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杰男,汉族,1975年2月生,霍山县漫水河镇万家山村人,团省委常委,优秀企业家。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后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获硕士学位。毕业时分配在合肥解放军105医院,后来“下海”经商。在经商期间,他除在澳门何氏宗亲企业供职外,先后在深圳市三九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德国费森尤斯医疗器械公司供职。...[详细]
何家俊男,汉族,1973年10月生,霍山县漫水河镇万家山村人,中共党员,营级干部,解放军炮兵学院(合肥)门诊部药房主任。1998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同年被分配至解放军第二炮兵80404部队医院(河南省)工作,2001年调至解放军炮兵学院。因其学习、工作成绩突出,并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曾...[详细]
何云钧(1917-2000)字秉衡,男,汉族,霍山县漫水河镇万家山村人。1935年安庆六邑中学毕业,同年下半年人交辎学校学习(第七期)。1937年下半年为“抗日救亡”,人抗日部队通信兵学校学习。1938年下半年分配到通信兵第一团任中尉保管员,后调至驻闽绥靖公署(国民党第二十五集团军司令部),因两...[详细]
何云峙男,汉族,霍山县太平畈乡王家店村人,1933年生,农民技师。历任太平畈乡长冲药材场场长、长冲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经理、霍山县石斛产业协会副会长。同时还是第二至五届霍山县政协委员,第九至十四届霍山县人大代表,第七、八届安徽省人大代表。何云峙从1970年起专注于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他和黄大成、李...[详细]
何震(1522~1604) 字主臣、长卿,号雪渔。安徽休宁县人,明代著名金石篆刻艺术家,徽派篆刻创始人。 何震,深究古籀,精研六书,孜孜于书篆治印。力主以六书为准则,摒弃元末金石界出现的庸俗怪异和杜撰擅改的陋习。他与文彭独树一帜,矫正时弊,实现了书法与刀法的一致,为篆刻基本理论奠定基础。他的...[详细]
何珍淑 1920年9月生,女,来安县人。浙江大学毕业后入教育界,曾在高级中学暨专科学校执教。1949年去台。结业于“革命实践研究院”。1957年秋任台湾省立虎尾女子中学校长,后任台中女子中学校长,并历兼国民党台湾省党部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台中市党部委员、“中国青年-救国团”台中市团委会副主任委...[详细]
何治鸿(1919-1995)男,汉族,霍山县人。他是解放上海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前线指部通缉的战犯之一。青年从军,解放战争前夕,参加了国民党青年军,这是一支由蒋经国亲手组建,有“太子系”之称的嫡系部队,被编在国民党青年军二O四师六一一团,任政.工室中校主任,后升为上校(曾在二O五师任过政治教官)。淮...[详细]
洪建华,安徽徽州人。16岁起捉刀从事竹刻,先后被授予“德艺双馨民间一级雕刻艺术家”“全国优秀青年工艺美术家”“收藏家最喜爰的竹刻工艺大师”等多项荣誉,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派竹刻艺术传承人。 一本书的缘分 洪建华初中毕业后开始跟着舅舅学木工,可年少的他只对家具上的雕刻这些细致的手工活感兴...[详细]
侯家祥 1958年出生于来安县水口镇。1978年入伍,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武警广西总队副参谋长(副师),上校军衔。1978年12月至1982年12月,任武警白色地区支队战士、文书、班长、排长。1983年1月至1985年8月任警通中队副指导员、代理指导员。1985年9月至2004年12月在武...[详细]
侯静波(1921~1940),女,原名侯世庆,安徽省肥西县程店乡人。8岁时开始读私塾,17岁时辍学。其父由于是乡间绅士,故在30年代初期就是共产党的-对象,侯静波因此在少年时就接触了共产党人,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侯静波毫不犹豫地离开了条件优越的家庭,参加了...[详细]
胡燏棻(?-约1906) 清末大臣。安徽泗州(今泗县)人,祖籍浙江萧山,字芸楣,亦作云眉。同治进士,选庶吉士。后捐纳为道员,补天津道。光绪十七年(1891)出任广西按察使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受命留驻天津办理东征粮台。旋奉命在天津马厂主持新式练兵,成十营,号“定武军”次年士疏条列办实业、练...[详细]
胡罴,字季象,扬州九江郡寿春(安徽六安市寿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胡质的儿子,胡威的弟弟,非常有才干,官至益州刺史、安东将军。 历史记载 《华阳国志》卷十一:(宓)著《述理论》,论中和仁义、儒学道化之事,凡十篇。安东将军胡罴与皇甫士安深善之。又与士安论夷、齐,及司马文中、杜超宗、郄令先、文广...[详细]
黄从礼(1918-1997)男,中共党员,霍山县漫水河镇黄金山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的家庭,幼年在家放牛,未读过书。民国十八年(1929年)参加童子团,任中队长。民国十九年(1930年)入伍,随高敬亭率领的红军部队先后转战霍山诸佛庵、湖北英山等地,任通讯员,后为排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四支...[详细]
茶商胡炳衡。徽商胡炳衡祖孙四代,在江苏三泰地区开辟茶商贸易,历商海沧桑,几经劫难与复兴,先后开设茶庄、茶栈12爿,为绩溪茶业在三泰地区开创了一方天地。抗战以后,店业相继转营到上海等地,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详细]
胡昌明男,汉族,1960年生,霍山县城关人,中共党员,国防大学研究生学历,大校军衔。1978年入伍,曾先后毕业于初、中、高级军官学校,在部队和军事院校任职。后选调到-,现任-新闻事务局局长,-首任新闻发言人。曾主访多个国家,参加过多次重大中外联合军事演习。...[详细]
胡晋接,字子承,号梅轩,晚号止澄,安徽绩溪人,是近代徽州有较大影响的学者与教育家。1874年即从父在东山书院读书,1883年应光绪甲申科试,考入府学,旋食廪饩,援例入贡,熟读经史,成为饱学之士。1891年,在绩 溪城南汪氏家塾任教,后在浙-溪教私塾,其间屡欲创立新制小学,展其抱负,惜无资创办。1...[详细]
胡练九(1891~1978),安徽绩溪坑口村人。青年时期在外经商,抗战时返乡。 1941年江苏沦陷时抢救绩溪干茧8000余担。练九集资在村中创办龙川缫丝厂,其时,上海、无锡已被日军占领,缫丝机械无法购运,雇请木工仿照大仁里丝厂机械制成木质缫丝机、扬返机,雇请女工和动员两个女儿进厂做工,接收复...[详细]
胡威(?-280年),字伯武(又作伯虎 ),一名貔。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人。魏末西晋时名守,胡质之子。 胡威早年就自勉立志向上,与其父都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又迁安丰太守,封南乡侯。升为徐州刺史,在任上,勤于习政,使教化之风盛行一世。再迁监豫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详细]
胡沇源(1831-1911),胡源泰的开创者胡沇源少时家境贫寒,所以就依古徽州"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惯例,由父母托人将其送到江苏东台县一家茶叶店里学徒习商。他办事机敏灵活又特别心细,对店里的业务和进货出货时的细节都能仔细揣摩;别的学徒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学会的东西他只要一个月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