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即之(1186~1263), 中国南宋书法家。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举进士,官至司农寺丞,授直秘书阁。其书法从- 楷法入手,对颜真卿书法有较深入研究,得颜书宽博厚重、雍容大度的形态。后来又受到伯父张孝祥的指点,变浑厚为刻急,同时吸取苏轼、朱熹等人的长处,经过融会贯通,终于...[详细]
张俊九,1940年8月生,安徽阜南人,1964年11月加入中国0,1966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7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机械委优秀企业家奖。 现任十六届中央委员,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主席、-处第一-,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 ...[详细]
张乐行(1811~1863),乳名香儿,别名老乐。清嘉庆十六年(1811)生。安徽涡阳县(立县前属今亳州市)西北张老家村人,豪绅地主家庭出身,至张乐行辈,尚有土地500 余亩,兄弟分家后,张乐行得70 余亩。少时曾略读诗书,后在家务农,兼与他人合开作坊,经营杂货。张乐行为人宽厚,仗义疏财,爱管不...[详细]
张路斯 生卒年月无考,原籍南阳,隋朝初年迁居颍上县百社村(半岗区凌圩乡赵集村)。16岁考中进士。唐朝景龙年间(707——709年)任宣城县令。清光绪《宣城县志》载:张路斯在查访百姓疾苦,巡视农事的时候,见宣城北门外(今敬亭圩一带)一片洼地,芦荻丛生,野草繁多,于是率百姓开沟造田,至今城北有“...[详细]
张泌(公元14世纪),字淑清,杨桥集人。元末贡生。随起义军给朱元璋做饭,后授兵科给事中,勤于职事,升都给事中,再升为光禄寺卿。任职20余年,亲理御膳,必使丰盛清洁。对下宽厚,处事公道,朝廷上下,众皆佩服。明成祖时,更加受宠,永乐中,因尝宴中毒而死,皇帝赐厚葬。以后吏部每次奏举光禄官,皇上必问:“...[详细]
张仁涛(1877~?) 安徽寿县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投效新建陆军炮队办理饷械事宜。二十八年(1902年)任北洋参谋处文案,后调任练兵处军令司办理庶务事宜。三十年(1904年)任陆军第三镇一等书记官。翌年调任第六镇一等书记官。宣统二年(1910年)任第六镇正军需官。三年补任江北军需科...[详细]
张树珊(1826-1867)字海柯,安徽合肥人,清朝将领。咸丰三年,粤匪入安徽,树珊与兄张树声练乡兵自卫,淮军之兴,自张氏始。五年,击贼巢湖,率壮士数十人败贼,擒斩贼目五人,进破巢县贼营,叙外委。六年,复来安,随官军克无为州,擢千总。又克潜山,至太湖,遇贼数万,树珊仅五百人,军粮 皆尽。贼屯堤...[详细]
张树声(1824~1884) 字振轩。清合肥(今属肥西县)人。 咸丰年间在籍办团练,1862年率部 参加李鸿章组建的淮军,编“树字营”,赴上海,在-一带镇压太平军。1865年随曾国藩 “剿念”,翌年复归李鸿章节制,历署按察使、布政使。1871年起任漕运总督、江苏巡抚, 署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详细]
张孝祥(1132~1169) 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父祁,曾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记。绍兴二十四年(1154)参加廷试。与秦桧之孙秦埙同场。主考官魏师逊及汤思退等为逢迎秦桧而定秦埙为第一,张孝祥第二。高宗读策后,认为他议论雅正,词翰...[详细]
张义纯(1895~1982),字靖白,合肥人。曾任国民党二十一集团军代总司令、安徽省主席。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10 月20 日,张义纯生于今肥东县长临河乡张胜吾村。他家世代务农,父亲张仁吾曾在芜湖经营酱坊,家道小康。张义纯幼年就读于本乡私塾,12岁时,被姐夫、以后成为辛亥义士的王正...[详细]
章允贤(1503-1549)字海愚,乳名勤龙,本县二十都(今酉华石安)人。嘉靖八年(1529) 年进士,会试压魁。历任江西贵溪,河北成安知县,以廉正爱民著称。后升礼、吏二科左右给 事中。秉性刚直,不畏权贵,屡次上疏检举-污吏,曾--武定侯郭勋及都御史胡守忠 擅权违法罪行,均被采纳,使郭、胡受到...[详细]
张治中 1945年,张治中在重庆机场送别毛泽东一行 (1890-1969) 安徽省巢县人,1890年10月27日出生于一个清苦家庭。读过私塾,当过学徒、备补兵、 。1911年武昌起义后到上海参加学生军。1912年入陆军第二军官预备学校,期满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1916年毕...[详细]
张宗禹(?~?),生卒年月不详,小名辉,混号“小闫王”,生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涡阳雉河集北张-人,张乐行族侄,家有沃田千余亩。父张富新,平素以封建礼教管束张宗禹,指盼其读书出仕。张宗禹虽爱读书,但不屑应试。年稍长,即与捻众交往。一次因家庭细故,奔张乐行处。正准备竖旗举义的张乐行甚喜,即收张宗禹为...[详细]
詹希元-明后更明希原,字孟举,号逸庵、丙寅讷叟,新安(今安徽歙县)人。洪武初为铸印副使,后宫中书舍人。篆书用笔绝类泰不华王贞妇碑。又善大书,兼欧、虞、颜、柳,凡宫殿城门坊扁署书,于端重严整中,寓苍劲雅秀之趣,是为难能。小字则稍熟媚。尝作太学集贤门,字画遒劲。第门字用(走瞿)。太祖见而怒曰:“安得...[详细]
赵朴初(1907-2000) 安徽太湖人,著名的佛学家、社会活动家及书法家,爱国宗教领袖,民进成员。 赵朴初出生于“四代翰林”的安庆状元府里。父亲赵纬如,毕业于省高等学堂,后被任命为湖北省候补知事,但他无意做官,一直在家中潜心钻研书画。赵朴初自小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家中大小事务...[详细]
赵普胜(?-1359)元末红巾军将领。安徽巢县人。善用双刀,故号“双刀赵”。1351年徐寿辉蕲州起义后,以巢湖为根据地,发展水师,配合红巾军攻下安徽无为、铜陵、池州、安庆等地,占江西湖口、彭泽一带。1353年,徐寿辉之天完都城陷后,退入巢湖结寨自保。1355年,天完政权重振,遂又投奔徐寿辉...[详细]
赵荣琛(1916——1996)程派青衣。安徽太湖人。20年代随家北上,定居北京。自幼常随母亲看戏,上中学时就是业余国剧研习社的积极分子。1934年考入山东省立剧院,先学小生,后从孙怡云、关丽卿、郭际湘、张善庭学青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山东省立剧院迁往重庆。毕业后他成立了大风剧社,因酷爱程派...[详细]
赵天向,字德与太平县仙源人。历任江西高安、安仁等县县丞。布政司经历、按察司司狱、南昌府经历。精医术。1880年,江西巡抚保送入京为西太后慈禧诊病拟方。先后于体元殿诊脉34次,于太极殿旁东配殿参与拟方55次。...[详细]
郑石如(1743-1805):清怀宁人,本名琰,因避仁宗讳,以字行,又字顽伯,别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清代书法金石学家和文坛泰斗、经学宿儒。父邓一枝善篆刻。幼年摹父篆刻,学隶书。北游寿州(今寿县),梁献见其隶书,倍加赏识,并荐与南京梅氏。梅氏家-代金石善本,邓博采众长,勤学八年自成一派。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