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偁(1819-1881) 字记楼,号君举,别号辛庵。镇江人。兄弟8人都以文学著名于镇江,彦偁独潜心经传诸子,尤精天文、数学、书法、金石。 青年时代设馆教读。咸丰九年(1859年)起在浙江、江西、扬州、江阴等地作幕,帮助试官评阅试卷。他的书法结体峻耸,识者认为可与包世臣、何绍基媲美。他的著...[详细]
赵曾望(1847—1913),字绍庭、芍亭,号姜汀,大港镇人。清同治九年(1870)优贡生。后任内阁中书舍人。在京数年,对朝庭的礼仪制度,各部院的官风吏习,颇为熟悉。因不得意而去官南归,以闭户读书著作为乐事,过着一家四口,“薄田数亩,老屋数幢,田赋厘征,量入为出,差可温饱”的生活。不久,应苏北盐...[详细]
赵治和(1901~1982),又名煦春,化名执中,句容葛村乡西地蒋社村人。9岁入本村私塾读书,17岁在家雇工种田。1934年家乡大旱,外出谋生,在南京更新大舞台当招待,誊写剧本。1939年10月,在江宁地区开展抗日活动,动员各村扩武参军,做军鞋,向富户预借公款,劝募寒衣等。赵为了掩护新四军到茅山...[详细]
赵醉侯(1868~1945年),原名赵玉森,字瑞侯,因嗜酒豪饮,遂号“醉侯”。祖籍丹徒大港镇人,后定居镇江城内月华山下。光绪十九年(1893年),入江阴南菁书院读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到上海南洋公学教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到南京方言学堂教书。宣统二年(1910年)经马相伯介绍...[详细]
郑锡兰(1908一1944),又名炳荣,武进县人。8岁入私塾,21岁任小学教师。民国27年(1938),参加管文蔚领导的抗日自卫团,在抗日青年培训班学习时加入共产党。回村后建立了严桥村党支部,任支部书记。民国31年下半年,调山北县一区任区委书记,活动于密如蛛网的敌伪据点之间。王元清壮烈牺牲后,...[详细]
周伯义(1823~1895),字子和,号焦东野叟、焦东周生。清道光三年(1823年)出生。镇江人。文史学家。周岁丧父,由母亲抚养和教读。14岁学做生意,3年后又弃商读书,学习天文、地理、兵法,同时还习练武术。书法行楷篆隶俱工,又善刻印,喜欢收藏金石字画。29岁中秀才,以后未中举,以授读为生。清末...[详细]
周长兴(1896~1951),句容磨盘乡人。周岁时,因生父母生活艰难,被弃于磨盘山坭龙村,被养父抱回抚育。旧时宗族观念强烈,不许入宗祠,贬称“野鸡”。养父死后负气出走,到江西吉安当矿工。1938年,在安徽屯溪受到新四军宣传抗日影响,于次年回到磨盘山村,从事抗日活动,负责地方税收和秘密交通,其家...[详细]
周文(1965.3— ) 江苏镇江市人。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应用化学系,是年任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国产化项目经理,1995年创建上海普利特化学研究所,1997年获得同济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学位,1999年起任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普利特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详细]
庄棫(1830~1878),字希祖,一字中白,号蒿庵。清道光十年(1830年)出生。镇江人。学者、词人。先世为盐商,后来家道中落,庄棫耽于读书,几次应举不中,后以捐官得主事衔。太平天国后,应两江总督曾国藩之聘在扬州、江宁等地书局中校刊书籍。 庄棫性沉静,好学深思。早年治《易》与《春秋公羊传》...[详细]
庄乐峰(1873-1949) ,江苏丹阳人,早年天津实业界的知名人士。曾任开滦煤矿及旧英工部局董事,并主持、发起募捐、兴建了天津耀华学校。 久居天津。早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后一度留校任教。1900年任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的翻译,因参与张翼与英商墨林公司有关开平煤矿的交易,颇受非议,曾一度避...[详细]
庄言 (1955.1—20022) 江苏镇江人。擅长油画。1932年入上海美专。1937年陕北公学毕业。参加保卫大武汉宣传及演剧三队。1941年任延安鲁艺美术部研究员,民族革命艺术学院教师。与胡蛮、罗工柳、辛莽编绘洋片油画《赵天顺翻身》。主编《保卫延安》画刊。1949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详细]
朱宝鎏(1871~1946),字元堃,号悟生,扬中县三乡五村人。30岁中泰兴籍秀才。朱受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影响和辛亥革命启迪,在家乡带头剪辫子,改习新学。后应三涫乡士绅邀请,开办学馆,在教育界颇有声望,曾被推为县教育会长。1922年朱倡办扬中县第一高等小学。民国年间,朱批改推荐学生优秀作文1...[详细]
朱高氏(1894~1943),女,句容行香高庙村人。其儿朱云峰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工作,常在家中召-议,朱经常为他们站岗、放哨。皖南事变后,朱担任茅山专署联络员,负责给新四军送情报。 1943年春的于秋岗战斗,就是靠朱的情报使住在南山子的新四军早作准备,取得了胜利。同年3月,句容县抗日...[详细]
朱松华(1903~1976),扬中县长旺乡新圩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做过篾匠,当过短工。 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兴隆乡民主政府乡长,兼党支部书记。 1944年~1945年10月间,先后任扬中县二区区委副书记、书记。 1945年新四军北撤,朱奉命留...[详细]
祝尧三(1887~1955),字家安,号宪成,扬中县三涫乡三圩埭人。幼年从父三如先生读书,后考入江苏第九师范,毕业后任国民党扬中县教育局视学。曾加入国民党,拥护孙中山新-政策。因与县里一些当权者政见不合,被贬任三涫乡国民义务小学校长。 1924年与朱宝鎏等发起结社会文,创“存粹文社...[详细]
朱永山(1906~1940),字静卿,参加革命后化名筱鲁。扬中县东新港(今三涫乡新港村)人。1933年黄墟师范学校毕业后回扬中工作,先后任镇海庵、油坊桥小学校长。1938年3月在泰兴与李培根、赵良斌等组织苏南抗日同盟会,曾几次返回扬中宣传抗日。 1938年10月参加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详细]
宗家顺, 字迦舜,号逸山,1955年生于江苏镇江。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联谊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书画委员会委员、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主任。 自1977年以来拜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为师学习...[详细]
宗仰(1865~1921年),俗名黄浩舜,别号乌目山僧,又号楞伽小隐,法号宗仰、中央。常熟梅李乡人,少年时在金山寺出家。光绪十八年(1892年),犹太富翁哈同夫人罗迦陵游金山时,一见之下对其学识十分敬佩,邀他到上海设计爱俪园。此时,结识章太炎、蔡元培等,并与他们办爱国学社、爱国女学,组织教育会。...[详细]
左治平(1918一1949),原名左济生、曾化名王峰、杨森。扬中县人,生于农民家庭。15岁去上海学“跑街”,因难忍尔虞我诈的商人习气,愤而回家。17岁考入无锡洛社师范,毕业后回扬中。民国27年(1938)夏,听说泰兴张公任部抗日,遂往投军,任排长。翌日副官令其造一张30余人的花名册领空饷,左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