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涣(?—209年),字公刘,曹操部将,东汉末年沛国(今安徽省濉溪县)人。史涣少年时就已经有任侠之风。在曹操开始发迹的时候,史涣就以门客的身份跟从曹操,任中军校尉。此后史涣就一直随着曹操东征西讨,多立战功。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后更名为中领军。史涣的地位约与韩浩相当,二人均为曹操...[详细]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详细]
施闫章(1618-1683):清宣城(今宣州市)人,字尚白,号愚山,又号蠖斋,顺治进士。康熙时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侍讲,参与撰修《明史》。他是清初驰名全国的大诗人,与当时山东莱阳著名诗人宋琬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称。擅写五言诗,辞清句丽。曾与同邑高咏据东南诗坛数十年,号“宣城体”。著有《施愚山...[详细]
宋估 字履褀,号慎斋。清无为州人。雍正(1723~1735)初年参加顺天乡试中举。任四川内江县知县,有政绩。调至京,任刑部主事。后出任铜仁府官,有治绩。调官至浙江台州府,以父母丧未赴任。守孝期满,任陕西汉中知府。后调任湖南长沙府,推行宽恕政治,使吏民不扰。归故乡后,家无长物,结诗文社以自娱,作...[详细]
苏成美 (1827—1894),又名迈周,字怀之,泾阳人(今永丰乡岭下村人)。太平大国后期,得浙江盐运使苏式敬(族人)聘用,经理浙、赣两省盐运事务,越数年,家资雄厚,其商号遍及汉口、九江、安庆、芜湖、上海等长江沿岸各大商埠,甚至远及天津等地开设商行,并开办锅坊、银行等业,还在宿松、青阳、繁昌等地...[详细]
孙超群(1906—1967),阜南县白果乡人,参加过红军长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 孙超群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读过3年私塾,迫于家穷,不得不辍学务农。民国15年(1926)冬,孙超群因不能如数交租,遭地主毒打,离家出走从军,编入粤系军阀部队当兵。民国18年(1929)9月,在福建上杭参加了红军...[详细]
孙凤吉是江苏高淳人。在那个“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论调成为当时主流舆论的年代,由于他的家庭成分被定为地主,这就注定了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比当时的同龄人多受些磨难。于是,刚刚十七岁的他,就开始四处漂泊,直到1970年,他才在当时太平县的三口乡农具厂落下了脚。他身上潜在的艺术因子被太平县...[详细]
孙立人(1899~1990),字仲伦,出生于庐江县金牛乡山南村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民国元年(1912 年)随父母旅居北平就学。民国7 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民国13年官费赴美留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土木工程系。 孙立人留学期间,目睹欧美各国在军事上竞相坚甲利兵,争夺霸权,而中国备受列强 ...[详细]
颛孙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十二大贤之一,生于公元前503年,比孔子小48岁。他的故居就在今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学田地村。什么是学田地?自汉代以来,颛孙子张的后代就世袭了博士的官衔,他家种的三百亩地享有不纳皇粮的特权,供子张的子孙读书之用,故称之为学田地。这个村名也是由此而得名的。 ...[详细]
[清](?—约1658) ,字无逸,号疎林,亦号石禅,明朝末清朝初海阳(今安徽休宁)人, 一作徽州(今安徽歙县)人,流寓芜湖。与萧云从齐名,合称孙萧,与弘仁、汪之瑞、查士标为新安派四大家(即海阳四家)。山水得黄公望法,人以为文徵明后身。淡而神旺,简而意足。尝画歙山二十四图。亦工花卉。传世作品有崇...[详细]
【孙逸久】(1906—1996)著名农民书法家。阜阳地区书法协会名誉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他8岁临帖学书,楷书攻研严赵,行草师承张旭、怀素,苦学苦练,锲而不舍,至13岁即有名气,常为凤台县城诸大商号写楹联匾额,署名“淝北尺童”。青年时代,已有相当造诣。其书-力深厚,技巧娴熟,师古而...[详细]
孙仲德(1902~1961),肥西县三河镇人。少时家境贫寒,靠父亲耕种织布为生。父母不甘儿子做“睁眼瞎”,省吃俭用,送其至私塾读书。13 岁转入三河镇高小就读,毕业后考取安徽省乙种工业学校,因家贫中途辍学。18 岁考入直系军阀保定随营学校,时直皖两系军阀正酝酿大战,军校将皖籍学员驱逐出校。孙仲德...[详细]
孙祝华(1913~1987),长丰县杨庙镇人。少时在家乡附近的董庄小学读书。受在校任教的早期0党员胡允恭的影响,于1929年参加青年团组织。后因家贫辍学,在家边学中医边种田。1935年,接受地下党员张如屏指派,以帮小甸集方家祥家开中药店为掩护,为家乡的地下党组织收集情报传递信息。1937年9月,...[详细]
苏雪林(1897-1999),安徽太平县永丰乡岭下村人,1897年3月26日生于浙江瑞安,原名苏小梅,曾用名瑞奴、瑞庐、小妹,笔名有绿漪、杜若、杜芳、灵芬、天婴、野(隹十)、老梅等。后读林纾翻译的新小说而激发了创作热情,17岁便以家乡一个童养媳的坎坷生活道路为题材,用文言体写出了第一篇小说。19...[详细]
唐殿魁(?—1867)字荩臣,安徽合肥人,清朝将领。咸丰十年,巡抚翁同书檄率乡团援寿州,力解城围。又从克合肥三河汛,解六安围,叙千总。 同治元年,李鸿章率淮军援上海,殿魁从,隶刘铭传,克南汇、川沙、奉贤、金山卫、柘林五城,积功累擢都司,赐花翎。二年,克江阴杨舍汛城,擢游击,赐号振勇巴图鲁。...[详细]
民国初年,合肥城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走东京到西京,谁人不识唐殿兴。”唐殿兴何许人也?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名气?他与合肥又是什么关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唐殿兴是合肥鸿义发(东大街一家最殷实的批发商店)老板虞潮逵从上海聘请来的一位保镖,后来便留在鸿义发商店专教虞家两位公子的武艺...[详细]
(1326—1395年),字鼎臣,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家。 汤和幼孤,和朱元璋是好友,后参加郭子兴农民起义军,升千户;写信邀请朱元璋参加义军,后随朱元璋下采石(今安徽当涂西北)、太平(今安徽当涂),功升统兵元帅。其后又下金坛、常州,以功晋升御史大夫。洪武元年(1...[详细]
清芜湖人,芜湖铁画创制人。字天池,生于顺治、康熙年间,祖籍徽州,幼年来芜湖学铁匠,炼铁技术十分精湛,他受传统的铁花工艺影响,又有幸与萧云从为邻,经常去萧家看画,在绘画技术上得到这位著名画家的指点和启发。由于苦学钻研,经过反复实践,终以锻铁成画。善兰竹草虫,尤工山水屏幅。他用硬铁如柔毛,随意曲...[详细]
陶安(1312~1368),字主敬,元末明初当涂人。6岁丧父,矢志读书,日记千言,敏悟异常。稍长,投师李习兄弟,博览群书,尤深于《易》。元至正四年(1344),中浙江乡试,八年,授明道书院山长。十四年冬归省,避乱居家。十五年(1355),朱元璋渡江至当涂,陶安偕李习及乡里父老迎谒,即被召见,陶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