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还山 [公元1899年-1958年]

  • 李还山(1899~1958) 本名李琳承,字昆吾,别名李还,砖坪厅明珠坝无瑕河人。民国八年(1919),考入陕西省第三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北平民国大学经济系。在校期间,受到李大钊教诲和革命思想影响,积极参加爱国-,并由李大钊介绍参加马列主义学习小组。“三·一八”惨案后,李还山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详细]

李建业 [公元1880年-1941年]

  • 李建业(1880~1941) 又名李厚安,人称李么老爷。石泉县曾溪乡庄房村人。7岁起,进私塾攻读诗文。聪明伶俐,热爱拳术,好与学友争强斗胜。光绪二十四年(1898)听说武汉桐油价格昂贵,便瞒着父亲,弃学经商,在后柳各油房赊了1000担桐油,雇人租船运往武汉。他以每担桐油5块银元赊进,100块...[详细]

李静山 [公元1889年-1953年]

  • 李静山(1889~1953)·邹达三(1910~1951) 李静山原名李德厚,又名李虎,毛坝关鲁家坊人;邹达三原为四川万源县大竹河人,2人俱系船工出身。李静山于民国六年(1917)在白河县羊尾山贩竹排,结识大土匪陈定安,后结拜为兄弟。陈定安窜扰紫阳时,李静山为虎作伥,说“票”拉人,分肥自饱,自此...[详细]

李联芳 [清]

  • 李联芳(生卒年不详),字实斋,陕西平利县人。幼年家贫,敏而好学,师王端夫喜其才华,资他深造。同治十年(1871)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迁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历放广西、山西、云南、甘肃考官,得士最盛,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身居高位后,对恩师尊为父母,俸禄所入必分给兄弟。光绪二十年(18...[详细]

李梦彪 [公元1879年-1952年]

  • 李梦彪 (1879--1952)字啸风,幼名进军,外号李胡子。祖藉洵阳县赵家湾,后移居县城。世代读书,家道富裕。父李树林,清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光绪己丑(1889)科举人。李梦彪幼时聪颖,过目成诵,援笔成文,出口成章。一日,县署红笔师爷路遇梦彪,知其被称为“神童”,遂突出一联令对:“...[详细]

李谋仁 [公元1967年-1986年]

  • 李谋仁 (1967—1986),旬阳县甘溪乡王湾村人。1985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守云南边防前线,在战前军事训练中刻苦顽强,成为全连小有名气的“全天候射击能手”,入伍不到四个月,就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86年4月中旬,李谋仁与另两个战友被派往前沿阵地某哨所担任防守任务,他们的阵...[详细]

凌成佑 [公元1892年-1963年]

  • 凌成佑(1892~1963) 乳名友娃子,艺名凌安福,安康县人。父亲为钟表修理匠,家境贫寒,勉力供其读私塾三年半,十六岁入安康“范驴子”戏班,拜名艺人刘福林为师,专学汉调二簧正旦行当,未满师即登台演出。辛亥革命后,西乡魁泰班在紫阳演出,凌成佑随师前往,并在四川广元、保宁一带演出,有缘拜识旦行...[详细]

凌大同

  • 凌大同(?~1912) 一名仙乔,安康县人,清末廪生。才奇博学,立志匡世报国,早岁加入同盟会,拥护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参与其役。为保卫辛亥革命成果,1912年夏,和同乡刘锡五恢复《大江报》,著文揭发袁世凯破坏共和,镇压革命党人的奸状,报社被封闭,大同远走。是年八月,复返...[详细]

李佩雄

  • 李佩雄(?~1950) 又名李弦皋,石泉县梧桐寺人。民国年间,在中央政治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出任江苏省民政厅视察员,江苏方岩民政厅视察员,实验县民政科长。回陕后,曾任陕西省区县训练所指导处(后改为社会处)处长、社会处主任秘书,留坝县、旬阳县的县长。在留坝县长任内,曾作过一些抗日救亡工作。弟兄3人。...[详细]

李迁哲 [南北朝][公元511年-574年]

  • 李迁哲(511~574年),字孝彦,北周将领。安康郡(故治在今陕西石泉县东南,汉江西南岸石泉咀附近)人。他家世代为本地部族首领,祖父和父亲先后仕南朝齐、梁。李迁哲依靠门第入仕南朝梁。初为文德主帅,转直阁将军、武贲中郎将。他20岁时,父亲李元真由东梁州刺史调任衡州刺史,委托他在家乡统领本部族事务。...[详细]

李荣堂 [公元1913年-1973年]

