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1904~1971),原名方思琼。广东省普宁县人。父亲是卖布匹杂货的小商。青年时代受“五四”-的影响,方方与杨石魂、方临川等进步青年组织“洪阳集益社”,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民国13年(1924),他考入广州第二届农-动讲习所,参加了“新学生社”,结识了彭湃、阮啸仙等一批共产党人。19...[详细]
方克强 (1950~) 浙江宁波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68年进工厂工作。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文艺理论研究》副主编兼部主任,《中文自学指导》编委。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详细]
方毓棠 (1938- )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工商联(总0)会长。 广东省普宁县人,1938年6月出生于普宁县。1956年毕业于汕头市华侨中学,后考入西安动力学院,1957年全国院系调整时转入上海华东化工学院有机系合成橡胶专业就读。1962年分配到湖南橡胶厂工作,从技术员一直干...[详细]
方文竹 (1961~) 安徽怀宁人。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200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一直在某新闻单位工作。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九十年代实验室》等四部,散文诗集《深夜的耳朵》等三部,散文诗理论集《建构与超越...[详细]
和珅的妻子冯氏,名霁雯,是宰相英廉的孙女。冯氏与和珅成婚时,和珅尚在官学读书。冯氏与和珅生有二子,长子丰绅殷德,为乾隆之附额,娶十公主和孝;次子四十多岁时方出世,于嘉庆元年早夭。冯氏悲戚过度,身染重疾,死于嘉庆三年(1798年)春。死时四十七岁。葬礼十分隆重,当时的王公大臣无不前往吊唁。 当...[详细]
冯潇霆 6号 籍贯:辽宁大连 生日:1985.10.20 身高:1.87米 体重:78公斤 位置:后卫 人物概述 身材高大的冯潇霆并不是一个力量型的球员,而是以防守意识见长,防守的选位、补防和一对一的防守能力都非常强,同时他还具备很强的突然插上进攻能力。2010...[详细]
冯鹭 (1960~) 笔名海韵。女。海南万宁人。民盟成员。中专。1979年到厦门海关工作。历任关务监督、科长、《海关人》执行主编、海关总署海关文化工作室主任。厦门思明作协秘书长。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厦门远华大案》、《圣土不...[详细]
冯克武,原名冯框武,1917年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的一户贫农家庭,全家人靠父亲当小学教员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1922年,全家逃荒来到黑龙江省肇东县。 冯克武从小随父读书。1933年他到肇东壬申书院(印刷业)当了一年多学徒。1934年3月,冯克武来到北平,入中山中学学习,曾参加一二九学生救亡...[详细]
冯启贤(1907-1948),女,今坑口镇狮村人。民国13年(1924)就读于孔令淦(共产党员)为校长的上林小学,在党的教育下,思想与学习进步很快,是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农运开展宣传工作。次年4月,出席县农协第二次代表大会,被选为第二届执行委员。11月,上林乡成立妇女解放协会,被选为委...[详细]
冯仁生 (1897~1973年),男,坑口镇古兴村人。自小在家务农,以种竹耕山为业。世代赖以10亩山地生存,到冯继承祖业时,山地只生瘦竹残林。他细心观察,终于发现一棵竹,生长在上坡总比生长在下坡茂盛粗壮。再经过进一步观察、对比、研究,找出其中原因:上坡蓄水蓄肥力强,竹头保护良好;下坡水土容易...[详细]
冯星兰 (1919~1986年),男,坑口镇禾仓村人,高中文化。1944年任雍和乡第八保保长。1945年9月珠江纵队挺进西江大队烈豹中队进入四雍(雍宁、雍熙、雍穆、雍和四个乡,今赤坑、坑口镇),次年2月参加游击队,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减租减息运动中,为江家祠代收租谷,坚持按政策减收租息,...[详细]
冯英彪(1881-?),今江屯镇人,是全县闻名的武打师。15岁开始拜师学武,先后跟过13个师傅。最后一位师傅是少林长老,他埋头苦练,造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尤以指力工夫更为出众,用三只手指能将叠在一起的十二枚铜钱,捏成蚬壳形。一次在广州大新公司,一拳击断了所谓试力器的弹簧,试力器也报废了。他晚年回...[详细]
冯肇德(? -1976),今东乡镇黄坪里仁村人。民国26年(1937)留学日本东京庆应大学,回国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工作。曾在第四战区对敌宣传队任宣传员,后任第七战区对敌宣传队副队长。民国34年抗日战争结束转业,在广州广宁同乡会任理事长。1950年后在广州副食品公司工作,1976年病逝。同年(...[详细]
冯肇光(1899-1951),别名隐韬,今东乡镇黄坪里仁村人。民国3年(1914)毕业于县城文治学堂。秋,考入省立第四中学(今肇庆中学)就读。毕业后,于民国7年远渡重洋留学法国巴黎政治大学经济系,获硕士学位。民国17年回国,先后任广州中山大学法科讲师、国立广东法学院教授兼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广州市...[详细]
傅庚生 (1910~1984) 笔名肖岩、齐争等。辽宁沈阳人。民盟成员。193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北京弘达学院中学部教师,东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华西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私立东北中正大学中文系教授,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陕西省政协常委,省第五届人大...[详细]
傅万河 (1950~) 笔名舒啸,号闾阳山人。辽宁北镇人。中共党员。辽宁大学中文系(函授)毕业。1969年参加工作,任北镇县文化馆文学创作辅导员,1985年调入辽宁省锦州市南票区委工作,先后任区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葫芦岛市文联常务副主席,兼《碣石》杂志主编。1969年开...[详细]
傅欣 (1923~) 笔名傅辛、陈乐。浙江鄞县人。1947年毕业于中法大学法国文学系。历任宁波鄞东中学教师,江西玉山铁路子弟中学教师,华东人民出版社,新文艺出版社,上海作协《萌芽》部,上海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译室,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详细]
甘泗淇 (1903—1964)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总政治部副主任。 湖南省宁乡县人,1903年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先后就读于宁乡云山学校、长沙长郡中学、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在云山学校读书时,作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受到班主任老师谢觉哉的称赞。1925年...[详细]
高殿富(1928.7-1986.12),辽宁海城县人,初中学历,1945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1月在东北沈阳西沙岭战役和1947年东北临江一带战斗中,作战勇敢,先后两次负伤,荣立大功,被授勋章一枚。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班长、排长、参谋。1948-1950年,由东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