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阳生霞寨乡寨里村人,民国26年8月生。1960年江苏省苏北农学院(现为江苏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至1986年任该院畜牧兽医系传染病学及预防兽医学教研室副主任;1986年4月起任该院牧医系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主任、副研究员。1989年10月兼任江苏农学院生物制品研究所副所长。参...[详细]
周永铨霞寨乡人,民国24年8月生,1958年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毕业。曾任深圳市建筑科学中心技术情报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现系深圳市建设局高级工程师。主要译著10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的文章和英、日、德、法、俄译文38篇。其中根据研究成果编写的《无水冷滑轨加热炉》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详细]
朱濆(1749~1808年),云霄岳坑村人,生性强悍,有胆略、讲义气。其祖父从事商运,其父年轻时就因造船往返于船场之间,生2子,长朱濆、次朱渥。 朱濆少年时跟随父亲造船或运输,更多的时间往滨海地区交游。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23岁的朱濆已拥有一批随从伙伴,经常随船出海。后被公推为船运帮...[详细]
庄亨阳(1686~1746年),乳名天钟,字元仲,号复斋,奎洋上洋人,出生于贫寒农民家庭。自幼天资聪敏,19岁中秀才,26岁中举人,33岁中进士,殿试二甲第八名。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出任山东莱州潍县知县。次年由于其母病故,回家服丧。服满后在漳州芝山书院任教。乾隆元年(1736年)由大学士...[详细]
庄鸿荣(1926~1950年),奎洋店美人。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辍学。17岁时为了逃避国民党抓壮丁,其母变卖家产让他就读南靖师范(后改为龙溪师范)。民国34年(1945年)3月参加青年军,民国35年7月复员后,继续就读于龙溪师范。后来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反对美国扶助日本军国主义的-。民国37年...[详细]
庄金柄(1929~1973年),潮剧演员,云霄城关人。父为小食挑贩,清末为镇城外江戏“玉荣笙”班票友。民国29年(1940年)前后,金柄就学集友小学,课余到“老振笙馨”潮音儒家剧社学戏。初学小生,在开锣戏《玉堂春》中饰王金龙、《万花楼》中饰狄青,得好评。民国31年,变声改学婆角,后家境窘困辍学,...[详细]
庄克(1906年—1930年),系漳州早期 领导人之一。漳州芗城区苍园人,在漳州金诚美丝线店做工,家境贫困。6岁时母亲病逝,由其叔母抚育成人,初中毕业后去当丝线工人。 民国16年(1927年)1月中共闽南特委在漳州成立,庄克参加工会,积极从事 活动,在许土淼帮助下到漳州工农运动讲习所学习,并...[详细]
庄锡夫(1906~1950年),奎洋东楼人。自幼父母双亡,在养父游藏珍(漳州暨南中学校长)的培养下,从暨南中学升人上海暨南大学深造,后因病辍学,回漳州暨南中学任教。 民国18年(1929年),庄锡夫到缅甸华人侨居地当教师。民国22年回漳州继续在暨中任教。民国26年8月赴缅甸筹集资金,翌年初在...[详细]
庄西言(1885~1965年),奎洋霞峰人。幼年家境贫寒,3岁父亲去世,6岁母亲改嫁,由叔父抚养。20岁出洋到荷属印尼巴城谋生。6年后有所积蓄,与人合资经营三美公司,后独资开设金美有限公司。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富甲一方。 庄西言在华侨中享有盛誉,曾被选为巴达维亚中华总商会会长、华侨智育会司正...[详细]
朱国宏长乐乡建三村人,1963年8月生,1985年复旦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1987年间,于厦门大学人口研究所任助教。1990年在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人口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后在该校人口研究所任助教、讲师。1991年为该校经济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现为复旦大学人口研...[详细]
朱积垒(1905~1929),九峰上坪人,幼时读私塾,1920年到九峰奎文小学读高小,1922年毕业,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就读。此间,他结识在校学习的共青团两广区委会通讯员罗明和共青团上海委员会通讯员李觉民,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接触马列主义学说,吸收新的思想,打开了眼界。 ...[详细]
朱清钟九峰镇楼坑村人,民国27年3月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无线电专业,同年在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研究所工作。1979年调到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工作。1978年,他研制的地质雷达仪通过地矿部鉴定,“填补了我国地质探测中雷达技术应用的空白,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研制成功地质雷达...[详细]
朱思(1905~1930),原名朱锦联,九峰复兴村人,家境贫寒,但志向不凡,勤奋好学,1921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集美学校中学部,在校期间,常与同乡朱积垒一起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倾向革命,为了深入探索革命真理,改名朱思,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 1...[详细]
朱天球(1528~1610年),字君玉、号淡庵。漳浦县城南郊朱厝人。生于嘉靖七年(1528年),自幼聪敏。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登进士第,授南京工部主事。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任职满6年进京考绩,适遇兵部员外郎杨继盛上疏弹劾严嵩“十大罪”,遭到严嵩的陷害而被斩于西市。当时,没...[详细]
朱旋(1660~1747),字周旋,号眉峰,清诏安县五都双山村(今东山县宅山村)人。举人出身,官至户部主事。 康熙三年(1664),清政府对沿海地区实行“迁界”,朱旋随父朱子明、母林氏徙居海陆丰。至康熙十九年“复界”,才搬回双山村。康熙二十九年乡试中举人。康熙三十七年钦取文林郎后回归故里,创...[详细]
朱一贵(1689—1721) 康熙年间台湾农民起义首领。福建长泰人,小名祖。1713年,迁居罗汉门(今属台南),养鸭为生。因知府王珍的-残暴,1721年夏与黄殿、李勇、吴外等率众起义。以反清复明相号召,因他姓朱托称明裔,被推为“大明重兴元帅”,各地纷起响应,在诸罗的赤山、春牛埔接连大败清军...[详细]
朱赞襄(1903~1929),生于九峰瓦片埕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就读奎文小学,因性情刚烈,疾恶如仇,好抱不平得罪了劣绅朱绍三,为其所逼而辍学。 1926年10月,赞襄追随朱积垒投身革命,走村串户,发动群众,建立起闽南第一个农民协会——平和县上坪乡农民协会。是年1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详细]
陈琼华(1918~1995) 药学专家。福建漳州人。早年曾就读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和国立师范学院化学系。1963年调至南京药学院。历任中国药学会理事,全国生物化学药物学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科协委员和江苏省药学会理事。陈琼华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开展中药大黄的系统生物化学研究,天花粉、前列腺素、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