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广根 [公元1911年-1942年]

  • 季广根(1911~1942),又名如彬,扬中县庆隆乡392圩埭(今八桥镇庆丰村)人。季秉性顽劣,少时即是当地无赖。20岁始学中式裁缝,后去上海做西式服装。季到沪不久即与上海滩的流氓、地痞鬼混,拜帮会头子为师。 1937年季从上海回到扬中,先投奔惯匪薛德裕,后加入伪军,当上扬中县伪 ...[详细]

金文彬 [公元1905年-1984年]

  • 金文彬(1905~1984),扬中县永胜乡永前村人。出身地主家庭,在泰兴县永安洲有祖田百余亩。金青年时代耽于游乐,不事生产,祖产几被卖尽。33岁时开设槽坊,因经营得法,家道复兴。 1931年后与李培根结识,相交甚厚,受李影响,倾向革命。抗日战争时期,积极支持抗日民主政府的抗日斗争。1...[详细]

金运贵 [公元1907年-1970年]

  • 金运贵(1907~1970年),女,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扬剧“金调”创始人。原名刘秀卿,又名王继芬,曾用艺名新喜贞。湖北黄陂人,随父居住上海,自幼从艺,初学京剧,后改扬剧。19岁登台演出。初演丑角,后改演小生。曾自编自演过《后母恨》《庾娘传》、《血泪鸳鸯》等30余出戏。 1952年...[详细]

稽直 [公元1901年-1983年]

  • 稽直(1901~1983年)。镇江人。少时毕业于五条街小学。青年时代.就读于扬州美汉中学。回镇后任商业学校英文教员,后又考入南方大学肄业。1921年,在镇江创办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新镇江周报》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为共产党员,时为镇江第一共产党员。后到上海。与恽代英、任弼时等办...[详细]

孔宪功 [公元1862年-1945年]

  • 孔宪功(1862~1945),字懋哉,号肺山,又号瞀翁,以字行,句容人。自幼好学,18岁考中秀才。曾应举人试,主考批以“本拟取中,额满见遗”而落第,自此弃绝科名。早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致力革命。民国初,在本县办理国民党句容分部事务,历任县农会会长、教育会会长、通俗教育馆馆长、师范讲习所...[详细]

乐道融 [晋]

  • 乐道融,丹杨人。年少时怀有远大志向,勤奋学习从不倦怠,交往朋友言而有信,往往自己节用致力周济他人,具有杰出人物的风度。作大臣王敦的参军。 王敦将要策划背叛朝廷,阴谋陷害朝中贤能,以此意告知甘卓。甘卓认为不可,迟迟不前往。王敦派遣乐道融召见他。乐道融虽是王敦辅助官员,却憎恨王敦的背叛行为,因而...[详细]

冷士嵋 [清][公元1628年-1711年]

  • 冷士嵋(1628—1711),字又嵋,号秋江散人。明末秀才,世居丹徒镇。兄子曦,聪明好学,少有大志,因见天下大乱,弃文习武,练成百步穿杨的本领,被州官召去统领士兵,后入史可法部为下级军官,在丹阳抗击清军牺牲。士嵋18岁时,随兄参加战斗。义军溃散后,身受国亡家破之苦,回到丹徒隐居,课徒为生,以图书...[详细]

李承霖 [公元1803年-1885年]

  • 李承霖(1803~1885),字雨人,号果亭。清嘉庆八年(1803年)出生。镇江人。清状元。道光四年(1824年)进学,道光二十年殿试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十三年任广西学政,纪律严明,事必躬亲。考试时亲临监场,扭转当地“ 手”入场、公然作弊的风气。虽患目疾还坚持阅卷,晚年几近失明。任满回京...[详细]

徐兴范 [公元1876年-1938年]

  • 徐兴范(1876~1938),字师竹,江苏丹徒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师范科,辛亥革命前历任南洋中学教员、无锡廷弼中学、商业学堂堂长、镇江府中学堂教员。辛亥十月据江苏省都督府令“取消各县劝学所,归民政长学务课办理。年底被任命为丹徒县学务课长,越年又被任命兼任县视学。民国7年(1918)各县遵部...[详细]

李卷兰 [公元1891年-1983年]

  • 李卷兰(1891~1983),女,句容茅山成村人。抗日战争时她的二儿子朱礼德,任句容二区玉晨乡中队副,她积极支持儿子开展抗日活动,为新四军保存军用物资。1943年春,日军在茅山地区疯狂“清乡”、“扫荡”。李卷兰被日军抓住,逼问朱礼德和0弹药在何处?李从容不迫地回答:“不知道!”敌人见逼不出什么东...[详细]

