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继荣(1895~1954年),乳名六□,法号慈航,建宁艾阳村人。6岁入私塾,13岁母丧辍学,14岁学裁缝。17岁丧父,18岁出家于泰宁峨眉峰,拜自宗和尚为师。同年秋至江西九江能仁寺受比丘大戒后,遍游九华山、天台山、苏州、南京、扬州、厦门等处的大寺院,听教求学。曾两度闭关,六载阅藏。 民国8...[详细]
爱新觉罗·杰书(1645年—1697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爱新觉罗·代善之孙,镇国公爱新觉罗·祜塞第三子,清朝宗室、重要将领,为清代六大亲王之一。 顺治六年(1649年),袭爵封为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加封号为康郡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因其伯父巽亲王满达...[详细]
爱新觉罗·祜塞(1628-1646年),清朝宗室,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烈亲王代善第八子。 天聪二年戊辰正月二十八日申时生,母三继福晋叶赫纳喇氏,阿纳布贝勒之女。顺治二年(1645年),祜塞被封为镇国公。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二月初六日辰时薨,年十九岁,追封惠顺亲王。由次子精济承袭爵位。顺...[详细]
阿苏大岭,男,彝族,1943年生于宁蒗县新营盘乡巴东湾,中共党员。1958年参加工作,历任跑马坪区毛家乡文书、党支部书记,跑马坪区委书记,中共宁蒗彝族自治县委员会副书记,第八届宁蒗彝族自治县县长,中共宁蒗彝族自治县委员会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民...[详细]
缪阿养,原名光养,乳名阿细。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07年2月7日)生于东源乡南广山村。早年务农,家境贫困。民国23年(1934)初,经中共霞鼎县委书记许旺引导而参加革命;3月,担任杨家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农民开展分田运动;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霞鼎县一区(桃坑)区委书记;1...[详细]
白德彰,中国影视演员、导演。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锡伯族。1949年后历任齐齐哈尔文艺工作团、东北青年文工团、东北电影制片厂(即长影)演员。1953年后在《暴风中的雄鹰》、《画中人》、《昆仑铁骑》、《冰山上的来客》、《吉鸿昌》等影片中任演员。1975年任副导演,1980年起与妻子徐迅行合作执导...[详细]
白威,原名白微,1981年8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00级本科班。 2007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后来》,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2009年,主演医疗剧《医者仁心》 。2011年,在军旅剧《火蓝刀锋》中饰演向羽 。2013年,主演军旅励志剧...[详细]
白雨,回族,中国内地影视演员,先后毕业于大连现代影视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 2008年,出演谍战剧《敌营十八年》;2009年,在历史剧情纪录片《大明宫》中饰演杨贵妃 ;2011年,出演神话剧《天地姻缘七仙女》 ;随后因在抗战剧《永不磨灭的番号》 中饰演小北平而获得观众肯定;2012年...[详细]
鲍百丽,副院长、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辽宁分会理事、省康复医学会理事、锦州卫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作为分管科研、教学、学科建设、信息管理等工作的业务副院长,她对医院形成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良好局面有独到的见解和清晰的思路并积极组织实施。使医院...[详细]
鲍鼎(1889——1979),字祝遐,又名宏爽,城关东洲人,1914年考入北京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科,1918年毕业。 1919——1928年,鲍先后在汉阳、上海、天津等地过着颠沛流离生活,但仍发愤学习,1928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美。鲍极重视现代建筑工程理论与我国悠久的民族建筑的有机结合。在...[详细]
鲍宏魁(1988——1916)出身于东洲一个书香世家,11岁入沙市基督教方言中学学习国文,后转入政法学堂攻读政治、经济。宣统三年(1911)春加入省文学社,后入宪兵将校研究所学习军事,毕业后,任新军第六师宪兵营三连连长。首义成功,退伍,拟学习理化专科。 袁世凯复辟帝制时,鲍放弃科学救国的...[详细]
包嘉增,号昌国,屏南县长桥村人,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少时读过私塾,爱习拳耍棍,信奉基督教。经长桥教会介绍,嘉增到古田私立史荦伯中学做校工,为英会督所青睐,被收为保镖兼厨师。后嘉增又随往福州仓前山。不久,会督将养女嫁与他为妻。并因与会督这一特殊关系,嘉增曾在福州海关任过检税员。 光绪...[详细]
包久和,民国2年(1913年)生于屏南县长桥村,少年丧父,祖父年老,母亲体弱,3个弟弟年幼,生活穷苦。民国26年他由亲友资助路费,出国到马来亚谋生。 1938年,久和在马来亚雪兰莪州雪邦加入华侨筹赈会组织,同工人、学生一道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督促华商-,募捐资金汇回祖国,支援祖国人民抗日斗争。...[详细]
鲍文越 (1890-?),满族。辽宁省凤城县人。17岁入北京陆军小学,后考入在西直门的陆军大学,毕业后回东北,在奉军第二十六旅任中校参谋。被当时的旅长张学良选中,提升为上校参谋。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二十六旅改为三、四方面联合军团军团都,他被提升为少将参谋长,继任中将参谋长。1928年冬东北...[详细]
蔡爱凤(1914~1990年),民国3年(1914年)4月生于福鼎县店下筼筜村的贫苦农家。她是福鼎最早参加革命的妇女之一。在艰苦的斗争岁月里,英勇顽强地同敌人进行斗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福鼎妇女的解放运动献出了毕生精力。 爱凤从小受革命思想的影响,遂于民国22年走上革命道路,始在福鼎沿海区组...[详细]
蔡步钟(1831~1869年)字则玉,号监泉,城关人。清廪生,其父蔡志谅任户部员外郎,他随侍在京邸,以输饷得官,任刑部员外郎分发四川。知府督臣骆秉章委蔡步钟谳局提调,备加器重。嗣后,奏报朝廷,以蔡步钟补用雅州府知府。任初,李永利起义,攻陷名山县,蔡步钟与总兵唐友耕率兵讨伐。 清同治二年(18...[详细]
蔡景榕(1538~1609年)字尚秀,自号日东来。金涵蔡洋人,出身雇农家庭。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秀才。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十月,倭寇侵占宁城。翌年五月初九,蔡景榕被倭所掳,东渡扶桑,时年25岁。在日被贩卖为奴,后又转卖于商人,无业可就。适逢八月十五日,商人携景榕往松原山南林寺焚香,谒...[详细]
才镜石(1895~1964年),辽宁省铁岭县人。先时读过私塾,后入铁岭师范学校学习。1912年于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铁岭、滨江从事教育,还在中东铁路印刷所做过校对和事务员。在师范学校就读期间,受辛亥革命影响,赞成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主张。在《国际协报》、《晨光报》上发表过进步文章。在"五四"运动特别...[详细]
蔡群帆,原名子香,学名和民,祖籍宁波鄞县,出生于上海一店员家庭。少年时代在上海中法学堂读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参加校内的反日活动,被校方开除学籍。1936年初,在上海参加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初,被派往上海青浦,担任中共青浦工委军事部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