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钟(生卒年不详)字钟律,明代长洲甫里人。从小读书认真刻苦,博通经史,精于“制义”。明景泰七年(1456年),中丙子科举人。天顺四年(1460年),又一举考中庚辰科二甲36名进士。后授验封主事,改南京礼部主事,与章懋、罗伦为友,时称“十君子”。升山西提学佥事,以副使提学湖广、山东。沈钟为人耿直,...[详细]
沈自駧(1606—1655),字君牧,沈珫八子。治书,补仁和县庠生。与兄自炳加入吴易军,兵败 ,著《亡友五君传》、《贺铁庵传》、《兄君庸公传》。...[详细]
沈自炳(1602—1645),字君晦,号闻华,沈珫五子。治书,补邑庠廪膳生。崇祯二年(1629)同弟自駧入复社。崇祯十七年(1644)以恩贡授中书舍人,后参史可法幕。加入明末江南起义军吴易军中,战败,同弟自駧 。著《丹棘堂稿》。...[详细]
沈自继(1585——1651),字君善,号宝威,别号碍影居士,沈珫次子,平湖人。明末清初诗人。明诸生。明亡隐居平邱。著有《平邱集》4种。见《全明词》。...[详细]
沈自籍(1595—1670),字君嗣,号啸阮。沈琦四子,治书,补邑庠廪膳生。顺治七年(1650)充清贡生。九年,授庐州府无为州训导,升武进教谕。著《啸阮集》。...[详细]
沈自然(1605—1643),字君服,沈珫七子。治书,补县庠生。与祁彪佳交好,游寓山水,以作诗送祁彪佳。著《来思集》、《闲情集》。...[详细]
沈自征(1591~1641)明代曲作家。字君庸,吴江(今江苏苏州)人,国子监生。沈珫三子,沈璟侄,胞姐为明末才女沈宜修,其妻张倩倩才情亦极高。自幼高才自负,少喜谈兵,天启年间,因贫无策,北上燕京,游历于西北边塞,窥察地形,将山川陆原要害熟记于心,崇祯三年(1630)永平副使张椿延为幕府,为椿谋划...[详细]
石璞,号蕉菴,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性翛然不乐仕进。写竹石寄意,笔兴闲放,晚年多画山水,殊有思致。书法蔡君谟(襄)有肖神处。卒年八十八。 《明史·石璞传》石璞。字仲玉,临漳人。永乐九年举于乡,入国学。选授御史。 正统初,历任江西按察使。三年坐逸囚,降副使。璞善断疑狱。民娶妇,三日归宁,失...[详细]
石楚材(1909~1929)原名石嘉梁,化名沈怀思。常熟横泾(今沙家浜)人。小学教师。读书期间即投身于反帝反封建运动。他背叛地主家庭,率先反对其父收取地租。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去江阴、无锡、常熟三县交界处活动,曾参加杨舍等地的农民武装暴-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回常熟,...[详细]
施宪章,曾用名松青,男,汉族,1920年2月出生于江苏张家港。1933年在上海同泰袜厂当徒工,后在“12•9”-的影响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51年3月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任南京分会筹委会驻会委员,兼任组织处处长,1956年4月,调任民建江苏省工作委员会组宣处处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详细]
石韫玉(1756~1837),字执如,号琢堂,又号花韵庵主人,亦称独学老人,江苏吴县人。清朝诗人、藏书家,著录家藏1200余种。 石韫玉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一年,卒于宣宗道光十七年,年八十二岁。年十八,补吴县举博士弟子员。乾隆五十五年(1790)中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五十七年,任福建乡...[详细]
宋翔凤(1779—1860),字虞庭,一字于庭,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常州学派代表人物庄存与之外孙,庄述祖外甥。嘉庆五年(1880)举人。官至湖南新宁知县。治今文经学,为常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训诂名物,志在西汉家法,微言大义”。所撰《论语说义》,认为《论语》系孔子言性与天道微言所在,牵合...[详细]
苏灵扬(1914~1989)女,常熟人。1932年由松江女中考入光华大学,接触进步文艺并加入了左联。1934年,与周扬结为伉俪(周扬原名周起应,与苏灵扬结合后始用周扬之名)。1937年9月到延安,在抗大和党校学习。1940年以后,周扬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院长,苏在鲁艺先后任指导员、宣传科长。建国后...[详细]
孙瑒(516—587),字德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有鉴识,好谋略,博涉经史,尤擅书翰。南梁末,征讨侯景之乱,力战有功,封富阳县侯,累官至持节、仁威将军、巴州刺史。陈武帝至宣帝时(557—582),功名素著,屡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郢、荆、巴、武、湘、信等州军事,曾任安西、安东、镇西、镇...[详细]
嵇芩孙(1884~1944)字洛如。常熟唐市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与唐市董事孙晓卿创设语溪中西学堂,开乡里办学之新风。曾赴日本短期求学,后往美国留学,是邑内自戊戌政变后首批赴美留学生之一。先在美国加州大学学习,后转学于斯坦福大学攻读银行法...[详细]
孙承恩(1620~1659)原名曙,字扶桑。常熟人。自幼好学,在里中颇有文望。顺治十一年(1654年)以明经魁顺天乡试,复以戊戌科(1658年)会试,以第一及第,为清代苏州府的第一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顺治帝常召至宫中咨询政事,文工六朝,诗学温(庭筠)、李(商隐),书法欧阳(询),成就颇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