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回(1227~1305),元代文学家。字万里,别号虚谷。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 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属浙江)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详细]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别号浮山愚者;为僧后,法名弘智,无可、药地、浮庐、墨历等。今浮山镇陆庄人。 方以智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方大镇、父方孔炤,在朝都身居要职,他们在政治上倾向“东林党”,学术上喜谈“物理”(即事物发展的道理),并通医学、地理、军事等,对方以智颇有影...[详细]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详细]
范鸿仙(1882-1914) 在辛亥革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合肥籍烈士,被誉为“光复南京第一功臣”,死后得以入葬中山陵,与廖仲恺墓共同拱卫中山墓。而在其家乡合肥,也曾有一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学。他就是被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的合肥“辛亥三烈士”(另两人为倪映典和吴旸谷)之一的范鸿仙。...[详细]
范迁(?—65年),字子庐,东汉时期沛国相(今安徽省濉溪县)人,初为渔阳太守,继任雍州刺史,又接镇合肥,任河南尹,永平四年(61),明帝刘庄委任范迁为司徒(相当于宰相),范迁巍巍士风,清纯至简,被后世奉为清正廉洁的典范。 ●智略安边 渔阳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是古时的边关要地...[详细]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是居(今中国南部安徽省桐城南)人,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末期农民战争中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08年),范增投靠了项羽的叔叔项梁,劝说他立楚王的后裔为楚怀王,以此号召天下百姓。在项梁阵亡后,他跟随项羽,成为...[详细]
费无忌(公元前6世纪~前515年),又名无极,杨桥集人。楚平王三年(前526年)任少师,后升为太师。受遣到秦国为太子求亲,迎娶时诱平王纳秦女为妾,进而谗言平王逐杀太子建,建奔宋,后谗言太子建太傅伍奢父子,逼伍员奔吴。楚昭王元年(前515年),因忌妒左尹谷阝宛作战有功,勾结右尹鄢将师,借令尹囊瓦...[详细]
李坦原名安贫,字淑方,又名李味酸、李履平、李桂荣。1903年生于寿县南乡高刘集北李冲洼(今属肥西县)。父李少庵,系清末秀才,精通数学,善绘山水,曾创办传心小学。 走向革命 李坦自幼随父读书,后到芜湖求学,1919年5月4日,北平爆发了反帝爱国-。消息传来,他和同学们一起-街头,--,以实...[详细]
冯国用(1323年-1358年),中国明朝开国大将。濠州定远(属今安徽)人。 自幼喜爱读书,精通兵法,元末与弟冯胜武装起义,长于计谋,至正十四年(1354年)投靠朱元璋,太祖尝从容询天下大计,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镇江、丹阳、宁国等地,屡建战功。后从征金华、绍兴。擢升亲军都指挥使。元至正...[详细]
冯胜(?—1395),明初大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回族。安徽定远人。冯文质次子。喜读书,通兵法。元末农民纷纷起义,他与兄国用结寨自保,后归附朱元璋义军,从破滁州、和州,拔采石;取太平、镇江、宜兴、绍兴、晋大元帅。兄卒,袭职,为亲军都指挥使,从战鄱阳,下武昌,庐州,取江西诸路。与诸将收淮东、取泰...[详细]
冯玉祥(1882~1948)原名基善,字焕章。原籍安徽巢湖,生于河北青县兴济镇,清光绪十年(1884)随父到保定,自幼在保定东郊西康各庄村长大。少时家贫,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入保定五营当兵,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投武卫右军,历任哨长、队官、管带等职。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发后,...[详细]
傅友德(?-1394)其先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南)人,汉族,后徒居砀山(今安徽砀山东),明开国功臣,著名将领。少骁勇,善骑射,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他随李喜喜入四川,后归降明玉珍,玉珍不用,赴武昌投陈友谅。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江州,友德率众降。元璋奇其才,使将兵攻取庐州。鄱阳湖之...[详细]
生卒年月无考,战国末期下蔡(今颍上甘罗乡,另有文献说在风台县)人。秦左丞相甘茂之孙。年12岁做秦相吕不韦家臣。当时燕、赵关系紧张,秦王赢政派刚成君蔡泽在燕3年,燕王把太子丹送到秦国做人质。秦使张唐去燕国为相,企图跟燕国联合攻打赵国,以扩大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北)一带封地。而张唐曾经替秦昭王讨伐过...[详细]
战国中期秦国名将。下蔡(今安徽凤台)人。曾就学于史举,学百家之说,经张仪、樗里疾引荐于秦惠文王。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助左庶长魏章略定汉中地。又率兵平定蜀乱。六年,秦初置丞相,甘茂为左相。七年秋,受命为将攻韩之宜阳(今河南宜阳西),以打开秦东向门户。行前分析楚、韩盟而不固,楚无意救韩。又亲...[详细]
高翰府 (1898——1979),名玉堂,城关镇人,安徽第三师范学校毕业。他自幼酷爱学习,尤喜中医药学,25岁起即悬壶行医。抗战期间,在城内开设“翰府药庐”,每给病人治病,多数只收成本,对少数家贫者免费给药治疗。1940年冬,他首倡成立颍上国医研究社,任常务干事,兼中医诊所副所长。1948年...[详细]
高朗亭(1774~1827) 艺名月官。清怀宁县城(今安庆市)人。祖籍江苏省宝应县。 早年在杭州 、杨州等地演出。乾隆五十五年(1790)率扬州徽班入京之始。嘉庆八年(1803)任三庆班班主 ,并任北京戏曲艺人的行会组织精忠庙会首。所率三庆班与四喜、春台、和春三班并称为“ 四大徽班”。因其为...[详细]
皋陶(gáo yáo),亦作“皐陶”、“皋繇”或“皐繇”,上古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是虞舜时的司法官,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东夷族首领,偃姓。传说舜时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禹继位后按禅让制举荐皋陶为他的继承人,并让他处协助理政务,但皋陶先于禹而亡故,未继位。后来禹又举荐益为继承人。春秋时期的英、六...[详细]
高语罕(1887~1948),原名高超,寿县正阳关盐店巷人。早年就读于凤阳经世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考入安庆陆军测绘学堂。光绪三十四年参加熊成基领导的马炮营起义,不久辅佐韩衍创办《通俗报》。宣统三年(1911 年),辛亥革命安庆独立后,任安徽青年军秘书长,与-结识。民国元年(1912...[详细]
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祖籍丹阳(今安徽宣城),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其父葛胜仲也是填词名家,父子齐名于世。葛立方于绍兴八年(1138)举进士。曾任正字、校书郎及考功员外郎等职。后因忤秦桧而得罪,罢吏部侍郎。二十六年归休于吴兴汛金溪上。葛立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