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进达 (1886—1929),字直斋,洵阳县棕溪人,世代耕读,清光绪末年入西安法政学堂攻习法律。毕业后曾在甘肃省某地方法院任推事,旋回陕西,入军法界任职。1916年5月陈树藩任陕西督军后,进达先后任督军公署军法课课长兼陕西陆军审判厅厅长和陕西-联合办事处处长。后又被任命为陕西省高等法院院...[详细]
黄炳(1865~1933) 贡生,本名黄桂芬,字仲寅,号孝如。出身贫家,幼好学,秉性聪明,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考中贡生,居家深研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论》、李时珍脉学,修园医术,为乡里疗疾。黄炳治病,不分贵贱,不计昼夜,不论远近,随到随诊。从不受人分文。药费有则收,无则赊,贫则免。历年除...[详细]
黄道桓(1929~1966) 白河县茅坪区纸房乡保福庵人。12岁前就读私塾5年,民国三十一年(1942)入白河县立中学读书,次年患骨髓炎辍学回家。当时对此种病,既无良医又无良药,以致瘫痪5年不能起床。黄于绝境中刻苦攻读《本草纲木》、《伤寒论》、《医宗金鉴》、《灵枢素问》、《药性赋》、《验方新...[详细]
黄大顺, 清代石泉县署职员,掌管户房(专管户口田地粮赋税)时,有农民完不起纳粮任务,合计有一二十两银子,黄大顺就替他们垫付了,不再发催粮公文交衙役下去催缴,免得衙役们下去骚扰苛索,闹得民众不安。对于怜恤孤寡,救济急难,修桥补路一类善事,他总是尽力去做。光绪三年(1877)大荒,黄大顺主办粥场,...[详细]
黄群兰(1911~1990) 女,白河中厂乡迎新村人。出身贫困农家,15岁出嫁,38岁连生两胎,皆早夭。黄矢志学习接生,恰于1954年本县开展新法接生,被举荐参加县新法接生培训班,克服文化程度低的困难,掌握了新法接生技术。自购药品器械,风里来,雨里去,不畏山区行路难,30多年来免费接生800...[详细]
黄淑真 女,清洵阳县大棕溪人,父为监生。九岁与弟同入私塾读书,以《孝经》、《女儿经》为教材,受毒甚深。私塾读毕后,长年深居闺阁,反复诵读所学,不与外界接触,长大之后,闻有人上门提亲,即悲痛异常,问其缘故,她说:“弟弟年幼,我不忍心离开父母!”母亲患病熬药侍奉,并向神灵祈祷,愿以自身代母。后来...[详细]
黄统(1888~1952) 字天行,号少亮,白河县卡子乡东坝大屋沟人,幼就读私塾,少年时在卡子义学读书。光绪三十三年(1907)去河南开封伯父家附籍读书,宣统元年(1909)在保定加入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并与钱鼎、张钫、孙岳、何叙甫、黄实等人创立“陆军同胞社”。民国元年(1912)任陕西...[详细]
黄通顺 涧池镇人。幼时家贫,仅读过二三年私塾就弃学从艺(蜡匠)。年长省事,借本经营。交易公平,生意日旺。至民国19年(1930)前后,已购置田课60余石(约37.5亩),成为当地殷富之家。 24年(1935)五月,黄通顺慷慨地将水课24石(15亩)捐给涧池小学,作为贫寒子女的助学金。县府嘉其...[详细]
黄文兴(1963~1982) 白河县前坡乡人。1981年11月入伍,为277基地通讯总站战士。1982年1月29日16时30分,总站附近森林突然起火,火借7级大风迅速蔓延,顿时山上一片火海,严重威胁着大片山林和附近重要军事设施的安全。正在操练的新兵连接到命令,立即投入灭火战斗,为了尽快切断火...[详细]
黄尤余(1927~1957.9) 永宁乡人。旧时给地主放牛,扛长工,挨打受气,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 汉阴解放,22岁的黄尤余跳出苦海,积极参加镇反运动和反霸减租,土地改革时当选为南河乡农会主任、乡长,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黄尤余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某日,一些乡干部起哄要到群众家去吃喝,...[详细]
黄正甫(1909~1980) 白河县卡子东坝人,原名继斗,曾用名黄越、黄云海、黄虎。15岁前在家乡就读私塾及国民小学,15岁赴河南祖父家,就读郑州中学。因参与-被校方开除,遂到湖北省立一中读书。受校董事长董必武、校长刘觉民、教员陈潭秋等人影响,于1926年10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又经施季...[详细]
黄治明(1889~1952) 人称黄大将儿,白河城关人。生于小商家庭,幼年丧父,由母抚养成人。童年时代黄便对戏剧产生兴趣,12岁只身去郧阳学戏,虽经其母多次劝阻,责罚“不准学戏”而黄矢志不移。 黄治明记忆力甚佳,仅读过两年私塾,对艺师所教唱腔、台词一学即会,尤工“老生”。他所饰戏剧中的孔...[详细]
胡宝安(1905~1986·2) 原名胡宝玉,本县鸡叫河人。幼时家贫,4岁时过继给叔父胡德全,由其抚养成人。民国十四年(1925)被刘镇华“镇嵩军”强征入伍,次年10月逃归故里,参加大刀会。后流落西安,经人介绍于十八年(1929)赴福建入蔡廷锴29路军。二十年(1931)8月返陕入西北军。旋投汉...[详细]
胡道任(1891~1980) 字伯勋,本县沙坪乡人。1909年毕业于江口高级小学。1911年1月,入省立陆军小学。1913年8月,又考入陕西省陆军测量学校地形科,1915年1芝月毕业,到测量局担任一等测量科员,从事地形测量的工作。1934年参加了泾惠渠的测量工作,测绘技术水平娴熟,工作勤奋努...[详细]
胡书竹(1867.10.15~1951.3) 原名洪勋,城关人。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人们尊称“胡老夫子”。 老夫子出生官宦人家,幼时,家道已日趋衰落。光绪十二年(1886)考中秀才,不久升补廪生。先后在汉阴县和安康恒口镇开馆讲学。辛亥革命时期,毕业于湖北法官养成所。民国5年(1916),应徒...[详细]
胡文通(1890~1963) 月河乡人,幼年家贫,未能入学。年齿渐长,从师学厨。后经好友引荐,在大商号“和厚生”店铺做炊事员。几年后,辞聘开设餐馆,红白喜事应雇替人做厨。 他经严师传授,加之虚心好学,厨艺日趋精湛,刀法细腻,作料讲究,注重火候,享有“一快二好花样多”之誉。少则几席,多达百席,...[详细]
江川(1918~1974) 本名娄学纯,号文静,岚皋县城河街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考入兴安师范,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二十六年(1937)寒假期间,他与李开藩、程沛带岚皋学生返乡宣讲团到佐龙、城关等集镇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二十七年(1938)二月,由石畅介绍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三月,...[详细]
姜子清(1914~1977) 又名姜太余,汉王城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为躲避拉丁,逃往镇安县甘岔河阮家纸厂帮工;民国二十四年(1935)10月参加红军74师。当时,红军主力离开陕南,形势十分险恶,姜子清跟随部队在鄂豫陕根据地坚持斗争两年多。“西安事变”后,红74师奉命北调。二十六年(193...[详细]
解大钧 (1918—1984),又名解长兴,陕西省长安县子午镇新村人,幼时家境贫寒,父亲早逝,生活无着,母子五人乞讨度日。1935年3月,程子华、徐海东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到子午镇一带活动时,解大钧告别家人,参加红军。参军后,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193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先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