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钧(1934-2001)安徽省定远县人。1946年参军,先后在一军文工团、安徽省青年文工团、皖北实验文工团、安徽省文工团、安徽省话剧团任演员、演员队长,共青团书记,党支部委员。195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师资进修班。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剧协理事,省...[详细]
刘爔(约1840—1912),字仲咸,号芸生。1879年举人,历任湖南南山、汉寿、宜章、醴陵、慈利、嘉禾、湘潭等县知县,永顺府古丈坪同知。著有《退娱园诗》、《退余楼诗钞》。...[详细]
刘伯驹(1898—1930)字长钊,号骏捷,化名叶茂如、孟丹色,桃源河西石门人,幼年读私塾,后入黑石渡县第四高等小学,博学多能,晓音律、擅戏曲、精篆刻、工书画,正、草、隶、篆均道劲隽拨,所绘人物肖像情态逼真、栩栩如生。 1921年,刘伯驹考入芜湖省甲种农业学校蚕桑科,在校时受当时进步思想影响...[详细]
刘伯新(1913-1935),革命烈士。安徽六安人。女,为红4方面军31军军长余天云之妻。 1928年秘密参加农民协会、妇女会。1929年六霍起义胜利后,参加村、乡革命工作。在一次送信途中,被敌人打伤臂部,送入红军医院治疗。伤愈后被留在红军医院当护士。随军参加鄂豫皖苏区各次反“围剿”作战。1...[详细]
刘光甫是安徽合肥人,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月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政工队员、干事、连副指导员、连指导员等职,参加了反“扫荡”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教导员、营长、副团长、团长等职,先后参加了朝阳集、泗县、方塘河、讨郝、界湖、益林、临南、郭楼、渡江等战役战斗。...[详细]
刘国平马鞍山市第十一中学英语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安徽省中学教师高评委学科评审组专家,马鞍山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刘国平在近30年的教学生涯中,热爱教育,乐于育人。自恢复高考后,刘国平长期担任高中英语教学且连续多年跨年级教学,并长期担任教研组长,工作负担不可谓不重。他有多次转岗、升迁的机...[详细]
刘嘉德字瑞齐,霍邱潘集乡四刘郢人,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痒生。20余岁入陕甘督学吴大徵幕府,助理军政事务。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四月,刘嘉德先后历任奇台县知事、吐鲁蕃英沙尔厅知、莎车、和阗直隶州事、焉耆知府。在任期间,他把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良作物品种传到边疆。在莎车...[详细]
刘景宣现任当涂县农科所副所长。他195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1964年调到当涂县农科所,从此,这个生在武汉、长在武汉的城市人,几十年扎根农村从事农作物育种研究工作,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几十年来,刘景宣坚持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农业科研工作,团结所里科技人员一道,成功地培育出水稻良种“当...[详细]
六六,原名张辛,安徽合肥人。父亲是安徽大学理学院教授,母亲是上海人,199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国际贸易系。毕业后从事多年外贸工作。1999年赴新加坡定居,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至今。 1999年起,以六六这个笔名开始在网上撰文。2003年以小说《王贵与安娜》蜚声海内外网坛,被看作继张爱玲、虹影之后的...[详细]
刘墨村(1915-1996)号古燕、古燕老人、古燕村人、听鹂斋主,当代书法家、诗人、京剧艺术家。生前系九三学社社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副主席、马鞍山市政协委员。著有《刘墨村书法选集》、《墨村诗词手稿》。曾在江苏省美术馆,安徽省博物馆及马鞍山市举办个人书法展。1990年作为马鞍山市...[详细]
刘若愚(公元1584年—?),曾编写明宫廷杂史《酌中志》。《酌中志》是一部明宫廷事迹的重要文献。 刘若愚自称原名刘时敏,生于明代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南直定远人。其家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父亲应祺官至辽阳协镇副总兵。刘若愚十六岁时,因感异梦而自施宫刑,万历二十九年,被选入皇官,隶属司礼...[详细]
柳升(?-1427)怀宁人。袭父职为燕山护卫百户。累升至左军都督佥事。永乐中,历封为安远侯。曾从张辅征交址巡海破倭寇,从北征,出镇宁夏,皆有功,又曾总督京营兵。镇压过唐赛儿起义。还从帝五次出塞远征。仁宗即位,加封太子太傅。为人正直宽大和厚,善抚士卒,勇而寡谋。宣德二年(1427)任总兵官征黎利,...[详细]
刘时佑(1909~1930),字启民,化名史朗云,公元1909年(清宣统元年)出生在上土市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因家境贫寒,幼年在家放牛,乡邻和亲友看他生性聪颖,资助他上学读书。 小学毕业后,考取了庐州第六师范学校。在学校里,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1926年,经...[详细]
刘岱亭(1883~1947),又名裕晟,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出生在城关镇。清末毕业于安徽武备学堂,任陆军步队管带。辛亥革命后,先后任安徽督军府参谋、科长、执政府中将参议,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军参谋长,陆军第三军驻京办公处处长。抗战时期,任豫鄂皖苏党政分会少将专员,安徽省政府参议等职。任清军...[详细]
刘毅,(1906—1930)男,汉族,字连干,又名任夫。安徽霍山。1917年入黑石渡霍山县立第四高等小学读书。1923年入安庆安徽省立第一甲种农业学校(芜湖第二农校)学习。1925年回黑石渡第四高小任教。曾领导组织诸佛庵全区学校师生和市民举行--,声援“五卅”运动,砸烂诸佛庵街上专卖日货的广丰和...[详细]
刘源(?-1277)潜山野人原(潜山县野人寨)人。南宋末抗元军首领。咸淳元年(1265年)奉旨,依天柱山,建寨设关,以御元师。与据守太湖空山(属安徽岳西县),扼守宿松的宋将张德兴、傅高互为犄角。用宋年号。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四月,大败元兵于樊口(属湖北),复黄州寿昌军,破兴国、德安诸郡。张...[详细]
刘正元(1897一1964),金寨县人,建国后在六安定居。庐州老艺人。16岁时从倒七戏艺人张黑桃学戏,工闺门旦,代表剧目有《送香茶》、《隔帘》、《胡三保游春》、《郭华买胭脂》等,颇有声誉。1953年参加六安庐剧团工作。1954年经过口述记录整理的庐剧传统戏《借罗衣》,参加省及华东戏曲会演获奖。并...[详细]
刘祝庆(1931年3月-)中共党员,当涂县税务局原局长。生于广东省台山县。刘祝庆自1980年任税务局局长后,自己独创性地设计和运用了新的税收办法:帮助企业发展,促进税源增加;把国营、集体、乡镇企业建立梯级税源;根据纳税户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以取为主、适当予之”、“边取边予、取予结合”、“以予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