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1915-1944年),出生于巴彦县兴隆镇西北雌凤岗屯(今之万发镇宏新村)。幼年丧母,靠祖母抚养长大。他虽生长在富农家庭,但其家却不肯花钱供他念书,所以他只读了几年小学。 1930年,由其兄李廷芳(时雨)介绍到兰西县长陈万凯处当侍从。李春芳受其兄进步思想的影响,经常阅读李廷芳送给的进...[详细]
李范龙(1912--1971)朝鲜族,延寿县加信镇人。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发展水稻生产,他几乎把自己的心血全都用在稻种的培育上,发现种子纯度不够,品种退化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原因。为了提高稻种纯度,他从1954年开始进行种子培育。李范龙首先进行穗选,其次是用插秧的办法来提高繁殖率。他刻...[详细]
李福林(1907.5.21--1937.4) 李福林,又名崔东范。朝鲜咸镜北道稳城郡人。是哈东游击队领导人之一。 1918年随父来吉林和龙县,1929年参加抗日组织,满洲省委先后派他到宁安县东京城和海林、阿城县搞农-动。时隔不久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11月在阿城县海沟一带做群...[详细]
李桂林(1916.11-1983.6) 李桂林,巴彦县兴隆镇人。后随家迁至呼兰县康金镇前进村。8岁开始放猪、扛活、当长工、卖零工。1946年5月,被群众选为康金镇民主街街道主任和土改工作队的片长。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呼兰县东岗苗圃主任。1956年任康金镇党委副书记,1957年...[详细]
李林泮(1909--1930年)化名黎一梅,出生在双城县双城镇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国立大学政治系。1930年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他会同进步同学,经常在南-庙等地进行革命宣传。同年秋南京地下党准备举行武装-,在筹备期间,地下党员经常出入并筹划于...[详细]
厉男(1916-1983.7) 厉男,呼兰县人。其父厉勉早年留学日本,解放后,以民主人士身分任呼兰县副县长。厉男在学生时代就参加抗日爱国活动,1935年到日本留学。后到延安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到东北开辟工作,任嫩江省社会部副部长、沈阳市公安总队政委。1951...[详细]
林宝石(1936一一1984),巴彦县巴彦镇人。出身于教员家庭,由于家庭的熏陶,童年时代就显露出聪颖才气,受到亲朋故旧的称诩。 早在中学时代,学校内一些爱好文学的校友自行结社,成立了"小小文学社"。宝石成为"小小文学社"的中坚分子,并以诗才的超逸,为同学们所瞩目。他的处女作就发表在当时的《...[详细]
林诚(1912--1983),又名林原,本姓苍名玉楼,生于双城县公正乡一个地主家庭。少年在家乡私塾就读,1929年入吉林省立第三中学,任学生会主席。1931年考入南开中学,在校学习成绩突出,组织能力强,被推为学生会负责人之一。1932年在学校积极领导-,宣传抗日救国、痛斥不抵抗主义,被学校开除。...[详细]
林强,哈尔滨人,大陆男演员。 出生日期: 1月28 星座: 水瓶座 个人爱好: 游泳 骑单车 滑雪 职业: 演员,导演 毕业院校: 中央戏剧学院 林强出生于北方名城哈尔滨市,松花江水养育了他,航空学院学习飞行3年,哈尔滨艺术学院学习表演三年、俄罗斯学习俄语一年、中央戏剧学...[详细]
李启东(1896-1934) 李启东,别名李友白,1896年出生于朝鲜平安北道。1919年参加朝鲜"三一运动",失败后,只身-到我国吉林省通化县。1921年,李启东到云南讲武堂十七期步兵科学习。其后,在广州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到东北,1930年在阿城县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李启东根...[详细]
李秋岳(1901--1936),女,朝鲜族,原名金锦珠,别名张一志,外号小黑李子。1901年,生于朝鲜平安南道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黄埔军校工作。1927年8月,党组织派她去苏联学习。1930年春回国后,在中共满洲省委工作,担任过县委委员、妇女部长、镇北区委书记...[详细]
李树阁(1921.1-1984.5) 李树阁,呼兰大用村人。幼年家贫,给地主扛活。1947年当村干部,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手工业科副科长、康金拖拉机修配厂厂长、呼兰阀门电机厂厂长等职。多次获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1976年大胆引进先进技术,试制阀门电机。同...[详细]
李廷槐,1906年生于巴彦县城北通达村(现华山乡通达村),1924年入巴彦中学念书,1927年考入齐齐哈尔高级农业学校;武斌,字均一,1907年生于巴彦县城东后长林子屯(今临城乡长林村),1924年入巴彦中学读书,1927年考入齐齐哈尔黑龙江省立第一中学;蒋基金,1910年生于巴彦县蒋家窝棚屯...[详细]
刘保搢,民国13-16年1924-1927年,任阿城县设治后第十二任县知事,任职4年时间,为地方办了一些好事,甚受民众爱戴。 放赈济民 到任初,正值第二次直奉战争,军阀混战,政局不稳,兵祸匪患,农务废弛,民不聊生。刘保搢选派绅商士庶,分赴全县各地,查明极贫灾民6 055户、39 447人,...[详细]
刘长江(1902-1975年)出生于阿城县平山北部七里半屯的一个农民家庭。宾州(现宾县)高等小学堂毕业。先后在阿城县南门里、小岭、交界、肖家岗和五常县兴隆镇、上马台等地当塾师。"九·三"后在阿城县椴树小学任教员。 刘长江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在4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担任复...[详细]
刘凤会 1900年生于牛家乡镶黄旗三屯,刘氏自幼家贫,身高胆大,性情豪爽,爱打不平,武功颇佳。青年时代,在山东省军阀张宗昌手下当马弁。后携张的七姨太乘火车潜返故里时,在沈阳为张手下军兵阻截,刘无奈弃张妾跳车逃回。 回家后,因生活窘迫,介身绿林。时日寇侵占东北。涂炭中国人民,刘义愤填膺,自号...[详细]
刘桂清 (1910-1990),女。原名刘雅芝,又名刘雅杰。吉林省阿城县(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人,1927年,因她的父亲还不起地主的债,把她卖给哈尔滨市一个无业游民。当她知道这个消息时,心都碎了,她坚决不从。后经小学老师傅天钧帮助,离家到哈尔滨,进入香坊平民女子工厂做工。其间,得到傅天钧的妹...[详细]
刘过风 (1912-1933),哈尔滨市人。学生时期积极参加反帝-。1930年加入共青团。"九一八”事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到共青团满洲省委工作。1932年夏任团省委巡视员。同年11月2日,同杨靖宇去南满巡视党团工作,在磐石召开党的第三次扩大会议,改组了中心县委,使磐石党团工作有了新的起...[详细]
刘经传(1883--1957)字麟钟,五常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七月当兵,因剿匪有功,吉林将军赏六品功牌。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一月,到吉安军任文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五月,任兰彩桥木植公司职员。民国4年(1915年)4月,任同宾县 一区区官,兼任保卫团团总,带领团兵4...[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