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武 [公元1915年-198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王学武,原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少将,任中共河南省西华县第四区区委书记,县委书记,河南人民自卫军大队政治教导员,第一支队政治处主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总队政治部主任,中共淮上地委副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淮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淮宝独立团政治委员,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二旅政治部主任...[详细]

卫定一 [公元1892年-1928年]

  • 卫定一(1892~1928)又名官印,字仰京,号总成。陕西华阴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秋入同州师范读书。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陕西省立第三师范。辛亥革命后投奔秦陇复汉军,由列兵升为营长。1916年5月与张钫、郭坚、耿直等陕西护国军志士一起,驱逐袁世凯在陕代理人陆建章。后在陕西警备军统...[详细]

魏天忠 [元][?-1277年]

  • 魏天忠(?~1277),原籍四川,后裔居华丰提巷(茶烘)后坑村。 魏天忠,南宋德祜元年(1275)进士,授为御史。元兵入寇,他以文职兼武衔入卫,随宋帝端宗南奔,航泊法石。时泉州招抚使蒲寿庚叛宋,宋军失败。天忠与陆秀夫护宋帝端宗潜逃晋江湾东石寨,总兵刘洙募义士加强保护,但于围头又遇元兵。天忠率...[详细]

吴子明 [公元1914年-1949年]

  • 吴子明,原名吴琳荣,1914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义乌县吴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38年,参加国民党的地方武装“义乌营”。1940年春,“义乌营”在前线被日军击溃。吴子明回家乡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42年,吴子明在地下党的教育帮助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从做“地下”工作转到抗日队伍,参加...[详细]

薛自爽 [公元1898年-1928年]

  • 薛自爽(1898~1928)原名春喜,又名卓茂。陕西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幼读私塾。1914年起在本县高塘和泾阳县当学徒,因不堪掌柜-,1918年回乡务农。恶绅支光辉、王振乾横行乡里,逼死多条人命。薛联络四五十个穷兄弟,于1924年初分别包围支、王庄院。支、王闻讯逃往华州,状告薛抗粮抗捐、聚众闹...[详细]

徐遵明 [南北朝][公元475年-529年]

  • 徐遵明(475~529年),字子判,北魏时经学家。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他幼年家贫,嗜学。17岁时随同乡人去山西求学。到达上党(今山西长治市),投拜王聪为师,学《毛诗》、《尚书》、《礼记》。之后,北到燕、赵,投张吾贵门下求学。仅过了数月,他认为张吾贵讲授的不合自己心意,便离开张吾贵,北上范阳(...[详细]

严绶 [唐][公元746年-822年]

  • 严绶(746~822年),唐代大臣。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严挺之从孙。代宗大历中登进士第,累佐使府。德宗贞元中,以侍御史充宣徽团练副使。团练使刘赞对他很信任,政事多采他的意见。贞元十二年(796)刘赞卒,严绶掌留守事务,将镇库钱物进献朝廷,被召入朝为刑部员外郎。河东节度使李说病卒,行军司马...[详细]

严郢 [唐]

  • 严郢(生卒年不详),字叔敖,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玄宗天宝初年考中进士,补授太常协律郎,在东都洛阳为唐宗室守太庙。 肃宗至德初年,郭子仪收复洛阳后,严郢被擢为大理司直。后来江陵节度使吕诬推荐他任节度府判官。肃宗崇佛,曾请密宗僧人不空领着100名和尚住进宫中念经,大搞巫术欺骗。有一江湖...[详细]

杨昱 [南北朝][?-531年]

  • 杨昱(?~531年),字元略,北魏大臣。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其家在北魏朝久为大官僚大地主之家,父曾官至太保。他依靠门荫入仕,初为广平王元怀的左常侍。当时,广平王和京兆王骄横不法,常出外打猎,残害百姓,杨昱曾多次规劝。正始中(504~508),宣武皇帝下诏,命御史中尉崔亮查办二王部属依仗权...[详细]

杨恽 [汉][?-前54年]

  • 杨恽(?~前54年),字子幼,西汉太臣,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史学家司马迁的外孙。是他在司马迁死后二十多年将司马迁的《太史公书》即《史记》书稿公诸于世。 他幼习文史学,尤喜谈《太史公书》,以文才著称,并结交儒生。宣帝时为郎,后升左曹。霍氏谋反,恽首先告发,因功封平通侯,任中郎将。后官至诸...[详细]

杨侃 [南北朝][公元487年-531年]

