,慕耕向往革命,积极参加进步刊物《战...[详细]
瞿缦云(1883—1962),又名宪文,萧山大桥乡(今河上镇)大桥村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考入杭州广济医学专科学校。1911年武昌起义后,他毅然离校,参加辛亥革命,到广州、汉口、上海等地活动,任少校军医,并加入国民党。1913年返回故乡,在友人的资助下,在城厢镇开设萧山医院,欲以医报国为...[详细]
张嵿(1457—1530),又名张舰,字时俊,别字枫邱、风囚,明萧山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弘治初年,参与编修《宪宗实录》,往苏州、松江诸府采集轶事。书成,授上饶知县。不久,迁任南京兵部主事,进刑部郎中。正统初,任兴化知府。后被掌权太监刘瑾诬陷,削职为民。刘瑾伏诛,张又重被起用,始任南...[详细]
张瀚(1510—1593),字子文,明仁和(今杭州)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历任庐州、大名知府。蒙古瓦剌俺答包围京城时,朝廷下诏派兵部郎中在畿辅一带征调民兵入卫京师,瀚立即查核户籍,规定30丁人,以其余29人供应军饷,征得80人,驰送真定交接兵部,受到称赞。以功迁陕西左布...[详细]
章楹(生卒年未详),字天柱,清新城广陵乡(今富阳洞桥镇)人。雍正十一年(1733)成进士,授官青田教谕。章楹素性谦让,不以位卑为意,欣然就任。富阳董邦达与之同榜考取进士,私交甚笃,见其仕途失意,每多顾怜之念。及任日讲起居注官,即致书相招,将保举之为朝官。章楹不图富贵,而以培育莘莘学子为乐,婉言辞...[详细]
张尔田(1874-1945),原名采田,字孟劬、幼蒓,号遁庵、遁庵居士、许村樵人,晚号遁堪。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末民初史学家,著名诗人、词人。 清同治十三年农历正月二十九日(1874年3月17日)生,出身仕宦世家。祖父张之杲,累官至泰州知州。父张上禾,曾任直隶昌黎知县。张尔田幼承家学,才...[详细]
张辅忠(1889—1957),字僿无,别号佐时、一仁,余杭良渚镇人。少年时就有志科学救国,家贫辍学,未能遂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到杭州任小学教员。以所得作学费,入安定中学。1913年入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药科第一期。1916年毕业,任夏超部第八团司药正,驻杭州。1922年,应上海五洲大...[详细]
张恒(1897—1934),字子常,富阳常安乡人。少年时代爱好体育运动,以善跑闻名乡里。 1921年,张恒考入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科。在校期间,获八所大 合运动会中400码(364米)、880码(800.8米)锦标赛第一名。1923年,于上海参加国内预选赛,以2分7秒2刷新880码全国...[详细]
张景祁(1827-1900),原名左钺,一作祖钺,字孝威,后自字蘩甫,或作蘩圃,一字韵梅,一作蕴梅,别号新蘅主人,浙江钱塘人。同治三年(1864)拔贡,十三年(1874)甲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年(1876)散馆,谒选得福建武平知县,坐事落职。台湾布政使邵友濂与之有旧,坚邀其来权...[详细]
章烈(1889—1945),字定一,乳名小庆,新登麻车里(今富阳洞桥镇枫瑞村)人。家贫,由其姐夫资助,高小毕业后就读于杭州安定中学。当时,目睹国势阽危,乃愤而习武,考取保定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南下广州,充大元帅府侍从武官。后调任黄埔军校教官,曾率学生军东征陈炯明,初具战绩。 1926年7月,...[详细]
章乃羹(1885—1959),字梅先,别号富春山樵,富阳长春乡大章村(今属常绿镇)人。父定瑜,清光绪举人,宦游江西,历任泸溪、新淦知县。乃羹幼从外祖父刘眉峰读,后随父至江西任所,亲承庭训。 宣统元年(1909),就读于宁波法政学堂。不久,以父病辍学。此后,潜心于古文辞钻研,由桐城而溯唐宋,文...[详细]
张夏(生卒年未详),排行六五,称十一郎官,萧山长山(今楼塔、河上镇一带)人。其父亮曾为五代吴越国刑部尚书,以父“任子”(荫封)授郎后任泗州(今安徽县)知州。时泗州大水,田宅被淹,张夏募民修建堤塘,疏导河渠,以减轻灾害。宋景祐年间(1034—1038),以工部郎0任两浙转运使。当时,浙江钱江海塘年...[详细]
张毅(1918—1976),女,原名照鲜,学名美月,余杭黄湖镇人。8岁上学,读完初中一年级,因家贫辍学。1936年, 包办婚姻,毅然离家,到上海美丰绸厂当艺徒。满师后仍对折计酬,愤而转入曹家渡金城绸厂,曾参加上海丝织工人大-。 抗日战争爆发,失业回乡。次年参加省政工队。1939年5月加入中国...[详细]
张应昌(1790—1874),字仲甫,号寄庵,祖籍钱塘(今杭州),生于归安(今湖州)。清嘉庆十五年(1810)举人,任内阁中书。道光初年,曾参与编修《仁宗实录》。不久,因病辞职返乡,闭门不出,专以著作,致力于《春秋》之学,历经30余年,完成《春秋属辞辨例编》80卷,取三传以下及清代诸儒书400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