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忠民国13年生,泰籍华人,祖籍长乐乡福塘村。父亲杨友政,母亲郑吉,于光绪末年前往泰国谋生,主要经营医药业。锦忠继承父业,开拓发展,事业兴旺,创办泰国福安堂无限公司,下辖两个制药厂,兼营资源开发、石料加工、养蜂业和果场。曾任泰国卫生部药政委员会委员、泰国卫生部审查药品委员会委员、泰国实业部产品...[详细]
杨梅英(1956~1983),华安县华丰镇人,原籍福州。1970年小学毕业,因家境困难,到华丰公社五七大队藤椅厂当临时工。后当选为基干民兵副班长。1974年10月加入共青团。1975年12月,任新圩卫生院药剂员。 杨梅英读小学时,就经常为五保户盲人杨玉老大娘挑水、做家事。参加工作后,对工作极...[详细]
杨汝南,生卒年未详,字彦侯,今华安县丰山镇碧溪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任过赣州、广州学官,勤学博识。 国子监祭酒杨椿称赞他是人们学习的楷模,并推荐他出任古田县知县。汝南廉洁勤政,立志学习古代圣贤,尤以举办教育为首要任务。他每天都要晋谒县学,考核学生的德行,勉励大家勤奋学习,精通学...[详细]
杨胜(1911~1970年),漳浦县佛昙白石村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于一个木偶世家,深受家庭木偶艺术的熏陶。杨胜自幼酷爱木偶戏,有表演木偶天资,4岁时,就随父在戏班学艺。7岁时,已能登台表演,在龙溪一带被称为“童子师傅”。14岁时,被同安县一个木偶戏班聘为“头手”师傅,登台主演。 ...[详细]
杨士鹏(1853~1939年)字搏九,号稚石,别号漳江老人。漳浦佛潭桥下坑(今佛昙镇下坑村)人。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式举人,授江苏海门知县。后辞官归家,过隐居生活。 民国成立后,膺选为国会会员,曾致力于开发福建交通事业,协助筹建“漳厦铁路”。民国13年(...[详细]
杨天恩(1898年—1985年),又名恩惠,漳州市(今芗城区)人。父杨景连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开设“杨协成酱园”。杨天恩十岁入学,民国4年(1915年)小学毕业,次年考入鼓浪屿浔源书院,后又转学于福州三一书院。民国8年的“五四”运动,杨天恩深受新思潮影响,在三一书院毕业后,他怀着为革新、兴业、民主...[详细]
杨文元(1905~1929),出生于九峰城东一个佃农家庭,少时就读奎文小学,1925年进平和县立中学。此间,他阅读《向导》等进步书刊,受革命思潮影响,思想倾向革命。 1926年11月,杨文元追随朱积垒投身革命,成为农-动骨干分子,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四·一二”-政变...[详细]
杨新容(1907~1982),原名欣荣,1923年就读于集美学校师范部。翌年,参加由罗明等人组织的“革命协进社”。1927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2月,入漳州工农运动讲习所学习。其后在海澄和厦门等地的小学任教。1928年在上海大厦大学预科、中华艺术大学中国公学读书。其间曾担任中共闸北区委宣传部联...[详细]
杨玉璇(生卒年未详),又名玉祥,漳浦县人(居里未详),明末清初的玉石雕刻家。 杨玉璇生于明朝崇祯间,少时学习雕刻,长成后更加勤学苦练,技艺娴熟,无论玉石、水晶、琥珀等都能雕成各种玩饰和器皿,尤善于寿山石雕。 杨玉璇巧妙地运用福州寿山石质的不同颜色,精雕细镂,塑造各种不同形象的人物、鸟兽、...[详细]
杨衢云(1861~1901),原名合吉,又名飞鸿,字肇春,号衢云,海澄县人。祖父杨福康,清廪生,曾任广东肇庆府新兴县代理知县,后弃官出国,寓居马来西亚槟榔屿。父杨清河,先后在福建、香港当过巡理厅辅政司通事(译员)和书院教员。 杨衢云幼从父读,1874年入香港一家英国海军船厂学习机械,因失慎而...[详细]