  • 杨侃(约487~531年),字士业。北魏末年大臣,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他出身于世代显贵之家,权势显赫,父兄叔侄同时在北魏做官,唯他不愿急于出仕,在家读书习画,以琴棋为乐。他的父亲、华州刺史杨播死后约四年时间(516~517),他承袭了父华阴伯的爵位。此时杨侃31岁,初任汝南王元悦的骑兵参...[详细]

杨愔 [南北朝][公元511年-560年]

  • 杨愔(511~560年),字遵彦,小名秦王。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公元511年他出生于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一个贵族官僚之家,祖辈在拓跋氏立国时就投靠了鲜卑贵族统治者,在北魏王朝世代为官。父亲杨津在魏孝庄帝时位居司空。 杨愔生性颖悟,6岁开始读书,11岁时已通《诗》、《易》、《左氏春秋》。北...[详细]

杨邦基 [宋][?-1181年]

  • 杨邦基(?~1181年),字德懋。金朝画家,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金熙宗天眷二年(1139)进士,授滦州军事推官。迁太原交城(故治在今山西交城县)令。太原尹徒单恭-不法,假托铸金佛,令属县上缴黄金。邦基清正不阿,拒绝输纳。尹怒,将邦基召到府中,用铁拄杖击邦基面额,他毫不畏惧。后上司廉察官吏,太...[详细]

杨播 [南北朝][?-513年]

  • 杨播(?~513年),字元休,北魏大臣。魏孝文帝拓跋宏令改字“延庆”。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出身于一个世代官僚的家庭。当鲜卑族拓跋珪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建立魏国(史称北魏)时,杨播的曾祖父杨珍就投靠了拓跋氏统治者。尔后,他的祖父、父亲均仕北魏政权,历任太守等要职,受封公侯爵位。杨播的母亲...[详细]

杨椿 [南北朝][公元455年-531年]

  • 杨椿(455~531年),字仲考,北魏大臣。魏孝文帝拓跋宏命他改字为延寿。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曾祖父杨珍在道武帝拓跋珪时任过上谷郡(故治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南桑干河岸)太守。祖父、父亲均仕魏,担任太守之职。 杨椿出身名门,依靠门第入仕,初拜中散,管理皇帝的御马房,后迁内给事,与其兄杨播同...[详细]

杨达 [隋][公元550年-612年]

  • 杨达(550~612年),字士达,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文帝杨坚的族子,观德王杨雄之弟。初仕北周官仪同、内史下大夫。杨坚称帝,拜为给事黄门侍郎,进爵子。当时,吐谷浑扰边,杨坚命杨达为司马,上柱国元谐为元帅,一同出兵征讨。还师后,即命杨达兼任吏部侍郎,加开府。一年后,又转为内史侍郎,出任鄯...[详细]

杨敷 [南北朝][?-571年]

  • 杨敷(?~571年),宇文衍,北周朝将领。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北魏孝庄帝建义元年(528),承袭其祖父杨钧的临贞县伯爵位,食邑四百户,除员外羽林监。北魏朝廷0,孝武帝西迁关中建立西魏,他随孝武帝入长安。大统元年(535),拜奉车都尉。后历任祠部郎中、大丞相府墨曹参军、帅都督、平东将军、太...[详细]

杨俭 [南北朝][?-542年]

  • 杨俭(?~542年),字景则,西魏朝大臣。弘农华阴县(今陕西华阴市)人。北魏宣武帝正始年间(504~508)初仕为侍御史,后迁为员外散骑侍郎。孝明帝孝昌年间除顿丘太守,未到职,时值关中发生莫折念生和万俟丑奴领导的大起义,他奉命随北海王元颢进军关中镇压义军。孝庄帝建义元年(528),兼给事黄门侍郎...[详细]

杨津 [南北朝][公元469年-531年]

  • 杨津(469~531年),字延祚,北魏大臣。魏孝文帝令改字“罗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杨播之弟。由于他家是拓跋氏皇室的外戚,所以,当杨津11岁就被引入后宫,侍奉文明太后,授侍御中散。当时,孝文帝拓跋宏年幼,由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她喜欢杨津相貌端庄,知礼义,就擢升为符玺郎中。 杨津生性...[详细]

杨宽 [南北朝][?-561年]

  • 杨宽(?~561年),字景仁(《北史》作蒙仁),西魏、北周朝大臣。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他少年习文,亦爱好练武。20岁时,被除奉朝请。孝明帝元诩神龟末年,他的父亲杨钧出任恒州刺史(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他要求随父赴边镇立功,被改授将军、高阙戍主。正光元年(520)九月,奉命护送朝使陆希道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