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庆春(1927~1978年),又名齐凤海,木兰城郊詹家屯人。商庆春幼年家贫,7岁时父亲被日本侵略者杀害,8岁随母改嫁齐家,改名齐凤海。齐凤海给地主放猪、当"半拉子"、扛活一直到19岁。1946年木兰解放,齐家分得土地和房屋,结束了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生活。1947年2月,齐凤海报名参军,同年1...[详细]
沈臬存(1895-1981年)生于依兰县团山子乡赵家屯。8岁入私塾读书,经历十载寒窗,民国2年(1913年)考入依兰道立中学。民国11年(1922年)毕业于奉天(今沈阳)高等师范。苦读19年,成为依兰县第一名大学毕业生。 沈臬存性格刚直不阿,不肯屈膝恭惟上司,不去逢迎世俗。因而在旧社会虽有学...[详细]
沈爽(1896--1942),字子儒化名白涤飞,满族,生于双城县镶黄五屯(水泉乡大发村)一个地方家庭。青年时期就读于吉林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沈子儒协同国民党员关耀洲,在双城组织抗日武装,起事后不久,抗日队伍溃散,关耀洲牺牲,...[详细]
沈昭 (1922-1949),女。原名杨桂珍,曾用名若明。哈尔滨市人。她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十分阔绰的家庭。其父杨鹤亭曾作过俄文翻译,为哈埠名人。她有两个哥哥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大哥杨建中,曾任伪哈尔滨道外 署署长,是个铁杆汉奸,二哥杨金涛为中共地下党员。她在其二哥影响下,参加了女子第一中学的...[详细]
史廷辅 山河镇人,生于清朝同治二年(1863)。幼年不愿读书,顽皮好斗,乐打报"不平",而且从不畏惧。人送绰号"史球子"。 成年之后,在山河镇开小客店时,偷窃山东客商王某之财,王某因此丧生。 民国初期,他利用这笔不义之财开设烧锅、当铺两处,生意兴隆。数年之中获利10万余,后又合股开办银...[详细]
双福,满族人,清同治初年任双城总管。同治七年(1868年)双福倡仪商民捐款修筑城墙。城墙顶宽5尺,底宽7尺,高8尺,女儿墙宽4尺,高3尺,共高1.2丈,周长20华里,墙内修马道,墙外掘城壕,并在城墙4角修筑炮台4座。同时增设4门,东为"承旭"、西为"承恩"、南为"永和"、北为"永治"。东门造艺最...[详细]
舒连喜(?-1900年),满族。祖籍依兰县,原姓舒木鲁氏,列舒氏家族十一世,袭世管佐领兼三姓练军马步营总。于光绪二十六年(1909年)庚子之役,抗俄报国,壮烈殉职。死后清廷恤赠云骑尉之职世袭。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攻陷北京,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乘机向吉黑两省大举进攻。...[详细]
宋士信(1835--1896)奉天凤凰城人,后迁居阿勒楚喀(今阿城)。清同治五年,因避荒灾,全家迁来蚂蜒河境地。此时,蚂蜒河地域无官治理,民间遇有争端,都由宋士信调解。 光绪六年(1880年),准放蚂蜒河荒地时,宾州厅奏请吉林将军,委任宋士信为练会会长兼放荒务。光绪九年(1883年),毕广福...[详细]
宋思纯 (1907-1984),女。原名宋静一,曾用名寒松。黑龙江省双城人。1920年7月考入吉林第一女子中学读书,毕业后,1924年考入北京女师大教育系预科。其间,参加了"三一八"反帝爱国斗争,因而被学校开除。之后,经人介绍到北京缦云女校任教,并结识了共产党员郭隆真。走上革命的道路,经郭...[详细]
宋云同(1877-1967) 宋云同,字子樵,呼兰县人。清末加入同盟会,受孙中山邀请,到广东参加革命。20年代后,历任吉林督署参谋处长、富锦县知事、宾县知事、直隶省政务厅厅长、代理省长。东北沦陷时期,不愿给日本做官,遂退出仕途,表现出高度爱国热情。新中国建立后,给毛泽东上 书,要求为新中国工...[详细]
宋云桐(1879~1967年),清光绪五年(1879年)出生于石头河子屯,13岁时随家迁至呼兰府五站(现肇东市辖)。1901年由黑龙江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在黑龙江省将军衙门内文案充任书启委员。宣统二年(1910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黑龙江省中国同盟会主办人匡一的关怀下,接受民主主义思...[详细]
苏彬(1923-1950年)出生在阿城县玉泉隋家沟一个贫农家里,从小受地主的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土改翻身后,不忘共产党的恩情,为了保卫胜利果实,1947年4月,他刚结婚不久,就参加东北人民解放军,在独立营担任小队长,转战东北各地,曾参加过解放德惠、四平、天津等地多次大小战斗。东北解放后,随...[详细]
苏贵祥 (1921-1941),黑龙江省双城县人,以务农为生。其兄曾在东北军当过兵,"九一八"事变后,因参加抗日义勇军被日军打死,因而使他产生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后被日伪当局征兵入伍,被送到沈阳空军学校受训,结业后,分配到设在王岗的伪第三飞行队,任二连四班中士班长。他性格豪爽,富有正义...[详细]
孙殿武(1930-1949年)出生在阿城县县城南大街一个工人家庭。1946年10月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在十二纵队三十四师供给处当文书。在部队由于英勇杀敌,屡建战功,从班长、排长晋级到连长。1949年6月,随人民解放军南下剿匪,孙殿武带领战士到湖南湘潭地区为部队筹集粮食,途中被土匪包围,在突围中壮...[详细]
孙世平(1909-1969.6) 孙世平,又名孙巽,呼兰县人。中学毕业后到北京求学,因经济不支,辍学回呼兰任小学教员。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党的 群众组织青年读书会,任总干事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组织青年反日会,后任中共呼兰特支组织委员。1932年5月,日本侵略军进攻呼...[详细]
孙守性 五常县双兴乡福安村人。1927年生。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军后历任班长、排长、连长、侦察股长等职。曾立大功3次。在解放吉林战斗中,他只身插入敌后,被誉为"独胆英雄",荣立一等功。 1949年秋,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军一四。师四一八团奉命挺进湖南,...[详细]
孙太义 (1912-1943) 孙太义,曾用名孙维仁、孙娃民、吕苏民。1912年,出生于宾县三宝乡八里岗下尚家屯一个小康之家。后搬家到县城。1924年,太义入宾县模范学校学习。1930年,考入宾县中学。1931年9月18日事变后,走向革命。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组织决...[详细]
孙新仁(1913,1948年),原名孙广债,木兰县孙殿甲屯人。幼年在木兰县万宝私塾读书,18岁时在木兰县-任秘书,19岁422岁在黑龙江省警备传习所学习,22岁至24岁在北平郁文大学学习。 孙新仁1933年在北平参加爱国救亡运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间曾两次被捕入狱,在狱中达4年之久...[详细]
孙玉奎(1962--1985),生于双城县水泉乡荣华村。曾就读于水泉中学,高中毕业后,于1981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考入北京防化学院指挥系。1984年7月毕业后,奉命赴云南前线参战,拟任排长职务。在此期间,先后写下了决心书、血书,并向党组织递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