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清,又名王增,1918年2月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今文登市)小观镇垒子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兄妹四人,他为老大。由于家境贫寒,他只读了四年书。刚满14岁,他就给邻村地主打短工贴补家里生计,少年时期的王连清受尽了地主的打骂和欺凌,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在幼小的心灵里积满了仇恨和不平。 从小在...[详细]
王松,1975年8月30日出生于四川省兴文县久庆镇兴隆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王松从小养成乐于助人的好品德。在家乡上小学时,同学李江脚崴伤了,王松坚持背李江上学达一个多月。王松家的邻居傅成周是个“五保”老人。王松为他担水,扫院子达十余年。有时,他还动员班里同学拿出零花钱为老人买糖、买盐、买水果。上中学...[详细]
武崇训,武三思子,娶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之女安乐公主。 武崇训,武三思第二子也。则天时,封为高阳郡王。长安中,尚安乐郡主。时三思用事于朝,欲宠其礼。中宗为太子在东宫,三思宅在天津桥南,自重光门内行亲迎礼,归于其宅。三思又令宰臣李峤、苏味道,词人沈佺期、宋之问、徐彦伯、张说、阎朝隐、崔融、崔湜、...[详细]
谢飞,女,汉族,原名谢琼香,曾用名阿香,谢明明。1913年2月3日出生于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市)湖山乡茶园村。1924年考取海南公学。1926年9月考入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读书。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文昌县湖山区团支部书记,溪尾、湖山联区妇女协会主任。同年6月参加湖山区农...[详细]
杨光龙,1959年出生在云南省麻栗坡县阴山脚的茅山村。他从小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上学读书,他是个奋发上进的好学生;回乡劳动,群众夸他是个好社员;在民兵组织里,他是个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刻苦学习军事技术的好民兵。 1978年7月,随着中越边境斗争形势的变化,上级决定在长田建立一个民兵哨...[详细]
杨光祥,1926年7月生于云南省广南县。他自幼聪明好学,从广南培风小学毕业后,于1945年7月考入云南省昆明市昙华寺金江中学。他在读书期间,对旧制度不满,追求光明和自由,如饥似渴地阅读《列宁选集》、《联共(布)党史》、《新华日报》、《简明哲学》等进步书刊杂志,对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有...[详细]
严开基,字瑞图,小龙山人。骁勇善战义出于天性。咸丰回乱帅村勇抗御之,数十寨,赖以安全协中协陈得功,奉命剿七,属招为前敌,每战身先士卒立功最多。德功遇害。开基与祁永寿杜祭盛协力守邱城。庚申九月,贼袭城陷,三门。时开基移扎上寨,闻信奔救,巷战数锺卒将。贼众逐出城赖以全人赖以安。官绅厚酬力辞不言功,然...[详细]
俞宽增(1878-1959),文登区葛家镇林子西村人,著名革命烈士邹恒禄的母亲。其丈夫邹连群因病失聪,靠她支撑贫苦的家庭。她为人宽厚善良,深明大义,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炼就坚毅顽强、不屈不挠的性格。大儿子邹恒禄是文登早期共产党员之一。凭着朴素的阶级觉悟,她很快就理解并支持党的事业。中共文登县委和...[详细]
张德福,1928年出生于文登葛家镇英山前村,1944年参加八路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团长、师长、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82年、1983年分别当选为中共十二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德福自小家境贫寒,16岁那年,正在放牛的张德福遇...[详细]
张修竹 (1918- ),山东省文登县人。193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山东省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军政委员会委员、经理部长,中共胶东区北海地委职工部长,延安中央党校学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派至东北,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军工部八厂政委。1947年5月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详细]
张玉华,山东省文登县人, 1916年出生。县立第1小学毕业后,16岁考入荣成师范 ,毕业后小学任教4年。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张玉华是天福山起义的领导人之一,起义部队后被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张玉华任一中 队指导员。袭击牟平县城后,第一大队在雷神庙被日军包围,张玉华在战斗中受...[详细]
赵信诚,字笃之,1922年7月出生于云南省广南县阿基得(今珠琳镇,祖籍陕西延安赵家村)。 赵信诚6岁时,父亲积劳成疾病故。母亲领着三个儿女无法照料田地。在族人的劝说下招赘了当地何绍先上门照管赵家家业,共同抚育双方儿女。何绍先到赵家后,竭尽全力抚育赵信诚和自己的儿子。 赵信诚生性好动,天资...[详细]
周利惠 (1892-1967),字子恩。山东省文登县人。1909年1月随叔父去烟台打铁,未学得技术,返乡务农。1921年春去大连做工,入顺兴铁工厂学徒。四年徒满。学得一手好技艺。1929年,他在哈尔滨创建了顺兴分厂。"九一八"事变后,在日伪统治下,顺兴铁工分厂难以维持,1934年6月,征得...[详细]
陈伯远(1886—1968),名凤韶,字伯远,以字行,出生于瑞安大峃(今属文成)。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进东北武备讲习堂学习,毕业后曾秘密参与反清革命活动。不久返回杭州,参加光复会。辛亥革命时,参加革命军刘劼甫部队,从凤山门攻入杭州城,乘胜占领总督署。民国成立后,任浙江省陆军第三师周凤岐部中...[详细]
陈常健(1902~1971),原名陈运章,别号佩双,字去病,海南省文昌县东郊镇桥头村人。青年时曾赴南洋谋生,当过工人、教师。1924年回国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学习,同时加入中国国民党。军校毕业后留校当教官。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北伐结束后,由李济深等人保荐,1928年进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详细]
陈克文(1905~1973),海南省文昌县清澜镇陈家村人。1926年到新加坡谋生。1929年成为共产党党员。1931年在琼崖参加共产党地下联络工作。1933年后,历任中共琼定县琼中区委员会书记,中共琼定县委员会常务委员、组织部长,中共琼文县委员会书记,中共琼崖西南临时委员会委员兼组织部长,中共...[详细]
方琼(1911~1938),字仲达,山东省潍坊市人。国民党第五十二军一九五师八团一营三连连长。1938年11月,日军占领岳阳,该师担任新墙河东南岸一线防务。方琼率领三连驻扎在鹿角镇杨茂村。1939年9月23日清晨,他正在向战士教唱自己创作的新战歌,忽见日军几条汽艇在湖面游弋,日机在低空盘旋侦察,...[详细]
符林英,祖籍海南省文昌县抱罗镇湖龙村。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越南开设咖啡店、华南商行、中南酒店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在越南华侨中发起献金救国,鼓励青年回国从军,组织救护队回家乡服务,响应义卖等运动。抗战胜利后,历任越南华侨总商会第二届理事长、华侨救济总会主席、华侨调剂会董事长,曾多次被越南政府委派出席国...[详细]
符昭骞(1901~1968),字孟腾,海南省文昌县重兴镇上鲤塘村人。少年时随父旅居英属马来亚(今属新加坡一带),1916年回国。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二期、陆军大学正则班第九期毕业,历任驻粤滇军排长、连长、少将副官。1925年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区队长、国民革命军东征军右翼独立团连长、团参谋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