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阿普 [明][?-1564年]

  • 苏阿普(?~1564年) 龙岩县集贤里(今漳平赤水)香寮人。明嘉靖年间,农村凋蔽,民生维艰,“……田连阡陌者,廪无升粒之收;家乏锥锄者,身无秕糠之给。……民贫彻骨,有司犹额外加征……欲典质则富户无钱;欲请贷则上户无力。枵腹呻吟,形如鬼魅”(见〓洋县志》同治版中《建县八议》一文。)。因此,苏阿...[详细]

苏堤柳 [公元1887年-1962年]

  • 苏堤柳(1887~1962)原名石柳,今华安县仙都镇市后村人。 父苏塔,以卖膏药为生,堤柳自幼穷苦,读小学数年即辍而务农,为人作佣工。然承家传,有志于医而未遂,常郁郁不乐,后得人介绍,赴泉州受业于德医柳忠烈大夫之门。柳有徒十余人,悉出名门,学费高昂,惟堤柳阮囊羞涩,无所献,愿服劳务以代束修,...[详细]

苏眇公 [公元1888年-1943年]

  • 苏眇公(1888~1943年),字郁文,笔名小阮,海澄县(今属龙海市)人。清末从事反清活动。事发,避难日本,在东京结识孙中山,参加中国同盟会。辛亥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参与策划福建起义。漳州光复时被选为临时议长。嗣参议会撤销,前往福州任《群报》主笔。时福建都督孙道仁、参事长彭寿松滥用职权,捕杀与其政...[详细]

苏精诚 [公元1915年-1941年]

  • 苏精诚(1915~1941),海澄县虎渡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小学时代,在进步老师苏孝恭、苏静的教育下,懂得很多革命道理。 高小毕业后,苏精诚进入漳州龙溪工业职业学校,后转入厦门美术专科学校。苏静因反动派破孩出走海外,30年代初回到厦门,于是就同精诚等人住在一起。他们经常共同阅读进步书籍...[详细]

苏李溅 [公元1922年-1953年]

  • 苏李溅(1922年—1953年),漳州城区市尾人。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家境贫困,从小无法入学读书。8岁时随父亲到漳州一家纺织工厂当杂工。14岁那一年,父又患病,缺钱医治而故。纺织厂老板看他年纪小、体力差,而辞退他。苏李溅无依无靠,邻居一老大娘托人讲情,介绍他到地主家做长工(雇工)。他从此处境更...[详细]

孙叔谨 [宋]

  • 孙叔谨(生卒年未详),字信之。宋龙溪县人。是当时倡言“攘外必先安内”的朝议大夫孙昭先之子。 孙叔谨自幼刻志问学,长成后以父功补官,初任广东揭阳县尉。揭阳税重民苦,叔谨力言于知州减税以便民。次年,转任大理寺评事,持法公正,朝中称美。他在轮对时说:当前旱灾、蝗灾严重,作物歉收,盗贼蜂起。朝廷对地...[详细]

孙有全 [清][公元1819年-1890年]

  • 孙有全(1819~1890),乳名狗(九),字希南,清诏安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人,富商。一生致力于发展商业和海上运输业,在铜山航运史上留下芳名。 孙有全少时随父下海捕鱼。其原配林氏早逝,后娶潮州一商贾女儿陈氏为继室。陈氏父亲是布商,姐夫从业航运。孙有全在岳父和连襟的资助下,在铜山办起保...[详细]

孙宗蔡 [公元1868年-1947年]

  • 孙宗蔡(1868~1947),字次典,号斗生,世居龙溪县城漳州。17岁时父母双亡,坚持读书和兼理小纸店业务。21岁时考中秀才。之后又转入霞书院学习。 1905年,他在城西文昌宫修建校舍,创办县立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并担任学堂堂长。后又筹办乡四隅小学堂3所。这些小学堂都设国文、算学、修身、...[详细]

苏协民

  • 苏协民民国27年生,美籍华人,祖籍坂仔乡民主村。1950年毕业于平和县私立育英小学,1956年于厦门二中(原鼓浪屿英华中学)高中毕业,考入福建林学院,1962年到香港大学学医。1970年,同其夫人魏文华到美国定居,加入美国籍。1971年,在密西根大学医学院工作时,利用业余时间同其夫人经营首饰珠宝...[详细]

苏兴松 [公元1955年-1979年]