凌荣炳 [公元1911年-1946年]

  • 凌荣炳(1911—1946),荣炳乡蒲村人。10岁给地方放牛,16岁外出打短工。民国31年(1942),挺进江南的新四军,在茅东地区组织雇工会,凌带头参加,任会长,不久参加共产党,任村党支部军事委员、宝南区锄奸干事。当年底,他曾孤身一人打死直溪桥日军哨兵。日伪“清乡”时,带领民兵,火烧西畅至石...[详细]

凌云超 [公元1914年-1985年]

  • 凌云超(1914~1985),原名馥康,后改名则刚,字云超,号云斋主人、鲤砚斋主,扬中县八桥镇人。祖籍武进县孟河。 凌幼年失怙,家贫,八桥小学毕业后,曾投考吴江师范,未被录取。18岁至上海富贝康化工厂当记帐员兼文墨工作。工余入上海立信会计学校学习。毕业后,投国学耆宿蒋维乔(即因是子)...[详细]

李培根 [公元1909年-1941年]

  • 李培根(1909~1941),名荣明,扬中县德云乡李家埭(今兴隆镇和合村)人。 父早逝,家贫,读书聪明,能文善诗。少年应试?#23384;粹文社?#65292;撰论文《漂母饭韩信》,内有“秦汉之世,侠风甚炽,安知此母非侠而隐于漂者乎”等精辟之句,阅卷者评谓“立志不凡”。李性格刚毅,出言不俗,...[详细]

李培田 [清][公元1868年-1914年]

  • 李培田(1868—1914),字惠卿,号心农。约15岁时,随父至酒行学做生意,与店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其父严加管教,甚于学徒。28岁掌管铭记酒行店务,除经商外,还阅读了大量的革命书报,接受、宣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策动并在经济上支持驻宝堰的清军葛蒙反正,葛遂率所部一夜间全部剪去辫子,反戈倒向新军...[详细]

柳兴恩 [清][公元1797年-1881年]

  • 柳兴恩(1797-1881) 原名兴宗,字宾叔,又字润江,镇江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举人,后来读书授徒,不再应考。道光末年曾在扬州阮元家教读。柳兴恩是镇江研究经学的杰出者,特别是对《春秋·榖梁传》钻研甚深。他学问渊博,先后得到汤金钊、阮元、林则徐、曾国藩等的赏识。所著《谷梁大义述》,对《...[详细]

刘正忠 [公元1928年-1984年]

  • 刘正忠(1928~1984),句容郭庄乡黄南南陌村人。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民 兵排长、生产队队委、保管员等,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为人正派,关心爱护集体财产, 在群众中威望较高。1984年7月6日1时许,刘正忠和本村8名少年在赤山湖圩堤上放 牛,席地休息游玩。14岁的刘泽兵见自己的...[详细]

刘涓子 [晋][公元370年-450年]

  • 刘涓子(约370~450年),京口人,善医学,尤精外科方术。晋义熙六年(410年),随刘裕北征,专治被创者。宋元嘉十九年(442年),撰成《刘涓子鬼遗方》,原10卷,今存5卷。述其平生治病经验,分述痈疽病因及鉴别。内容重于“金创”外伤疗法及痈疽发背,疥癣及发秃等治方。使用炙法,薄贴法,针烙纸捻...[详细]

李西侯 [公元1895年-1967年]

  • 李西侯(1895~1967年),原名李晋猷,字西侯,镇江人。1918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0年,受聘于私立润商小学任教师。时常投稿于《新镇江》,揭露社会弊端。1923年,镇江小学校职员联合会成立,被推选为理事。共产党员恽代英来镇,在第六中学发表演讲,激发了李西侯的爱国热情,遂经...[详细]

李友芳 [公元1903年-1979年]

  • 李友芳(1903~1979年),浙江镇海人,出生于镇江。其父李皋宇,在镇经商多年,于1925年从朱兆怀手中购得恒顺酱醋厂的店底生财,锐意经营,创立“金山牌”名醋。李友芳自幼就读于润商学校。15岁在镇江中国银行当练习生。后在镇江、十二圩、泰州、南通等地经营面粉厂。抗日战争胜利后,经李氏家族推派来...[详细]

李御 [清][公元1712年-1796年]

  • 李御(1712-约1796) 字琴夫,号萝村,晚号小花山人或小花樵长,镇江人。性情孤洁,厌恶时文。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应王文治之邀到北京。蒋和宁、毕沅、蒋士铨、诸重光、董潮等馆阁名流,对他的诗都很钦慕,集资替他捐了监生,劝他应顺天乡试,认为必取高魁,结果仍然下第。而他本人则在出闱后就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