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继燕(1823~1920) 女,砖坪厅化鲤墟杜家老院子人。其父杜官廉,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人,修养品德,勤奋学习,为士林所尊崇。其母祝氏,知书习礼,精明和善。5岁,母为杜继燕缠足,足痛难忍,步履艰难,十分不便,便问母为啥缠足?其父对小脚也有反感,帮女说情放足。15岁时,身着男装读书...[详细]
杜藻翔(1917—1977) 镇坪县洪石乡青台村人。幼读书,16岁拜师学医,民国27年(1938)避匪于竹溪岳父家,随其岳父学医,三年后回家,在洪石河杜家大院开办“利兴福”药铺,坐堂行医。因其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又坚持重义轻利、济世救人的从医信条,深得群众信赖,生意日隆,威望日高。民国30年...[详细]
杜子义(1912~1984) 石泉县长阳乡长顺村农民。父母早逝,家境贫困,从小就和哥哥靠打点工糊口度日。他性格豪爽,见义勇为,经常济贫扶困,好打抱不平,邻里乡亲十分敬畏他。他先后5次被国民党拉壮丁。在军营饱尝了国民党军官的欺凌,先后5次开小差逃回了家。 杜子义的大哥、三哥被夏保长拉了壮丁...[详细]
方存弟(1936~1985) 白河县冷水河口人。1950年加入青年团,1954年初中毕业,次年参加工作,任白河县百货公司统计员。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任连文书、团文工队编导。从此开始了文艺创作。1959年转业到青海省“文联”,其创作进入繁盛时期,1960年在青海出版诗集《青海短歌...[详细]
芳苟(1875~1946) 字芗亭,城关人,终生以教书为业。 民国初年,县府聘他“出山”,他坚辞不就,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深受师生尊敬。抗战期间,他从《中央日报》上看到“国军收复百灵庙”的消息后无比激动,将自己节衣缩食积攒的12元银币,邮寄前方战士,以示慰问。傅作义将军复函致谢,欲为请奖,被...[详细]
范国卿(1910~1945) 石泉县长阳乡福兴村农民。父亲范发廷,母亲肖氏,依靠租种地主土地维持生活(每年交地租20余石)。兄弟3人,大哥范国恩,在池河街以开药铺为业;弟弟范国志,一直在家务农。范国卿排行第二。 范国卿幼年时,聪明好强,勤奋好学。在凤梅乡高洞子私立学堂上学,品学兼优,深...[详细]
范友堂(1898~1952) 又名范纪勋。石泉县城西沙河人。父亲范大正(字直卿),清秀才。兄弟5人,范友堂排行第三。 民国四年(1915),范友堂就读于石泉县高等小学校。九年(1920)夏,考入西安省立第一中学上学。十一年(1922),又考入国立北京大学预备科学习,两年后,升入本科经济系...[详细]
范幼文(1917~1970),原名范友刚,平利县八仙乡人,在高级小学毕业。以务农兼营小商为生,曾任保长、国民党区分部委员等职。民国38年(1949)夏,国民党-肖贵隆自发组建一支武装,自命“八仙自卫大队”。肖任大队长,范幼文当参谋,该大队初持中立态度,后在恶霸地主贺少章的拉拢下,肖贵隆投靠了国...[详细]
冯成秀(1921~1984) 字子东,号梦东氏,晚年改号为梦龙子,汉族,安康县长岭乡人。幼读私塾,十八岁南游四川,回家后潜心学中医。后被拉壮丁,在国民党军队里结交一位军医,学得不少西医知识。解放战争中,随军起义,分配某部军医院工作,退伍回乡后仍不改学医志向,发奋攻读医学典籍。借出外学医之际,...[详细]