杨在田(1848~1931),字穰云,乳名知母,龙溪县角美碧湖(杨厝)村人。秉性纯朴忠厚,乐于助人,著名菲律宾华侨慈善家。 1860年在田从家乡远涉重洋到菲律宾继承父业。少年肩负家计,备尝艰辛,倍加振奋精神,勤劳节俭,经营多年稍有成就。杨在田奋迹商场,讲求信用,将其父的小铁店扩展为瑞隆兴公司...[详细]
颜继祖(?~1639年),字绳其,号同兰,明龙溪县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历任工科给事中、工科右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右佥都御史、太常寺少卿等职。他宦海浮沉20年,都处在朋党纷争、社会动荡的时期。 崇祯元年(1628年),朱由检即帝位,开始惩治魏忠贤阉党,原为魏忠贤“十孩儿”...[详细]
颜师鲁(1119~1193),字几圣,宋龙溪县青礁人,世居漳州西桥。绍兴十二年(1142年)中进士,初任番禺主簿,继任莆田、福清知县。因卓著政绩,内调国子监丞,嗣外放任江东提举、浙西常平。在浙西时,当地农民终年辛勤耕种,所获辄为豪强掠夺,交不上租赋,地方官吏即以“盗种”罪名对农民枉法惩办。师鲁提...[详细]
“开台王”颜思齐(1589年——1625年),字振泉,漳州海澄县人。生性豪爽,仗义疏财,身材魁梧,并精熟武艺。台湾开发史上,颜思齐最早率众纵横台湾海峡,招徕泉漳移民,对台湾进行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拓垦,因而被尊为“开台王”、“第一位开拓台湾的先锋”。《台湾通史》为台湾历史人物列传,“以思齐为首”。 ...[详细]
严仙藜,字太乙,清龙溪县石码镇人。父名家椿,是石码名儒。太乙曾师事郑亦邹。郑字白麓,曾任清朝内阁中书。后乞归,结庐于白云山,授徒著书,为漳中诗坛泰斗。 仙藜贫穷多病,至50岁犹困于场屋,功名无分。数学家庄亨阳称赞他“笃问学,有异才”。却处在文网缜密的“康熙盛世”,名不出闾里,抑郁以终。清乾隆...[详细]
颜颐仲(约1184~1258年),字景正,颜彻子,颜耆仲弟。福建漳州龙溪人。。颜师鲁孙,以祖荫补官。初任宁化县尉转西安县丞、西安县知事,任内皆有美政。遭母丧,服满调衡山知县,尚未到任,委转运司干办公事。继迁临安府通判。 宋端平元年(1234年)颜颐仲升将作监主簿,出任严州知州。政府规定农民所...[详细]
叶亹(生卒年不详),字世黾,号龟峰,三都宝桥(深桥镇上营村)人。登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嘉靖元年(1522年)授江西南城知县,“介以持己,敬以莅事,简以出政,惠以裕民,清操廉正,著有贤声”。任满升调时,南城百姓送行20余里,并为其立“去思碑”。嘉靖五年(1526年),调都察院都事。嘉靖七...[详细]
叶宾(1870年—1935年),漳州人,漳城名儒医。秀才出身,曾任漳州府师爷,熟读经史诸子百家书。尤精医学,对伤寒热性病甚有钻研,当时医界称他为伤寒专家。曾受聘为官医,退职后专心医务,在清末民国初最负盛名。每日限诊10人,超过此数不分病情缓急、病者职位高低,均不接诊。出诊自备专轿,四名轿夫,另有...[详细]
叶长源芦溪镇蕉路村人,民国30年3月生。1964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在原核工业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和第一研究设计院从事核事业,1987年晋升高级工程师。1984年赴意大利核能研究中心(罗马)从事核能科学合作研究一年余,获两项成果,论文被选入意大利国家核能文库。先后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科普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