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云,女,1944年生,江苏苏州人。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北京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理事长。 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4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1960年9月至1964年9月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电磁专业学习。 工作经历1964年9月至1977年8月国营789厂检验科技术员,...[详细]
刘宝珊(?-1915年),江苏江阴三甲里(今属苏州市张家港市)人。生于贫苦农民之家,六岁时过继给刘汉(道光年间国学生)、嗣母夏氏。曾考上秀才、教私塾,后主张新学,与杨绳武一起创办江阴翰墨林小学(现江阴市立第一小学的前身)。生有三子: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天华、音乐家刘北茂。...[详细]
中国现代建筑师、建筑教育家柳士英先生(1893-1973),又名飞雄,籍贯江苏省苏州市,生于1893年农历10月26日。先生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以缫丝为生。 先生童年就读于地方善堂附设小学,光绪三十三年(1907)离母怀到南京,考入公费的江南陆军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先生由南京返回...[详细]
柳无非是柳亚子的长女。 1990年,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在北京成立,柳无非当选为副会长。她和胞妹柳无垢选辑的《柳亚子诗选》,195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建国后出版的第一部柳亚子诗词作品集。1989年,与胞兄柳无忌、胞妹柳无垢合著《我们的父亲柳亚子》。1994年,七集九册《柳亚子文集》...[详细]
柳无垢(1914~1963)女。江苏吴江人。柳亚子次女。哥哥柳无忌、姐姐柳无非都是翻译家。民国16年(1927年)9月随父亲-日本。民国17年9月重返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读书。1954年后,参加了宋庆龄文集《为新中国奋斗》的翻译工作,还以郑留芳的笔名撰写了《美帝对台湾的侵略》等书。 个人生平...[详细]
著名汉语诗人、近代著名诗人、旅美散文家。近代著名诗人柳亚子的哲嗣,原名柳锡□,笔名啸霞、萧亚、无忌。1907年生,江苏吴江人。10岁时加入其父柳亚子组织的文学团体南社,17岁时开始对苏曼殊的研究。1920-1925年在圣约翰中学及大学一年级读书。后入清华学校学习文学。1927年公费留美,后获劳伦...[详细]
李先良(1905年~1993)江苏吴县人。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毕业。1933年到青岛,1939年任国民党鲁东联军总指挥兼鲁东行署主任,1941年6月任青岛市政府秘书长,1942年10月任青岛市代市长兼青岛保安总队总队长。 李先良任鲁东行署主任时,着手收编抗日力量,先将直属第三大队改编为国民党鲁...[详细]
李祖根,1939年4月生,江苏常熟人。1959年加入共青团,196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南京路上好八连”战士、副班长、班长,1964年2月退伍到国营713矿工人、工段长、矿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江西上饶地委委员,1973年8月至1983年11月任江...[详细]
陆征祥(1871年6月12日—1949年1月15日),字子欣,上海人,原籍江苏太仓。毕业于广方言馆和同文馆,随清朝驻俄、德、奥、荷四国钦差大臣许景澄在驻俄使馆任翻译,此后即一直在外交界服务,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一战结束后,曾代表中华民国率代表团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 陆征祥1871年生,...[详细]
姓名:梅传龙担任职务:苏州安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要成就:国学博士、创建安心木业公司人物名言: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舍得是最聪明的自私1989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1994年创办安心地板;在安心地板历经19年风雨的过程中,梅传龙带领他的团队用言行证明责任与付出的重要性,写出《安心之歌》,并且热衷...[详细]
潘霨(1826—1894),初字燕山,后改伟如,号铧园,晚号心岸,江苏吴县人。官至贵州巡抚,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奏请开采贵州矿产,开启了贵州近代化之门。精于医,历官所至,恒以医济民。今所传《园医学六种》,乃其在江西时所辑刻。 由监生于道光二十九年在顺天府捐输经费,保奏以从九品分发直隶。...[详细]
潘奕隽(1740—1830)清代学者。字守愚,号榕皋,又号水云漫士,三松居士,晚号三松老人,室名三松堂、探梅阁、水云阁、归帆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安徽歙州。父潘冕,曾官候选布政司理问,生三子:奕隽、奕藻、奕基。 潘奕隽十六岁时以商籍补仁和县学生。乾隆三十四年(1769)三甲九十七名进...[详细]
潘承孝,汽车和内燃机专家,中国内燃机和汽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河北工业大学首任校长、名誉校长。从事教育60余年,培养出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内燃机专家、学者。主张理工结合,强调基础理论的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道路。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个人简历1897年3月7...[详细]
潘镒芬(1893-1953)字万玉,苏州人,出身书香门第,端善堂就是他的祖宅和出生之地。他早年就读于南洋公学,清宣统元年(1909)毕业于江苏铁路学堂测绘科,受南通状元张謇之聘,去南通从事城市测绘工作,由于工作扎实,深得张謇器重,事毕被推荐给山东黄河河务局,从此就开始了他毕生致力的黄河治理事业。...[详细]
庞鸿书,字劬庵,号郦亭,常熟人。清代刑部尚书庞钟璐的次子。光绪庚辰(公元1880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当翰林的十年中,与其兄庞鸣文,留心时务,对于兵刑、盐漕、河渠诸书,无不考究。后迭署天津道按察使,升湖南按察使,晋布政使,授巡抚。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贵州巡抚。1911年5月(辛...[详细]
庞钟璐(1822—1876)字蕴山,号宝生,乳名文龙,塘桥镇人(塘桥镇原属常熟,现属张家港)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殿试卷进呈御览时,排为第八。皇帝看过后,改排为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咸丰二年(1852年),大考列入一等,升庶子,后又提升为侍讲学士,署理国子监祭酒,转侍读学...[详细]
潘世璜(1765—1829)。清代官员、学者。字黼堂,号理斋,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潘奕隽之子,状元潘世恩从弟。潘世璜与潘世恩、潘祖荫合称为“苏州三杰”。潘世璜乡试一举夺魁,成为解元,乾隆六十年(1795),中乙卯恩科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散馆改任户部主事。后补户部浙江司兼云南司...[详细]
彭祖贤(1819-1885),字兰耆,号芍庭,彭蕴章四子。咸丰五年(1855)举人,历官至顺天府尹,光绪四年(1878)授江西布政使,擢湖北巡抚,权湖广督篆而卒。尝辑刻《长洲彭氏家集》,共九种一百六十三卷。...[详细]
浦薛凤(1900~1997)号逖生,童名瑞堂。常熟人。少时赋诗吟咏,有“神童”之誉。曾就读于塔前小学。民国初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1年秋,官费赴美留学,获哈佛大学硕士、翰墨林大学法学博士。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清华学报》总、北京大学教授。1933年夏赴德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