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别名胡光墉、红顶商人,晚清徽商、从二品-。作为晚清著名商人,胡雪岩曾协助创办福州船政局、上海采运局,开创胡庆馀堂雪记药号等。胡雪岩经商讲究“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然而红极一时的胡雪岩最...[详细]
胡余德(1762-1845):清绩溪上庄人,名正,字端斋,号荣朗,徽墨著名制造者。墨工出身,后改“开文”为店号,制造并营销徽墨,蜚声海内,人称“胡开文”,他制墨精于原料选配,对生产工艺要求严格,质量过硬,和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并称为清代“四大名墨家”,所制“苍佩室”墨,造型新颖,墨质精良,曾为...[详细]
胡允恭(1902~1985年),又名胡邦宪、胡克波、胡萍舟,安徽寿县人。民国12年(1923年)在上海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广东革命政府的东征与北伐。历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山东省委宣传部长、省委书记等职。民国21年被王明排挤出党。民国23年,参加十九路军发动的“福建事变”。民国26年,接受中...[详细]
胡综(183年-243年),字伟则,豫州汝南郡固始(今安徽省临泉县)人 。胡综自幼丧父,母亲带他到江东避难。孙策领会稽太守时,胡综十四岁,当门下循行,在吴郡与孙权一起读书。 孙策遇刺逝世后,孙权任讨虏将军,任命胡综为金曹从事,并跟随讨伐黄祖,拜鄂长。孙权任车骑将军时,驻京口,征召胡综任书部...[详细]
胡宗宪(1512—1565年),汉族。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明朝抗倭名将。万历十七年(1589),御赐归葬故里天马山,谥号襄懋。 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任益都(今属山东),余姚(今属浙江省)知县,后来提升为御史巡按宣府,大同,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为人多智略,擅...[详细]
贾德耀,1880年出生,安徽合肥人。字昆庭。性格耿直,待人诚恳,喜读经史,爱好书法,在同僚中有儒将之称。初入保定速成学堂(北京武备学堂),后官费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 回国后,贾德耀想以新型的方式培养中国军队,以达兴国强军之目的。初入北洋新军,曾任北洋军第二镇正参谋官、第...[详细]
蒋干,字子翼,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历史上的蒋干是当时的名士,而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将蒋干刻画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 《三国志》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三国志·江表传》)。初曹操知道周瑜年少有美才,派蒋干去见周瑜,...[详细]
蒋钦(?-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汉末东吴名将。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合、秦狼等,徙讨越中郎将。又与贺齐并力讨平黟贼。从征合肥,因功迁荡寇将军,领濡须督。后召还都拜右护军,典领辞讼。蒋钦贵守约,性豁达。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详细]
渐江(1610~1663年),俗名江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明末休宁秀才(一说歙县人)。明亡后,曾参加复社进行反清活动。后在福建建阳随古航禅师为僧,法号弘仁。他云游四方,常来往于黄山、白岳及雁荡山之间。临摹古人真迹,潜心作画。其画从宋元名家入手,师法倪瓒,又不为所制约,自辟蹊径,独铸风格。他...[详细]
弘仁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他和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等 四人被称为清初“新安四大家”,也称“海阳四大家”。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说:“新安画多宗清(倪瓒)者,盖渐师道先路也,”画史上称弘仁、髡残、石涛、八大为画坛“四僧”。 代表革新的一派。 弘仁(1610年-1664年),清初画僧、诗僧。...[详细]
焦炳炎,字济甫,南宋西乡(今焦村镇)人。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赐武举,授承节郎。淳祜元年(1241)赐进士及第,任表州(今江西宜春)知州,斤擢升太常少卿,官至右文殿修撰。 炳炎为官廉明,不畏权贵,嫉恶如分,正言直谏。曾作诗曰:“事至谏宫言不得,身为宰相有何荣”、“迹虽无地著,心实有无知...[详细]
焦干之,生卒年不详;字伯强,汝阴椒陂(今皂南县焦陂镇)人,北宋-。 焦千之自幼勤奋好学,为人厚道,乐于助贫。年轻时成为地方上博学多才、品德高尚的知名人物。宋仁宗元年(1049),欧阳修知颖州,焦千之投其门下,受到欧阳修赏识。 吕公著为颍州通判,聘焦千之为家庭塾师,教其诸子。焦千之“为人严...[详细]
焦玉山(1915—1990),是安徽省阜南县曹集镇人,1915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年幼时给亲戚家放牛,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他任红30军88师265团团部警通排1班班长。1934年经-介绍加入中国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八...[详细]
金杨善 (1909…1969),字仿舜,耿棚区淮北乡金庄人,自幼聪慧肯学,爱好全面,7岁发蒙,12岁人颍上中学,16岁上阜阳高中。曾参加安庆中学生各科竞赛,获体育、音乐、文化三项优等奖。21岁考入金陵大学天文系,毕业后在紫金山天文台工作。抗日战争爆发,随-到重庆;抗战胜利后,在青岛工作。19...[详细]
金兆燕 [清](约公元一七七五年前后在世)字钟越,一字棕亭,安徽全椒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高宗乾隆四十年前后在世。幼称神童与张鹏翀齐名。性不耐- ,多言笑,时目为喜鹊。乾隆三十一年(公元一七六六年)进士。官国子监博士。改扬州教授,开坛坫,号召名士,海风月佳夕,联舫於红桥、白塔间,吴锡麒谓其:...[详细]
稽绍(253年—304年),字延祖,西晋谯国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人,“竹林七贤”之一稽康的儿子。生于魏嘉平五年,卒于晋惠帝永兴元年,享年五十二岁。为人旷达,事母孝谨。后以山涛之荐,武帝征为秘书丞,开始进入洛阳。赵王伦篡位后,稽绍署为侍中;惠帝复辟,遂居其职。永兴初,河间王颙、成都王颖举...[详细]
(223~263)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国□县(今安徽宿县)人。 嵇康,字叔夜,谯郡銍县(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详细]
柯武东(1905~1930),又名争荣,梁园镇柯岗村人。幼年入私塾读书。为家境贫寒所迫,于民国11年(1922)考取安徽省警务处 教练所,受训结业后当 ,因受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辞去 ,奔走于芜湖、合肥、凤阳等地,从事-。 民国16年1月,柯武东在合肥城内参加0员张开泰、张伯平组织的“十人团...[详细]
扩廓帖木儿 (?~l375),又名王保保,元,沈丘(今临泉)县人。蒙古族,原为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养以为子,扩廓随父兴兵,镇压农民起义。父死,拜银青荣禄大夫、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皇太子詹事,领父兵衔。元至正廿二年(1362年)十一月’俘红巾军守将陈猱头,杀田丰、王士成,进驻河南。因占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