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1358),字宁之,号梅月处士,元桐庐水滨乡(今凤川镇)人。事母笃孝,人称“李孝子”。早年随永康胡仲孺学习。善诗文,琴棋书画冠绝一时。对于古学之研究,造诣尤深。元至正二年(1342),郡守马九皋备礼聘他出来任职,辞谢不就。九年,张奉使闻其贤,又欲起用他,复固辞不应。十六年,宰臣塔失铁来...[详细]
林枫(1906—1963),原名宋书棠,化名王长善等,江苏溧阳人。1926年,在吉林铁路局工作时,结识了中共党员吴敏茂,并先后参加共青团和共产党。1927年冬,吴敏茂被捕,林枫离东北返回家乡。1932年,在溧阳再次入党。后组织遭到破坏,林枫被捕,在特务将他押送回乡强迫找保时乘机逃脱。1937年6...[详细]
凌普选(1953—1979),临安鱼跳乡赤岭人。高小毕业后,回村参加农业劳动。1973年在公社担任农技专管员。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1月应征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在部队受到连、营5次嘉奖,并获优秀“共产党员”、“四会教练员”光荣称号。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他带领战...[详细]
凌准(752—808,一作806),字宗一,唐新城(今富阳新登)人。以孝悌著称乡里,又富谋略,尚气节。20岁时,上 书丞相,丞相奇其才,荐任崇文馆校书郎。泾源之乱,以谋划佐元戎有功,累迁殿中侍御史、浙东廉访使判官。任内抚慰百姓,惩办-,为世所称。后由王叔文荐举,任翰林学士,转员外郎。与李景俭、吕...[详细]
刘晏(?—1129),字平甫,宋建德人。在宋辽战争中被隐而入辽,中进士,封尚书郎。后在金兵破辽时,率数百士卒来归,宋授与通直郎。 宋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兵至黄河北岸,直犯京师(今河南开封)。宋命刘晏总辽东兵,号为“赤心队”,参与抵御金兵。 建炎元年(1127),刘晏从刘正彦攻打淮...[详细]
刘成吟,女,5月20日生于浙江杭州。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表演专业。歌手,演员。刘成吟曾经出演过《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和《百姓聊斋之两个人的战争》等影视作品,也参加了江苏卫视的《名师高徒》节目。...[详细]
刘光文(1910~1998) 著名水文学家、博士生导师。浙江杭州人。民国22年(1933)毕业于清华大学,民国25年赴美国依阿华大学留学,获工程硕士学位,翌年又转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改读。民国28年起,历任广西大学、重庆大学、交通大学教授,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教授、水文系主任,国务院三峡工程...[详细]
刘元进(?—614),隋余杭人。江南农民起义领袖。青年时仗义任侠,为乡里所器重。隋大业九年(613),炀帝欲复征辽东,于吴郡一带征兵,民多不从,外出逃亡。此时礼部尚书杨玄感在河南黎阳(今浚县)起义反隋,刘元进举兵响应,三吴苦役者纷纷前来参加,一月间聚众数万人。正拟渡江北进,玄感败。时吴郡(今苏州...[详细]
李用和(988—1050),字审礼,杭州人。宋真宗李宸妃弟。年少时家贫,寄居京城,凿红钱谋生。其姐李宸妃生仁宗后,真宗皇后章献刘氏占为己出,为了慰藉李妃,就求其弟用和于民间,奏补三班奉职。用和由此入仕,历任右侍禁、合门祗候、权提点在京仓草场、考城县兵马都监、贺州刺史、宁州刺史等职。按旧制,刺史以...[详细]
李元庆(1914—1979),笔名袁里、李健,杭州人。1929年人杭州西湖艺专学钢琴。1931年去上海音专理论作曲系攻读,次年参加“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开展革命音乐活动。21岁以大提琴演奏出名。1938年任京华美专教授。1941年赴延安参加革命,任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教师、《民族音乐》、华北联...[详细]
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一字我存,号凉庵居士,又号凉庵逸民,明仁和(今余杭)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历官平禄寺少卿、知州、太仆寺卿、南京工部员外郎等职。学识渊博,在天文历算、数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徐光启交往甚深,同从意大利人利玛窦游。20岁时,曾作《中国十五省地图》,甚精...[详细]
楼曼文(1908—1949),女,又名方娘,小名梅园,萧山岩山(今楼塔镇)伊家店村人。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1921年随家迁居杭州。1924年就读于杭州女子中学。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楼曼文参加杭州学生联合会,并被推选为中学生女代表,上街--。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她在浙江...[详细]
楼英(1332—1401),一名公爽,字全善,号全斋,明萧山楼塔人。生于医学世家,继承祖业,行医乡间。其自幼即承家教,博览群书,精究名家医说和历代名方,结合临床经验,以“阴阳五行生化万物”之说,提出诊病“必先分别血气、表里、上下、脏腑之分野,以知受病之所在;次察所病虚、实、寒、热之邪以治之”的中...[详细]
陆诜(1012—1070),字介夫,宋余杭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初任北京(今河北大名)签书判官。庆历七年(1047),王则领导贝州(今河北清河县西)军民起义,诜奉命率兵前去镇压,以此官升集贤校理、通判秦州(今天水市)。历任陕西刑狱,湖南、湖北、陕西转运使,知桂州(今桂林市)。后被派遣到邕...[详细]
鲁光钊(1917—1948),萧山临浦镇人。1936年考入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期间,受进步书刊和马列文献影响,曾发起组建“荆山共学社”,宣传革命理论。“卢沟桥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不久,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转入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于次年毕...[详细]
罗化千(1901—1986),原名罗空,号浮云,富阳新登镇人。其父擅长书法,化千自幼濡染,酷爱习字。父殁后,随兄放牛,自号“江东牧童”。小学毕业后,入浙江省立蚕桑学校攻读。蚕校与西泠印社相近,乃于假日前往观摩,学习八法,获得吴昌硕、王一亭诸名家指点,业遂大进。旋入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深造。于右任、蔡...[详细]
罗寿(生卒年未详),字永年,号独冷,明新城(今富阳新登)人。学识广博,好古知今,颇具胆识。永乐十五年(1417),以举人出身任广东高安县学训导,转江西丰城,施教有方。受部使荐举,襄理江西乡试,所取士罗伦、冷贯、孙昌三人,后均成名。旋升河北交河教谕。交河士风不正,罗寿严加约束,多方诱导,士习因而大...[详细]
罗希奭(生卒年未详),唐钱塘(今杭州)人。唐玄宗天宝初年,与吉温一起,谄附丞相李林甫,得以重用。吉、罗主持刑狱,惯于罗织罪名,严刑逼供,当时有人形容他们两人是“罗钳吉网”。李林甫利用他们阴构大狱,排除异己,一时朝内人人自危。罗希奭因此深受宠信,从御史台主簿升任殿中侍御史。天宝八年(749),任刑...[详细]
罗霞天(1898—1980),临安於潜景村浪山(今属太阳镇)人。青少年时曾以刘大白等为业师,刘为其取霞天之名。后留学德国柏林大学经济系。北伐时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北伐军入浙后,罗积极参与“清党”,为当时国民党CC派中坚之一,曾任国民党中央执委。1933年,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创建,罗任政治总教官。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