  • 李荣堂(1913~1973) 安康县人,出身道情皮影戏世家,十二岁投身戏班,二十岁领班演出,活跃于安康城乡及紫阳、岚皋、汉阴三县。他艺龄长达48年,传徒3人,皆擅长“拦门”主演。注重剧本的搜集和收藏,所藏之珍本,有标明清嘉庆二十二年汉阴胡文魁手抄的《望夫云》,有清咸丰、同治年间的手抄本《赵王...[详细]

李如兰 [公元1879年-1934年]

  • 李如兰(1879~1934) 又名李香亭,石泉县中池河人。幼苦读,19岁中秀才,后赴省参加乡试,未中,回到迎丰乡蔡姓祠堂设学馆以教书为生。后来,在迎丰乡开点心铺,因不善经营,蚀本破产。他立志弃商就学,以官费考入陕西省高等学堂。在校每次考试名列前茅,都称他高才生。 他在学堂就读时,常与同盟...[详细]

黎时俊 [公元1919年-1951年]

  • 黎时俊(1919~1951)平利县大贵乡人。自幼读书,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某军团长时,率部在河南与日本侵略军英勇作战,身负重伤,送至重庆疗养。内战开始后,历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中央训练团中校中队长、安康保安副司令兼平 利县代县长等职,积极追随蒋介石走向-道路。19...[详细]

刘璞 [清]

  • 刘璞 字连城,洵阳县城人,后迁居闾河铺。父刘正旰,庠生,家贫,不义之财一文不取。性情严厉,嫉恶如仇,里人戚某品行不端,正旰怒而痛打,从此里中不规之人恶行大减。刘璞幼时遭母丧,随父刻苦攻读,事父及继母皆孝,拾柴提水,劳苦备至。清同治初年,投效抚标军营,在镇压陕西、甘肃回民起义中,因“战功卓著”...[详细]

刘安林 [公元1965年-1986年]

  • 刘安林(1965~1986) 白河县城关人。1986年元月入伍,为云南老山前线某部5-士。1986年10月14日在收复被越南军队侵占的968高地战斗中,参加突击队,战斗17分钟后,968高地被我军收复。这时,越军组织火力反扑,阵地上弹片横飞,硝烟弥漫,忽然,一发炮弹在附近0,两名战友负了重伤...[详细]

刘宝山 [公元1904年-1975年]

  • 刘宝山(1904~1975.12) 原名元胜,双乳乡人。 民国19年(1930)在西北-备2旅4团9连当兵。24年(1935)十二月一日参加何振亚领导的起义。是夜,奉命将连长张锡武处死。翌年八月九日参加了何振亚举行的第二次起义。先后担任大队副、大队长、副官主任等职。陕南人民抗日第1军改编为红...[详细]

刘伯富 [公元1965年-1986年]

  • 刘伯富(1965~1986) 白河县纸坊乡人,初中文化。1986年元月入伍,为云南老山前线某部5-士。刘入伍后,刻苦学习军事技术,组织纪律观念很强,受到战友和部队-的好评。1986年10月14日在收复被越南军队侵占的968高地战斗中,刘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只身炸毁敌人两个暗堡。这时高地左侧敌...[详细]

刘春波 [公元1914年-1951年]

  • 刘春波(1914~1951) 石泉县长阳乡人,国民党员。民国年间,曾任张飞生部军需副官、石泉县常备队长、石泉县保警队中队长、县自卫团中队长、副团长、国民党石泉县党部副书记长。三十五年(1946),刘春波任石泉县常备队长,强拉民伕,毒打群众,-军饷,任意砍伐农民树木,0民财。跟随县长任向午和参议长...[详细]

刘大经 [公元1889年-1934年]

  • 刘大经(1889—1934) 字东壁。祖籍湖北麻城。清乾隆中,其高祖常来镇坪经商,因喜爱镇坪之雄秀山水,遂迁于镇坪。幼聪颖,以神童闻名乡里。民国6年(1917),毕业于西安一高等学校,父年衰,代父经商,屡谋屡中,获利倍增,因之财雄一方。性慷慨,好施舍,凡地方义举辄倾囊,不少吝惜。县创办民团,...[详细]

刘海 [清][?-1911年]

  • 刘海(?~1911.11) 太平乡人。有胆量,性憨厚,豪侠好义,广交朋友,被推为汉阴哥老会首领。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西安反正,兴安府千总、哥老会首领高庆云诛杀镇台傅殿魁于安康,起义成功。消息传来汉阴,人心惶惶。九月一日,刘海响应革命,带领哥老会数百人迅速占据汉阴县城,夺取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