冯祖维(1896—1975) 曙坪乡林河人。世代以兴植黄连为业。幼时随父学兴黄连,勤于思考琢磨,敢于创新,使家种黄连棚日益扩大,家境日渐宽裕。民国18年(1929),土匪王三春盘踞曙坪乡朝阳坪冯家老屋场,将冯祖维家洗劫一空。家破后,寄希望于改进兴植黄连技术,终于钻研出子种采集、贮藏保管、育苗...[详细]
傅良栋(1866~1939) 号荆仙,安康县城关人。未满周岁时,因家徒抱其外出,不慎将其腰背跌伤,徒恐见责而隐瞒不报;翌年春始发现伤残已成,无可挽回。成人后,身高不足四尺,腰背如罗锅,世人称“傅驼子”。傅良栋幼即立志继承祖传医业,在其父指导下,攻读医籍经典,经营祖业明德堂药店,学会各种中药饮...[详细]
扶猛(生卒年不详),字宗略,北周将领。黄土县(西魏原置清阳郡,北周改为黄土郡,后改为黄土县,在今陕西旬阳县东汉江南岸,保定三年,移治今蜀河镇)人。其家世代为当地土著族白虎部落的首领。 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扶猛以直后出任青州刺史(故治在今江苏赣榆县),转任上庸(故治在今湖北竹山县)、新城(故城...[详细]
符瑞 祖籍镇坪,住首善乡(今钟宝)接官厅。清嘉庆五年(1800),家道中落,后迁至平利石牛河。符瑞生于同治间。光绪初,赴安康应童子试,成绩优良,入选,但因复试时不懂规章(当时复试只须点誊原作,而瑞另作)被除名。遂愤不欲生,正欲投汉江自尽,遇救得免。求学不第,求死不成,遂自感无颜见乡里父老,投...[详细]
甘棠(1842~1924)原名大霖,号醉霞。祖籍四川城口(城口今属重庆),生于陕西砖坪厅(今陕西岚皋)。9岁时母亲去世,由舅父詹惠堂带到平利抚养。 甘天性聪明,喜爱绘画,放牛、砍柴之余,常用树枝在地上比画山、水、树、竹、鸟、兽、虫、鱼之类。15岁随泥瓦匠学徒,18岁出师。不久,又回砖坪,拜王...[详细]
高岁成(1960~1983) 眉县金渠公社枣林大队农民。1980年1月,参加人民武装 部队,在石泉县-当战士。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石泉消防中队,他担任仓库保管员兼汽车修理工。 高岁成从入伍以来,刻苦学习,努力掌握消防技术,很快成为一个过得硬的消防战士。他在节假日到敬老院,...[详细]
耿子春(1900~1978) 字成浩,白河县城关人。幼年就读私塾7年,记性甚佳。14岁入白河县城“乾顺正”药辅当店员,悟得经营管理之道,解放前先后任“天开泰”、“天心顺”股份中药铺经理。 1951~1953年扫盲运动中,兼任县城第三民校义务扫盲教师,成绩显著,受到政府表扬。1958年在防...[详细]
龚安庭(1879~1952) 本县城关人,原品龚柱臣,票友出身,后以演戏为生。青年时,与贾安堂、唐安泰、周安庆、曹洪山等人,投已故著名汉调二簧艺人赵保官灵位拜师从艺。擅演生末角, 领长子龚敬荣、次子龚敬华流浪江湖10余年。民国二十八年(1939),唐安泰戏班在红椿坝被劣绅王言卿抢人劫箱,龚安庭即...[详细]
龚厚群(1947.11.4~1970.4.10) 浑名小霸王,凤亭乡人。 龚厚群先后就读于新街小学、汉阴中学,因流氓滋扰,破坏校规,曾两次被开除学籍。1965年12月,担任跃进(观音河)水库青年队副排长。次年,“在文革”期间,组织“32111造反队”,任政治指导员。借造反为名,大搞打、砸、抢...[详细]
桂超亚(1898~1960) 原名雨融,字卓然,本县汤坪乡人。 祖籍江西德安县,曾于湖北黄梅县安家落户。远祖高敏,参加川陕鄂白莲教农民起义,失败后携子复万逃隐秦岭深山后,落户宁陕县汤坪乡汤坪沟小廖家山,佃农为业。复万继业移居汤坪乡小沟口西庄。长孙光兴考取贡生,教书乡里数十年,晚年,得受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