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厚民(1903~1985),名风淳,平利县女娲山乡忠义村人。少年饱学,熟读《四书》、《五经》,成年后,立志习医,刻苦钻研《内经》、《伤寒》等中医经典,自学成才。解放前,以务农为业,常应乡亲之请,义务治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安排他先后在老县、魏汝、女娲山卫生院从医。行医50余年,救...[详细]
吴明洋(1919.3~1944) 堰坪乡茨沟人,出生于日本东京。 民国9年(1920)随父吴绍先(汉阴县早期留日学生)回国。22年(1933)考入陕西省立一中。25年(1936),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学校党组织校刊《学生》,明洋积极投稿,以锐利的笔调抨击国民党反动派推行的封建剥削制度...[详细]
吴香山(1903~1951) 字阶兰,一名吴文馨,白河县小白石河人。10岁丧父,由祖母阮氏抚养成人。读私塾6年,辍学后曾执塾馆,兼学中医。 白河地处秦头楚尾,山大林深,交通闭塞民国初年,豫陕川鄂驻军中常有哗变出来的队伍,到竹山与白河交界山区抢掠、“绑票”,民众深受其苦。民国十四年(192...[详细]
吴毅丞(1882~1951) 字乃武,瓦房店镇人。清末秀才,民国二年(1913)任县自卫局局卿,四年(1915)任西区保卫团长,八年(1919)任北京政府众议院候补委员,九年(1920)任京东河道处工程委员,十一年(1922)任广东政府大本营咨议。十五年(1926),北伐开始后,吴毅丞离广东回紫...[详细]
吴重山(1906~1955.4.29) 原名学贵,堰坪乡茨沟人。 吴重山出身豪门,幼时聪颖,曾在西安一中上学。成年后,家道日趋衰败。民国17年(1928),投奔西北自治军西路军第2师第2营任中尉书记,在军阀部队里练就一套百发百中的射击本领。19年(1930)脱离部队,潜逃回家。不久,纠集歹徒...[详细]
项鸿材 (1879--1961),字钟五,洵阳县蜀河镇人。幼读私塾,继入县高等小学堂读书,毕业后考入陕西省成德中学。学满考入燕京大学法政系读书。1928年至1937年间,先后任陕西省岐山、凤翔、山阳、沔县等县长。1937年脱离政界回乡,后在洵阳中学教书。1944年,为解决蜀河及其附近地区学生...[详细]
项鸿国 (1913—1947),又名项强,洵阳县蜀河镇人,出生于小商人家庭。幼年在蜀河初级小学读书,1928年考入陕西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于1932年考入北平宏达学院,1934年毕业回蜀河,在蜀河小学任音乐、英语教师,经常教学生唱“打倒列强、除军阀”和“-三部”等进步歌曲。1937年土匪刘...[详细]
萧胜友(1943~1972) 出生于正沟寡妇沟长工家庭。196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加入共青团,服役3年,5次受到连队嘉奖,3次评为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1969年,退伍回家第二天参加队上劳动。不久,担任武装基干民兵班长。1970年春,他同其他民兵一道参加襄渝铁路建设,任岚皋民兵二团...[详细]
肖赞康(1893—1938) 字福田,首善乡(今钟宝乡)肖家湾人。喜结纳交游,待人宽厚,长习武艺,家境殷富,有田产数百亩和纸厂、油坊、水磨坊等。20余岁承父业,每逢收租,总叮嘱家人,让租二三成,若逢灾荒,酌情减免,或施舍粮饭;家仆、长工多系收留逃荒讨饭之人。夏老汉从四川逃荒至肖家,已60余岁...[详细]
夏析藩(1900~1932) 绕溪河岩峰包人。民国十八年(1929)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三中学。其家乡居民,以庞、靳、刘、夏4姓为大族,族间常有武力争斗。夏析藩回乡后,组织各姓联合抗匪,缓和了矛盾。后又受乡绅推举组建民团。二十年(1931),夏析藩担任高滩大刀会指挥,参与了驱韩斗争。事平后,受新驻防...[详细]
谢馨(1870~1952) 原名俊崇,字崇山,入滇后又字伯南,自号白石山樵、海月楼主人、复园老人。祖籍岚皋,随父定居白河县南康家坪。光绪癸己(1893)恩科举人、乙未(1895)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九(1903)签分云南省通海县任知县,后任定远、蒙自知县。谢对当时官场上的人浮于...[详细]
谢楚青(1899~1969) 名英翘、字楚青、循通、更生,白河县康家坪人。民国十二年(1923)毕业于省立第三中学,十四年(1925)4月加入国民党,同年7月在西安又加入中共地下党。民国十五年(1926)由魏野畴介绍在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驻陕总政治部当组织科员,次年元月奉冯玉祥之命往汉中第十...[详细]
谢恩绶(1868~1939) 字绍端,安康县人,历任大兴、宛平和顺天府审判。处理京畿旗民争产一案,其宗室挟势相凌,他执法如山,公正断理,将产业判归平民。此后,不少要案冤错者自请投审。1915年归里修祠续谱,兴办族塾,并订立自治规条以耕读传家,有颜氏之家风。同年(公元1868年)出生的名人...[详细]
谢化南(1845~1917) 号棠洲,城关人。 自幼攻读经史。凡登门求教的,均悉心指点,诲人不倦。光绪九年(1883)中进士,留京任户部主事。甲午战争后,国事日非,化南深感力不从心,欲辞官回乡办学,未获准,后来又调任云南知府。到任不久,因长兄病危,便借故辞职返里,设堂讲学,倡导教学革新,增设...[详细]
谢俊谦(1892~1948) 号逸堂、安康人,住流水店陈家坝,出身贫寒,父母早逝,靠兄长养育成人。少年时就读于流水店私塾,后入安康三官店学堂读书。1916年考入西安高等学堂,接受近代科学的启蒙教育,半工半读完成学业。他决心求知报国,振兴民族。1919年在西安考取官费留学生,东渡日本,就读于日...[详细]
谢树英(1900~1988) 号济生,安康县流水店人。其父谢恩绶,是清末地方名士,见国力日衰,督子女力研科学、发展实业,谋求救国之道。谢树英秉承父教,早年就读于北兆一中,在高等法文专修馆毕业,是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学生。1920年11月,由华法教育会派赴法国勤工俭学。在赴法船上结识周恩来,对周...[详细]
谢玉珩(1781~1854) 字宝书,号鹤龄,安康流水店陈家坝人。幼聪慧,五、六岁嗜学如成人,从兄学经书,后与张补山共师乡贤董朴园。董谓张博而才,谢拘而谨。学有所成,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二十一年中举,二十五年以进士分发四川,历署新宁、德阳、昭化、绵竹、达县知事。将赴蜀时,其父告诫:“...[详细]
谢远贵(1941~1970.4.10) 涧池镇西坝村人。 在“文革”期间,曾任涧池地区造反组织的“兵团司令”,多次持枪指挥和参加武斗,先后指使暴徒杀害无辜农民8人,致残1人。1968年5月23日,他伙同凶手闵启贵、邝国祥、韩永华、许世奎、黄孝友、汪忠弟等6人将双溪公社两河大队正在地里锄草的社...[详细]
谢裕楷(1844~1898) 字端甫,安康县人,住流水店,光绪元年(1875)举孝廉方正,光绪九年(1883)中进士,授顺天府固安知县。时永定河泛溢成灾,负责赈济,拯救灾民。为防水患,又指挥植柳万株护堤。再次大水,河堤无恙。他为政弘扬文化,修葺书院,亲督生员课读,治下学风大盛,社会风气好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