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向坚:(公元1609年─公元1673年),字端木,明末清初画家。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结构严密,干笔苍秀。传世作品有:《悬崖陡壁图》轴,辑入《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秋山听瀑图》轴,辑入《晋唐五代宋元明清书画集》﹔《寻亲图》轴,《万里寻亲图》册(12页),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影印本,现藏苏...[详细]
蒋廷锡:(公元1669年—公元1732年),字南沙、扬孙,号西谷、南沙、青桐居士,清代画家。御史伊之子。江苏常熟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雍正年间曾任礼部侍郎、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是清朝重要的宫廷画家之一。雍正六年(1728年)拜文华殿大学士,仍兼理户部事。次年...[详细]
金瑞仙(1917—1996),曾名黎平,女,锦溪镇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高级惠生助产学校。毕业后,怀着强烈的抗日救国愿望,冲破-重重-,远离家乡,奔赴革命圣地延安。1938年8月到达延安后,她被分配进陕北公学(今延安大学)学习。1939年分派在延安中央医院妇产科工作。1941年被评为苏区模范...[详细]
明代戏曲家梁辰鱼(约1521~约1594)。字伯龙﹐号少白﹐一号仇池外史。昆山人。其父梁介为平阳训导﹐“以文行显”。辰鱼身长八尺馀﹐眉虬髯﹐好任侠。不屑就诸生试。家有华屋﹐专门接纳四方奇士英杰。嘉靖年间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後七子﹐都与他往来﹐戏剧家张凤翼也是他的好友。梁辰鱼得到过著名音乐家魏良...[详细]
李日华 明代戏剧家。江苏吴县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无考。约生活于正德、嘉靖前后,以剧作《南西厢记》闻名。宋元南戏中已有《张珙西厢记》(或称《崔莺莺西厢记》),明代前期的李景云(一说系元代人)亦作有传奇戏曲《崔莺莺西厢记》。上述剧本均已失传,仅存少量曲文。最晚在嘉靖初年,海盐人崔时佩又将王实甫的杂...[详细]
刘珏:(公元1409-1472年,一作1410-1472年) 字廷美,号完庵。明宣德年间,任刑部主事,任上秉公执法,凡有人借馈赠为名替案中人说情,他一概拒绝。莆田县丞因督运漕粮中饱私囊,托人送黄金二百两被刘怒斥一番,掷还贿金,依法惩办。《明画录》说他“为官清廉,政声甚著”。 刘珏...[详细]
柳鎏 1934年6月5日生,女,周庄镇人。板栗研究员。195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分配到原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现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工作,曾任研究员、副所长、党委副-。为江苏省园艺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扶贫基金会理事、武陵山区板栗开发集团名誉董事长、0江苏省第七、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详细]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刘复,字半农,号曲庵。祖籍江阴南沙(今属张家港市),出生于江阴城内西横街。语言学家。 11岁至本城翰墨林小学读书,15岁入常州府中学堂就读。宣统三年(1911年),回翰墨林小学任教,并与吴研因等《江阴杂志》。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在上海任开明剧...[详细]
刘北茂(1908——1981),字寿元,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1908年生于张家港市南沙镇(原属江阴)。在其兄长刘半农和刘天华的指点和熏陶之下,他自幼酷爱音乐,学生时代便已掌握了多种中外乐器的演奏技巧,对二胡、琵琶、笛子等民族乐器尤为擅长。 在两位兄长的全力资助下,1927年...[详细]
刘天华(1895-1932) 字寿椿,1895年生于江阴城内西横街。杰出的民族音乐家。系刘半农之弟,刘北茂之兄。幼时酷爱音乐,好静听钟鼓、管弦之声,乐而忘返。民国元年(1912)随刘半农去上海,进开明剧社乐队工作,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学习,掌握多种西洋管弦乐器演奏艺术,并萌生改进国乐的想法。后又刻...[详细]
陆德明(约550-630)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人。经学家。训诂学家。初受学于周弘正,善言玄理。陈太建中,后主为太子,集名儒入讲承光殿,以弱冠与国子祭酒绿孝克抗辨,屡夺其说,举坐咨赏。起官始兴王国左常侍,迁国子助教。陈亡归里。隋炀帝嗣位召为秘书学士,授国子助教。王世充称帝欲以为子师,严拒之,唐初...[详细]
陆广:生卒年不详,元画家,字季弘,号天游生,吴(今江苏省苏州)人,擅画山水,亦能诗文。 陆广,生卒不详,元代画家。字季弘,号天游生,吴(今江苏苏州)人。擅画山水,取法黄公望、王蒙,风格轻淡苍润,萧散有致,后人评其格调在曹知白、徐贲之间。能诗,工小楷。 ...[详细]
陆龟蒙 字鲁望。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生年不详;约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卒。农学。 陆龟蒙出身官僚世家,其父陆宾虞曾任御史之职。早年的陆龟蒙热衷于科举考试。他从小就精通《诗》、《书》、《仪礼》、《春秋》等儒家经典,特别是对《春秋》更有研究。在进土考试中,他以落榜告终。...[详细]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出身名门,其外曾祖父为东吴政权奠基者、吴大皇帝孙权之兄孙策,祖父陆逊为三国名将,曾任东吴丞相、上大将军。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孙吴灭亡后出仕西晋,曾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详细]
陆绩(187~219),字公纪。吴郡吴(今苏州市)人。三国学者,天文学家。庐江太守陆康少子。“敦《诗》、《书》,长玩《礼》、《易》”,一生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赅览。6岁时见袁术于九江,取橘3枚藏于怀,及拜辞,橘堕地,术问其故,绩说是带回给母吃。后人称怀以遗母之物为“陆郎橘”或“陆氏橘”,作为孝...[详细]
姓名:陆柬之(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但一般说为欧、虞、褚、薛))生卒:585年生,638年逝世籍贯:唐吴(今江苏苏州)人家谱:虞世南外甥擅长: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经历: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评价:隶、行书为妙品,草书为能品。...[详细]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孙策外孙。年二十丧父,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详细]
陆探微(?—485),南朝宋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宋明帝(465—472)时常在侍从,以善画人物故实得名,画之六法俱备。唐张怀瓘评:“夫像人风骨,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俱为古今独绝。” 陆探微把东汉张芝的草书体运用到绘画上,曾作一笔画,在中国画史上据传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详细]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荆州牧、右都护。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