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禹爵(?-1868) 清末捻军首领。安徽毫州(今亳县)雉河集人。本名张五孩,张乐行侄。乐行殉难后,袭爵为太平天国“幼沃王”,是捻军中最年轻的将领。1866年秋捻军在河南许州(今许昌市)分军时,他是西捻军中仅次于张宗禹的将领。张宗禹“善谋”,他以“善战”著称。1867年西捻军从陕西宜川(位延...[详细]
张宇润男,汉族,霍山人,1965年2月生。1978年9-1983年7月,在安徽省霍山县第二中学读书;1983年9-1987年7月,在安徽大学经济系读本科,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7年8-1989年8月,在金寨县律师事务所从事律师工作,取得律师资格。1989年9-1992年6月,在兰州大学法律系攻...[详细]
章正大 1920年出生于来安县相官乡,现居住在台湾省新竹市。于1937年春考入陆军军官学校15期政治科警官学校特种 训练班。曾任军统局派驻第六、九两战区司令部联络参谋,军统局别动军情报组长。于中美合作“南狱班”接受“水0破技术”训练,配合“湘北”第三次大会战。1944年4月,组长章正大等6人,...[详细]
张知行(1901-1995),原名骏,安徽桐城人,生于北京。潘赞化(潘玉良之夫)的表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陆军大学特别班第2期毕业。早年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任职,1923年任陆军检阅使署学兵团1营营长, 1926年任第15混成旅45团团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军官学校副校长,19...[详细]
张作仁男,1934年生,霍山县人,原三板桥医院院长,中医师,1981年退休。擅长哮喘病、气管炎、婴幼儿腹泻等疾病的治疗,并依据近六十年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中药治疗方剂。如:“五枝镇哮膏药”,专治小儿气管炎,贴一次即可治愈;“小儿保健药兜”,专治小儿呕吐、结食、腹痛、腹胀、腹泻,不用吊水、打针、...[详细]
赵汸(1319~1369年),字子常,蓝渡乡龙源人。元末明初著名学者。晚年隐迹东山,人称东山先生。 赵汸自幼颖敏,一生专攻学问,不慕荣利,潜心致志整理古籍。他遍访名儒,登门求教。曾远赴江西,聆听当时名儒黄楚望的教诲,学业更有造诣。友人相约赴京谋官,他辞以母老。后在故乡东山,设馆教书。至正十六...[详细]
赵怀禹 号铸鼎,斋名梦梅斋,自号芝篁山翁。来安县新安镇人。幼承家学,初中辍学后,长期坚持自学,拜访名师。受书画大家张书旆、柳子谷的启蒙教育。早年专攻花鸟画,后又兼攻山水画。历任《滁州报》美术、副科长、画院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安徽省美协会员、安徽省中国画五人评审小组成员、山东大学书画院高级...[详细]
赵均用(?-1359) 元末淮北红巾军领袖。即赵君用,元末淮北萧县(今安徽省萧县,位淮北市东北)人。1351年(顺帝至正十一年)从芝麻李、彭大等响应刘福通起义,攻克徐州(今江苏省徐州市)。次年秋,徐州失守他与彭大转战至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位蚌埠市东南)与郭子兴会合,遂继续攻克盱眙(今江苏省...[详细]
赵嗣文男,汉族,霍山县黑石渡镇戴家河村人,194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2年7月于六安师专毕业后参加工作,历任戴家河初中教师、校长,下符桥职业中学校长,霍山县职业高中校长,中共霍山县委党校校长,1989年被评为“安徽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1995年被国家教育部、人事部授予“...[详细]
赵文楷(1760—1808),字逸书,号介山,安徽安庆府太湖县北中镇宝坪村(现)人。嘉庆元年(1796年)状元,太和殿传胪宣榜一甲一名,嘉庆帝御批称赞他“文楷佳名期雅正,为霖渴望副求贤”;李振钧写贺诗云:“仙杖烟浮广乐鸣,御袍光映日华明。”赵文楷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等职,其历史上较有影响的事件,...[详细]
赵孝庵(1931~1986),来安县施官乡人。少时种田,读过初小。抗日战争期间,他曾参加儿童团。1946年,国民党军队向淮南解放区大举进攻,赵孝庵流浪到南京,为生活所迫,到国民党海军371 艇上当了一名伙夫。1949年4月23日,林遵将军率领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全体官兵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赵孝庵...[详细]
赵晓青 (1918.4~1976.2) 来安县新安镇人。1939年10月入团,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科员、区长、政治处副主任、团政治委员、师干部部长、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师党委书记、东航党委委员等职。 逝世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新安镇 新安镇是来安县的城关镇。南临南京...[详细]
郑传忠 民兵英模。1932年6月出生,来安县人,中共党员。历任双塘乡民兵中队长、民兵营长等职。1950年,他主持新民村民兵工作时,刻苦学习军事技术,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在上级军事部门举行的民兵打靶、投弹等多次军事比武中,均名列前茅。1953年7月,本县闹“毛人水鬼”事件,人心惶惶,严重影响生产。...[详细]
郑复光(1780-?) 清代科学家。字元甫,号浣香。安徽歙县人。监生出身。卒年不详。郑复光于数学、物理学都有一定的成就。他善于融会贯通中西算术,常与当时数学名家李锐、汪莱、张敦仁等讨论天算问题。他还善于用科学的道理去解释那些容易引起当时人们“惊骇以为灾祥奇怪”的自然现象,汇集了200多条,于...[详细]
郑寒,男,汉族,1963年6月生,安徽歙县人。安徽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砚雕),国家级砚雕大师,2009年5月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歙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郑寒1979年踏上专业砚雕之路,2005年创办黄山市郑寒砚雕艺术中心。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砚的制作,刀法遒劲、老辣、...[详细]
佘征军生于1962年4月16日。 1982年前在校读书。 1982年进泾县宣笔厂师从余凤鸣学习制笔技艺。 1986年任泾县宣笔厂质检科科长从事质量检测和验收工作。 1992年任制笔车间主任。 1996年至今任泾县宣笔厂生技厂长兼宣笔工艺研究所所长,负责毛笔原料的选购和产品研发。 佘征军近30年一...[详细]
郑贤明男,汉族,1934年7月出生,霍山县单龙寺乡人,中共党员。1950年3月任民兵队长,后任乡红茶厂负责人,1952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复兴乡助理员,城关区农会干事、组织干事,县委组织部组织干事,审干办公室科员,县直机关党委书记,与儿街区委副书记,与儿街公社党委书记,佛子岭公社党委书记、革命...[详细]
郑玉【元】(公元一二九八年至一三五八年)字子美,徽州歙县人。生于元成宗大德二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八年,年六十一岁。幼敏悟嗜学;既长,博通六经,尤精春秋。教授于乡,门人甚众,学者称师山先生,且既其地造师山书院。至正间,徵拜翰林待制,奏议大夫,辞疾不起,日以著述为事。明兵至,守将要致之,玉正服自缢死。...[详细]
郑之珍,字汝席,号高石,明万历补邑庠生。后来祁门县文化部门,在渚口乡清溪村发现了郑之珍夫妇合葬墓及《清溪郑氏族谱》,确认他为祁门县渚口乡清溪人。郑之珍在《新编目连戏救母劝善戏文》序中自述:“幼学夫子而志春秋,惜文不趋时,而学不获遂,于是萎念于翰场,而 游心于方外。 明代诸生,笃信佛教,一生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