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柯,字则君,孔子七十五代孙,上溯七世祖孔传铎,系袭封衍圣公。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生于山东曲阜。 孔祥柯自幼天资聪颖,倍受其外祖父劳乃宣(清末刑部尚书)的宠爱。少年时代曾随劳在直隶、江苏和浙江等省学校受初等教育。后就读于天津普通中学,接受新学教育,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学馆(北京大学...[详细]
孔祥霖 (1852—1917)字少 ,号恫民。曲阜县(今曲阜市) 城内人。1875年(光绪元年)中举人。1877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1880年,任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国史馆协修,顺天府乡试同考官,甘肃主考官,顺天府乡试磨勘官等。1890年(光绪十六年),任会试磨勘官。次年,奉命督学湖北,曾...[详细]
孔祥林(1907—1967)原名孔祥楠,亦名翔男,别号孔孑,后更名祥林。济宁市市中区东门大街人。青少年时就读于省立第七中学、北平大学预科。曾弃学赴南方加入国民党。 1927年秋, 返济宁在第一高等小学任教,并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春,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方振武部攻占济宁后,任国民党济宁县党...[详细]
孔祥汝 (1921—1950)曲阜市东纪庄村人。1947年春,被国民党军抓壮丁。1949年4月在战斗中被解放, 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十六军侦察营三连当战士,参加了解放浙江、福建的战斗。1949年12月,部队追击敌人至乌江支流鸭子河畔。孔祥汝参加了“涉水强渡突击队”并乘第一排竹筏抢渡,在负...[详细]
孔祥坦(1926—1948)邹县(今邹城市)瓦曲村人。1940年1月参加邹县县大队,英勇善战, 被誉为县大队的“小老虎”。1942年9月,在攻打南孙徐伪据点的战斗中, 带领3名战士奋不顾身冲进敌中心碉堡,迫使30余名敌人缴械投降。1944年6月出席“山东军区英模会议” ,被授予“山东军区战斗英雄...[详细]
孔祥桐(1874—1922)字润生。曲阜县(今曲阜市)城内考棚街人。他深受戊戌变法影响,主张维新应以教育为始基,教育必须注重物质学科。1902年 (光绪二十八年) ,应孔祥霖之邀,赴日本考察学务实业。回国后,尽焚旧存文稿,一意研求新学,崇尚实业救国。不久,考入山东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再次赴日本...[详细]
孔昭慈,字云鹤,为清末官员,本籍山东曲阜,进士出身。他于1856年担任台湾府知府,又于1858年(咸丰8年)奉旨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为台湾清治时期这阶段的地方统治者。1862年戴潮春事件中,仰药自杀。 ...[详细]
匡才(1188~1252),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生,下邳匡家镇(今睢宁县庆安乡匡桥)人。蒙古武将,汉丞相匡衡的后裔。他雄勇多智,好读兵书。金国南下时,出任金武略将军。金国灭亡后,他率部归蒙古。在收复潼郡、孟山、宿迁、桃园、濉口等五城后,被授为沂邳东河监军。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又攻...[详细]
曾庆铨,又名曾思诚(1924—1948),广东省兴宁县泥陂区人。在初中二年级时,接受了进步思想,开始倾向革命。1938年,加入党的外围进步学生组织“三四读书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和反对国民党的斗争。1942年夏,曾庆铨高中毕业, 国民党兴宁当局和一中校方鉴于他在校优秀的学习成绩,保送他到国民...[详细]
雷国保,1946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崇阳县肖岭白马。1964年12月入伍,历任空二军后勤部混合仓库战士、班长、航材管理员。 人物经历 1969年10月任军后勤部政办室干事。1971年3月任汽修站副政治指导员。1973年3月至1976年6月任军后勤部政办室干事、副主任。1976年6月任军后...[详细]
特殊教育的好园丁 雷静贞,原名雷雪花,畲族,古田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于临水(今大桥镇)梅坪村农民家庭。 雷静贞1916年进古田县教会办的毓青小学就读,毕业后升入毓馨女子中学,又以优异成绩考取该校师范班。1926年,雷静贞女师毕业,先后就教于中村小学和隆德洋教会小学。19...[详细]
冷启英(1901~1939),字实秋。睢宁县张圩乡小魏庄人。中共早期党员。民国8年(1919年)考入徐州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与郭子化等人组织赤潮社,并创办《赤潮旬刊》,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民国12年受聘到睢宁中师校任教。民国13年考入黄埔陆军学校。民国1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1...[详细]
李淦(1918—1966)曾用名骥秋,笔名水金。济宁市市中区龙门口街人。音乐家,山东省音协主席。1931年,考入省立(济宁)第七中学。1934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春,加入山东各地抗敌救亡协会和山东文艺界抗敌救亡协会,担任秘密社刊《联系报...[详细]
梁烈亚曾用名默然、山英、通天、老烈,原邕宁扬美村人(今划归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扬美村),生于1892年,出身于小贩的壮族家庭。 当时清朝统治腐败,国家正陷入深重灾难,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壬寅、祭卯年(公元1902年、1903年),梁烈亚的父亲梁植堂(广西会堂首领)和著名的反清将领、广西...[详细]
廖纪(1455~1532) 字延陈,号龙湾。陵水县礼纪(今属海南省万宁县礼纪镇)人。少年聪颖好学,曾专心寓读于法云寺,自赋诗云:“逃禅偏自远,耽寂雅相投。案有遗篇在,开轩豁两眸。”明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先后授吏部主事、考功郎中、文选郎中、太仆少卿、太常卿。正德年间(1506~1521年)...[详细]
李秉衡(1830—1900),字鉴堂,清朝大臣,今辽宁庄河鞍子山人。初捐资县丞,迁知县。光绪五年(一八七九年),为冀州知州。越二年擢永平知府。十年(一八八四年)移任广西按察使,法军侵越犯边时,李衡主持龙州西运局。翌年与冯子材分任战守,取得谅山大捷,彭玉麟奏言:“两臣忠直,同得民心,亦同功最盛。”...[详细]
李春烨(1571-1637)明末天启年间兵部尚书:泰宁城郊际溪村人(一说泰宁城西放坑尾村人)字侯质,号二白。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16岁的李春烨中秀才,36岁时考中举人,明万历四十四年中进士。 人物生平 春烨登第后,被选任行人司行人,专受皇帝差遣。曾奉诏存问楚王、岷王,再奉节祭葬益...[详细]
李鼎新,海南万宁县(今万宁市)乐来外坡村人。1899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李斯志是一位执教严明、多才多艺的私塾教师,母亲谢氏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他有一个弟弟叫李白新,此外,还有四个妹妹。 李鼎新自幼随父亲读书,11岁能做文章、写字、绘画,还跟父亲学了一手做花灯的手艺。1...[详细]
李方成(1924—1973)梁山县人。1948年参加工作。历任大观园影院放映技师、机务组长。他研制成功了放映灯箱碳精支架装置及电动倒片机等,还无偿为外单位代培放映员120多人次。1956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生产者。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