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1892~1951年)原名东坡,字笑凡。石后乡石厝村人。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其父石思善在莆田教会任牧师。是年,石磊11岁,随父在莆田进群小学读书。宣统二年(1910年),进福州青年会中学就读5年。民国5年(1916年),在友人资助下远渡重洋,在美国爱乌州大学就读两年。191...[详细]
施霖(1900~1935年),原名昌期,字雨林,福安溪柄镇田头岗村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 民国13年(1924年),入福安湖山小学读书。两年后,考入福州私立国学专修学校,同年冬,他回乡和张少廉、张宝田共同发起组织“柏柱乡农民协会”,提出“除贼、除、除流氓”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详细]
施脓禄(1913~1933年),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于福安溪柄镇田头岗村,后嫁到霞浦与福安交界的南溪村。 民国22年(1933年)初,马立峰、施霖等到南溪开展革命活动后,她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0月2日,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在南溪召开会议。叶飞、詹如柏、施霖三人先抵脓禄家。随后小郭等...[详细]
施月姿,女,福安柏柱洋田头村人,生年不详,自幼家贫,父母将她送与人家当童养媳。她在繁重家务下度过苦难的童年。 她自小受堂兄施霖影响,在党组织的培育下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成为柏柱洋妇女运动的组织者之一。她深入妇女群众之中,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姊妹们给红军洗衣、缝补和护理伤病员。 民国23年...[详细]
石增荣,字欣叔,男,汉族,1897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县。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先就读于私熟,后考入公立中学,1915年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满医学堂,1920年毕业,1923年留学于日本,在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专攻眼科。他在留学期间,由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四年时间,先后发表了《正常人水晶体的理...[详细]
正军职离休干部、原空六军政委。 司中峰同志系山东省邹县人,1935年9月入伍,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组织干事、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等职。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司中峰同志,因病于2003年6月19日在唐山逝世,享年87岁。 同年(公元2003年...[详细]
宋步先,男,汉族,1939年3月生,赤壁市余家桥乡南庄村人,大学学历。1956年参加工作。1958年入伍,196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少将军衔,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陆军学院院长。 1952年9月—1955年7月,蒲圻一中初中学习至毕业。1956年8月参加工作,在蒲圻县邮政局任话务员、电报员...[详细]
宋国祥,1908年生于辽宁省黑山县白厂门一农民家庭。他10岁时入白厂门小学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全国掀起了反帝爱国0。在老师的启发下,宋国祥从小就暗暗发誓:绝不当-奴,要走抗敌救国的道路。当时白厂门驻有一支队伍,他看到士兵天天操练,军威雄壮,甚感兴趣,激发了他尚武救国的决心。1924年,...[详细]
宋焕光,又名岳碑、瑞岚。民国3年(1914年)生于屏南县深洋村。民国14年,就读于屏南县县立第一小学,刻苦读书,成绩优异。他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境不济,回家务农,白天劳动,夜里挑灯苦读不辍。他看到富人不劳而获,穷人终年劳动却过苦日子,心里萌生对现实的愤慨。在竹制笔筒上刻着“敢锯龙头上角,誓拔虎嘴边...[详细]
宋念慈 (1905-?),又名宋伯翔。辽北省开原县(今属辽宁省)人。1924年考入奉天满洲医科大学,次年6月,奉天省 会声援上海"五卅”惨案,他和医大同学30余在7月退学。同年秋东渡日本,人早稻田大学改习政治。郭松龄反奉遇到日本关东军阻挠而失败,他参加"留日学生归国讨张(作霖)排日团",在...[详细]
苏必标,屏南县葛畲村人,民国14年(1925年)9月18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他的两个弟弟同一年死于天花,年仅3岁的妹妹也卖给人家为童养媳。必标12岁时,父母先后染病去世,从此成为孤儿。此后,必标由-婶娘陆宗榴照管,靠砍柴、摸泥鳅等换些粮食度日,尝尽生活的艰辛,也养成坚毅、耐劳的优良品质。 ...[详细]
苏炳文(1892-1975),字翰章,辽宁新民人,国民革命军中将,抗日名将。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1925年进入东北军。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坚决抗日,至1932年12月弹尽源绝撤出至苏联,1933年回国,抗战后任上将军事参议官。新中国成立后,出任政协委员,1975年5月22日去世。 18...[详细]
苏飞 (1905- ),原名张怡曾。辽宁省辽阳县人。1930年冬于辽阳初中毕业。翌年考入哈尔滨医科专门学校,1933年经哈尔滨法政大学学生李鸿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担任医专支部书记。1935年担任中共哈尔滨区委宣传部长,后兼哈市反日会工作。1935年底因反满抗日嫌疑被捕,后经校...[详细]
苏惠珠,女,原籍福建省建宁县,生于民国3年(1914年)。6岁时被卖到宁化城关巫姓“金和号”商店做婢女,取名巫珠女。因她幼年被卖,不知生父姓氏,她参加革命后,感激共产党苏维埃政府对她的拯救之情,认“苏”为姓,故名苏惠珠。 民国20年城关办起妇女夜校识字班,惠珠积极参加学习,逐渐认识一些字,并...[详细]
苏良标,曾名苏醒,第三区围江村(今沙江镇围江村)人,民国27年(1938年)8月生。1958年7月,福安师范普师科毕业,以成绩优异留附属实验小学任六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他教学有方,能因人施教,耐心辅导,循循善诱,全班语文成绩名列前茅。1960年暑假,他的“《从仿到作》是小学生作文的必经途径”的...[详细]
苏铃佺(1887~1972年),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生于福安甘棠外塘造船世家。外塘村背山临水,造船业居闽东之冠。铃佺劝承庭训,耳濡目染,20多岁便得其父真传。30岁时,为探索乌舵的造型及如何使其在风浪中行驶保持稳重,亲赴浙江沈家门拜师求艺。返乡后,他废寝忘食,反复试制。几年后所制乌舵在工艺...[详细]
孙朝阳 (1900-1934),字兴周。辽宁省朝阳人。早年投身军旅,曾任黑龙江省骑兵第二旅营长,后辞职在阿城一带经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攻哈尔滨市,他在宾县、阿城等地拉起一支民众武装队伍,树起抗F1旗号,聚众800余人,号称"朝阳队"。后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队伍,最盛时达1...[详细]
孙广庭,字丹阶,号痴侠,男,生于1876年,辽宁省铁岭县城东熊官屯人,家现住道里区西七道街37号。 孙广庭幼年就读于本村私塾、县考、府考、院考均名列前茅,后留学于日本,1912年回国先后在东三省陆军学堂任教官、校长、黑龙江督军署少校参谋兼哈尔滨兵站站长。东三省陆军测量总局总务官,镇威军总司令...[详细]
孙丽云,儿科主任医师、教授、曾在辽宁医学院附属一院儿科主任、教研室主任、省卫生系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成员、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 工作简历:1970年毕业于锦州医学院,儿科主任、儿科学教授,省、市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曾获省科研课题立项3项,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数十篇。 专业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