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伍(1918-1946),原名仁伦,五河白墩乡人。少时读私塾多年,后因家境贫苦,辍学在家务农。抗日战争爆发后,仲伍常与青年一起谈论国难大事。民国27年(1938年)8月,他毅然离开家乡和父母,奔赴抗日前线。先到江苏半城参加皖东北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泗五灵凤...[详细]
张竹渠(1883-1958)南湾人。青年时期学习中医,医技精湛,德望颇高。民国22年(1933)赴开封访砚友林伯襄,恰遇刘峙染疾,久不能愈。林伯襄推荐张竹渠施诊,刘峙服药7天痊愈。自此,刘对张视为上宾,经常聚会,因而誉满开封。民国23年河南省中医测试,张应试夺魁,在刘峙支持下,任河南省国医馆馆长...[详细]
张子才(1919-1943),字安仁,中共党员,革命烈士,城东马沟人。民国27年(1938),加入蒙城青抗会,任第一抗敌小学校长,义务任教,自编自印抗敌课本。次年冬,经中共蒙城工委推荐,去安徽省第六抗敌指挥部第六支队。民国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率所部与兄弟部队,驻怀远县褚集,遭千余名 会道徒围...[详细]
张子开(1863~1938),字文运,合肥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任桐城县教谕,后因咯血病请免,归故里养病。张在受名誉堂长李经方之聘,出任庐州中学堂学监,代李主持教务两年间,成绩昭著,蜚声遐迩,后因病引退。光绪三十四年,张设馆于德胜门大街本宅,授徒讲学,一时桃李盈门,为庐州各方人士所称道...[详细]
张宗保(1915-1985),祖籍安徽潜山县,民国8年(1919)随父逃荒迁来本县矶儿滩(今矾滩乡矾滩村)定居,自幼家贫,8岁起帮人放牛,14岁丧父后为生计所迫,遂以帮长工求生。 解放后,宗保满怀热情投入土地改革和互助合作运动,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任中共三合大队支部副书记...[详细]
张宗棠(约1865-1920),安徽省宣城县南湖乡陈村人。清末秀才,著名皖南花鼓戏艺人。 约清同治四年(1865)生,其父为贩山贷商人,兄弟两人,宗棠次之。 张宗棠幼年入塾读书,但爱好玩灯唱戏,善昆腔、高腔,并能吹笛度曲。 19岁进学中秀才。因屡试不第,曾教过学馆,亦随父做过生意。有...[详细]
张遵睦(1942-1980),庐江盔头乡胡岗村人。任过生产队会计。他从小热爱劳动,肯帮助别人,平时在生产队劳动时,脏活重活抢着干,带头执行生产队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在担任会计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帐目清楚,民主理财,做到日清月结季公布。他掌握队里的财权,处处做到合理开支,从不乱花队里的一分钱,被社...[详细]
赵雯女,1956年11月出生,安徽安庆人,汉族。1994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委员会主委。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全国妇联执委。中国市长协会副会长,中国女市长协会会长。 1974年至1976...[详细]
赵翅生(1903—1943),原名赵家鹏,又名图南,男,安徽省六安县人,1903年5月29日出生,1943年夏初逝世终年四十岁,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历。 1903年5月29日出生于原六安县丁集乡华组庙村一户地主家庭中,幼年入塾读书。 1918年转入新安镇六安县立第五高级小学。 1919...[详细]
赵凤喈(1896-1969?),字鸣岐,安徽和县人。1927年前后于北京大学就读研究生,后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获法学硕士,归国后曾任中央大学讲师。 1933年,赵凤喈受聘于清华大学正在筹建的法律学系,后转入政治学系担任教授,主讲行政法、民法通论、刑法通论等课程。1937年随校南迁,任西南联大...[详细]
赵广是南宋画家。原本是李伯时(李公麟)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每次都让他在周围侍候,时间长了赵广也能作画,尤其擅长画马,赵广画的作品几乎能跟李伯时画的作品不分上下。宋朝建炎年间(1127年—1130年),他落入金兵手中。敌人听说他擅长作画,就叫他画掠夺来的妇女。赵广用不会作画毅然拒绝,敌人...[详细]
赵韩男,1957年5月出生,安徽宿州人,汉族。1994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常委,安徽省第十届委员会主委。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第十一届政协副主席。安徽省第七届科协副主席。教育部学部委员。 1975年参加工作。1978年至1...[详细]
赵俊(1915-1994)安徽省六安县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34团营部书记,团供给处政治指导员,红9军第25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27师80团作战参谋兼特务营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任新四军军部作战参谋,江北指挥部作战参谋...[详细]
赵善甫(1902-1948),名赤坪,霍邱县叶集北大街人,1902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一岁时,父患结核病辞世。母子二人孤苦零丁,相依为命,迫于生活,母给地主帮工,终日劳累,所获甚微。童年的赤坪饱受艰辛,更无力求学。当他十二、三岁时,常常思考着懒惰的地主老财为什么能丰衣足食,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详细]
赵劭希(1876-1943),别号顽,又名宜铭,舒城“三怪“之一,受时代风气影响,于1905年投身陆军学堂,当时他写了一首《舟过淮安》的五言律诗,万丈豪气跃然纸上。诗曰:湖气荡秋白,烟光吞日红。快驱三尺艇,饱挂一帆风。岸倒惊奔马,波翻骇去鸿。推蓬回首望,云树隔滩东。辛亥革命爆发,他在巢城之役中勇...[详细]
赵正永1951年出生,安徽马鞍山人,中央党校研究生文化程度,1968年11月参加工作,197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安徽省马钢公司钢铁研究所技术干部、公司团委副书记、共青团安徽省马鞍山市委书记,马鞍山市委常委、团市委书记、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黄山市委副书记、书记,安徽省公安厅厅长,省委...[详细]
郑荃荪字养源,赞丞之弟,霍邱城关人。安徽讲武学堂肄业。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参加熊成基领导的马炮营起义被捕入狱。保释后随兄郑赞丞赴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失败返皖。同张孟介等组织淮上讨袁军,苦战月余,后遭夏永伦等袭击,兵败,乃东渡日本。不久又奉命回国。 民国7年(1918),陈炯明率...[详细]
郑淮舟同志1916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怀远县考城乡(现属凤阳县),1938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2月在泗县参加我党领导的巡回视教团,进行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2月至1944年6月,历任泗县特区办事处主任、半城区区长、青阳区区长,泗五灵凤县办事处秘书、主...[详细]
郑其龙(1906~1986)毛河乡人。少时受家学影响,遍读经史子集。 少长入合肥省立中学读书。民国17年(1928)毕业于庐州师范,因学业优异,留附小任教。其间,对算术教学颇有研究,曾撰有《低年级算术基本法结合教学之研究》、《小学算术应用题之我见》等论文,后分别发表于《教育杂志》与《中华教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