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寿山(1909~1965) 别名友仁,化名松涛,岚皋县官园人。民国二十年(1931),考入兴安师范,他阅读进步书刊,产生抗日救亡思想。二十五年(1936)一月,在兴师担任《晓岚月刊》主编,以时论、杂文、小说、顺口溜、独幕剧等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二十七年(1938)八月,在县城中北街小...[详细]
王万全 清代石泉双嶂人。同治年间,石泉有生员去州、府考试时,常有贫苦的生员,没有赴考的盘缠费用。王万全就把他在杨家坝的40石租课(水田约20亩)的田地,全部捐献出来,作为生员的经费开支。石泉读书的生员,大都受过他的恩惠。后来,废除科举,那份田产即作为石泉县教育经费来源之一。...[详细]
王万友(1926—1984) 别名王昆,旬邑县人。民国二十九年(1940)十月参加革命工作,担任赤水县四区青救会主任。次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三十三至三十五年(1944~1946)在中央党校五部和西北党校学习。后在赤水县担任青年主任、四区区委书记、游击队政委。1949年任中共马栏地委、三...[详细]
汪武茂(1930~1958) 本县蔺河青山人。1950年初,参加人民解放军,任岚皋县独立营、民警队战士。1953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任团支部书记。1954年,转业到粮食部门工作。1955年,自行离职,回家后任农业社会计,因-撤职。1957年2月,安康县双龙桥一带谣言“华佗显灵”,释...[详细]
王逊(?~323年),字邵伯,东晋大臣。魏兴(今陕西安康)人。初为本郡吏,以能干升为吏部令史。后历任殿中将军、上洛太守、魏兴太守。 晋惠帝永嘉四年(301),宁州(故治在今云南昆明东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反抗官府,宁州刺史被杀。朝廷派王逊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前往“平乱”。 王逊领兵到宁州后...[详细]
王益民(1961~1983) 石泉县池河镇人。中、小学时,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1974年春,加入共青团。 1978年,王益民中学毕业后,被分配在中池乡下乡劳动。有一次,他同农场的伐木工人上山伐木,不幸,一棵大树砸来,五益民冲上去,推开伙伴,自己却被砸昏过去。1982年...[详细]
王一山(1884~1955)原名治馨。陕西旬阳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入陕西陆军小学堂,三十三年(1907)毕业后考入陕西陆军中学堂。宣统二年(1910),已加入中国同盟会的陆小同学钱鼎,由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回陕,在军界发展同盟会会员,遂介绍王加入中国同盟会。此后,王在陆军中学堂的学生...[详细]
王宇新(?~1930.8.9) 字焕堂,月河乡人。幼时家贫,无力上学,16岁时考入省 所。毕业后,因参与破获伪造富秦银行钞票一案有功,遂调任南暑巡官,后升洛川县-长。当时,社会秩序极不安定,王宇新一面率警维持,一面协同当地驻军追剿,使洛川社会秩序迅速好转。后经驻军旅长高某推荐为洛川代县长。民国1...[详细]
王忠定(1948~1971) 安康县洪山乡人。少年时代就读于流水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曾任本村民兵连副连长。1970年参加襄渝铁路修建,打猫洞掌钢杆,排除哑炮,苦活、险活总是抢着干。他担任材料员,主动送器材到工地,下工勤收捡,为了高效低耗地使用0,亲自装药放炮,摸索用药最佳比例。休息时间帮助...[详细]
王子绍(1901~1987) 号述之,字慎三。砖坪厅化鲤墟人,后迁西安市书院门定居。12岁高小念书,16岁到树仁堂药铺当学徒。后考入省立三中。19岁入清华大学就读,毕业后到“仁寿同”字号当司帐员,后随货押船到安康、老河口、武汉、九江、上海等地做生意。民国十一年(1922),货船于武穴失事,被...[详细]
魏凌玉 (?—1941),化名魏玉,洵阳县城人。1938年经罗长勤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1940年8月李兆众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回县后,魏凌玉在兆众领导下,负责与王昌明等联络,准备在县城、小河、赵湾、蜀河等地夺取国民党保安队0,举行-。1940年农历十二月初一日夜,魏凌玉召集王昌明等十余人至家开...[详细]
韦荣荫(1920~1945) 字子候,石泉县城关镇人。幼年时,父亲韦永青病逝,由伯父占青(字松如)抚养成人。家中有课地13石,还开设有银匠铺,经营有酒坊。 少年时期,韦荣荫在石泉县城就读。民国二十三年(1934)秋,考入兴安师范学校。在学校,参加了进步-。用壁报、传单、讲演等形式宣传抗日...[详细]
魏扬根(1966~1987) 白河县仓上乡邓家山人。1984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西藏边防1团4-士。入伍后,刻苦学习军事技术,思想进步,工作主动,尤在执行边防特殊任务中,勇敢、坚强,屡受表扬,198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5月29日,魏所在班奉命执行抢救边防工事任务,魏见...[详细]
翁同翔(1902~1966) 安康县城关镇人,回族。幼年家贫,无资求学,以沿街叫卖为生。少时拜师习武于来金生门下,时时不忘练功,叫卖至无人处便弯腰拔筋,高喊一声“油果!”便是一个起脚单响。由于老师指点,进步很快,学会十八罗汉功、心意拳、四把拳、-掌、练九捶、燕青刀、虎头双钩、锁子石等数十种拳...[详细]
翁同英(1945~1983) 女,回族,安康县城关镇人。1976年加入中国哭产党,任城关镇东城党支部书记、南正街居委会主任。1983年7月31日,安康城区遭受特大洪水灾害,翁同英奔走于东正街、西正街、丁字街,动员组织群众撤离,喊哑嗓子,忘记饥饿与疲劳。下午5时,南正街进水,她和街道文书马吉尧...[详细]
文考亭(1909.8~1936.5.1) 原名端校,田禾乡人。 民国15~19年(1926~1930),先后就读于安康联中和山西运城高等中学。在山西上学期间,曾写信回家流露对横征暴敛的国民党政府不满,提出变卖家中田产救济贫民。22年(1933),考入赵寿山部举办的陕南民团干部考察所,毕业后回...[详细]
温予巽(1783~?)字东川。陕西汉阴人。清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布政使,代理陕甘总督。 温自幼随父在祖父温颖任知县的山东德平(今分属山东德州市和平原、乐陵县)居住。祖父押饷进京途中被劫,缉盗未果遂为挂吏。不久其父病逝,葬后贫困潦倒。为了生活,温开馆讲学,供养0。因收入微薄,仍难以糊口,但他心存...[详细]
文子仪(?~1936) 本名德元,六道河人,未曾入学读书,以农务、割漆和背脚(尺力运输)为生。食量特大,酒量尤甚,人称“文八壶”。六道河毗连八道河,境内大山耸峙,峡谷幽深,森林密布,路径曲折,历来为大小股土匪出没之地。一次,王三春部在六道河劫掠,文子仪独身杀死匪徒2人,遂以勇猛而闻名。当时,不...[详细]
武超(1920~1951),别名啸虹,化名陈震,平利县城人,从小读书,毕业于安康中学。民国28年(1939)在战干团第四期青干班受训,回县后任战干团平利通讯联络站站长。对雇工极其苛刻,任意打骂,并打断女佣人邱氏的手臂。任书院巷小学校长时,残酷体罚学生,贫苦农民谢老八的大女儿被他一脚踢中丧命。民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