  • 苏兴松(1955~1979年) 苏兴松,漳平县象湖乡杨美对坑村人。1955年7月出生于贫农家庭。初中文化。1975年1月应征入伍,在厦门守备区十三团农场当保管员。197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受部队嘉奖4次,荣立三等功2次。 1979年2月中旬,对越自卫还击战开始后,苏兴松以一个非战...[详细]

苏郁文 [公元1888年-1943年]

  • 苏郁文(1888~1943),别名眇公,号监亭,海澄县港尾格林村人。父缵唐,清末秀才、塾师。眇公6岁识启蒙,16岁应试进秀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入福州师范学堂深造,与宋子靖等同学倡办“闽报书社”。因密印邹容的《革命军》事泄,逃往日本,在东京结识孙中山,于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详细]

唐朝彝 [清][公元1640年-1698年]

  • 唐朝彝(1640~1698),字偕藻,明末漳浦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人。清康熙六年(1667)中进士,官至宗人府府丞。 唐朝彝少家贫,淡泊明志,勤苦攻读。康熙三年(1664),铜山实行“迁界”,唐朝彝-徙居漳州,寓居于南靖南华岩读书。越两年,乡试中举。康熙六年,会试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详细]

汤铭盘 [公元1884年-1923年]

  • 汤铭盘(1884~1923年),又名箴九,号瞻耽,云霄峛屿人。 清宣统二年(1910年),就读于漳州府中学堂,与同学张善兴(即张贞,诏安东峤人,后为国民党陆军上将)结为兄弟并一起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武昌起义成功,加入“漳州学生光复队”赴榕参加福州光复斗争。同年12月,应陈其美招募参加学生北...[详细]

汤涛 [公元1907年-1993年]

  • 汤涛(1907~1993年),学名静澜,云霄峛屿城外村人。自幼入学,民国15年(1926年)夏毕业于漳州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秋就读于诏安福建陆军干部学校,翌年春投考南京中央军校(第六期炮科),在校期间加入国民党特别总部为党员。毕业后历任陆军排、连、营长、汀漳公路护路大队长、省保安第七团中校团副兼自...[详细]

汤维崎 [公元1926年-1981年]

  • 汤维崎(1926~1981年),原名汤跃津,云霄峛屿城外村人。自幼勤奋好学,于民国35年(1946年)考入广州大学,民国37年秋转香港达德学院继续学习。 该学院系国内一批爱国民主人士及进步文化人集中的学府,汤维崎经常接触一些进步人士,思想激进,向往革命,积极参加革命实践活动。民国38年2月,...[详细]

唐文灿 [明][公元1525年-1603年]

  • 唐文灿(1525~1603),字若素,号鉴江。明漳浦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广西按察使。 唐文灿五六岁时入私塾。12岁参-试名列第一。16岁儒学成绩冠居镇海卫,享受廪膳待遇。嘉靖二十八年(1549)参加乡试,中举。 唐文灿中举后,放弃赴京会试的机会,回...[详细]

唐永魁 [公元1893年-1970年]

  • 唐永魁(1893~1970年) 唐永魁,漳平县菁城镇人。读过3年私塾。15岁投永春师傅学艺,勤学善思,心灵手巧。青年时所编青丝竹篮远销日本。1936年其作品获日本国际博览会“感谢奖”,后又选送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出,得到好评。 1956年唐永魁一家加入漳平县竹藤工艺社。他曾去福州、泉州...[详细]

田伯良

  • 田伯良(生卒年不详),字捷乡,清末名医,梅岭乡田厝村人。少时前往平和灵通岩学医、习文,博览医籍,吸取名家临床经验。青年回乡悬壶于城关东关,因医术精良,医德高尚深为群众所敬仰。他爱贫恤苦,不畏权势。曾有一豪绅请伯良出诊,同时又有一穷人请他去给病危的孩子急诊。伯良不顾豪绅的邀请,而急忙赶往穷人家治病...[详细]

田若 [公元1917年-1990年]

  • 田若(1917~1990年) 田若,山东掖县人。小教出身,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中共西由乡、吴岭乡支部书记、掖县青救会副主任、中共西海地委宣传部记者、沙河工委书记、中共掖南县委宣传部长。1952年南下福建后,历任中共漳平县委宣传部长、副书记、书记、中共龙岩地委副秘书长、秘书长、省农...[详细]

涂渺沧 [公元1885年-1962年]

  • 涂渺沧(1885~1962年),城关人。少年就读家乡丹诏书院。他追求进步,倾向革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毅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参加著名的“黄岗丁未起义”,失败后避往南洋。 涂渺沧到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不久,便被∠洋时报》聘为经理兼主编。为唤起民众,他积极倡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