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彤庭(生卒年月不详),男,清代长武县城内文庙巷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殿试进士。四十四年(1705年),应京博学鸿儒科试为翰林,授翰林院庶吉士,管掌国史文翰,备左右顾问。 尚彤庭自幼刻苦好学,每逢岁考,名列前茅。中翰林后,专事朝政,学识渊博。晚年,奉诏教授皇学。受业于门下的有康熙四...[详细]
尚汪波(1904—1972年),字涵度,男,长武县城内东街人。12岁上高级小学。毕业后,投入甄寿珊队伍炮兵连当兵,被保送南范军官教导团受训。民国八年(1919年),又报考西安中山学院读书。结业后派任国-军十二军三师参谋。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杜斌丞推荐,他先后在杨虎城、孙蔚如部队任少校书记...[详细]
尚五岳(生卒年月不详),男,长武县城内文庙巷人。旧志《彝行表》称:“附生尚五岳,品学兼优,书法最善”。自幼刻苦读书,学问功底深厚。他以清贫淡泊为立身之本,藐视功名利禄。在凤翔西府任塾师7年,治学严谨,学生成名者甚多。教书之余,喜爱书法,擅长柳体。清秀有力,风格独特。县城原文庙“礼门”、“义路”和...[详细]
尚宣《生卒年月不详),男,清代长武县城内人。英俊刚毅,相貌奇伟,身材高大,臂力过人。康熙十三年(1674年),王辅臣依附叛逆,乱兵四起,长武孤城无援。尚宣父子带领民众据城坚守,使县城得以保全。次年二月,叛将周养民、吴占春又引兵围攻长武。尚宣奋勇突围,请调救兵,围城叛兵四散逃走。康熙十六年(167...[详细]
尚自强(1915~1951) 代名行健,陕西长武县人。兰州学院文学系毕业。解放前,任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宁陕侦防组长、十八绥靖工作督导组组长、四一防谍室主任,1948年任本县县长。在任期间-多起。本县1946年阴雨成灾,县政府呈文请赈,1949年批准拨发赈灾款600元,尚即派亲信持据前往省府...[详细]
孙怀(1877—1955年),男。长武县亭口乡三台村人。年轻时喜爱中医,刻苦自学。潜心研读《寿世保元》,擅长治疗内科、妇科疾病和疑难杂症。他待人正直平和,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热情周到。不管严寒酷暑,有请即到。遇有穷苦人家,有钱无钱都以治病为先。病家借麦面留他吃饭,他却说:“人吃五谷杂粮,秋面...[详细]
王纯熙(1873—1948年),字子嘏,男,长武县城内东街村人。家贫好学,擅长书法绘画,尤喜翎毛花卉。以水墨浓妆淡抹能使花鸟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他作山水画,时常涂墨后泼水,再用笔洗、抹、装、点,层次分明,自然清新,工笔神隽,一气呵成,求画者立等可取。他为人作画以牡丹、芦雁、山水风景题材最多,邻近...[详细]
王芬(1824—1922年),男,清代长武县浅水村人。幼入私塾,生性刚直,为人忠厚,敢于仗义执言。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知县庄钟济,擅自加派粮款,贪赃枉法,群情愤怒,怨声载道。74岁的王芬挺身而出,据理控告。他背着干粮,长途跋涉,奔赴西安,屡告不准。便假装疯癫,闯进巡抚衙门,大呼-横行,百姓...[详细]
王化南(1868—1938年),男。祖籍临潼,自幼随父迁住亭口镇新街。他自幼聪敏,记忆力强。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中秀才。考官见其字迹清秀,批语“字盖七处”。后赴西安应举,无银钱交费,又因父亲讨过饭“三代不清”,被拒于举子院外,靠卖文度日。回家后务农,自学中医,为人看病渐有名气。闲暇苦练书法...[详细]
王锡璋(1856—1933年),字奉甫,男,清代长武县进贤里(今彭公乡孝村)人。生性聪敏,学业优异。书香门第,家道殷实富裕。为人谦和,乐善好施。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干旱成灾,两料薄收,饥民吃草根树皮,沿门乞讨。富户人家囤积居奇,趁火打劫,高利盘剥。王锡璋不忍灾荒惨景,便与家人商议,将自己...[详细]
王绪娃(? —1925年),男,长武县宜禄区朱家沟村(今地掌乡朱家沟村)齐家梁人。贫苦农民,不识字。性情豪爽,抱打不平。 民国十三年(1924年)九月,厘金局在方庄设卡,硬逼用手推车贩椽、贩炭和拉牲畜挂坡的农民交纳“套儿税”。王绪娃路过见状,据理相争,直至包税者告饶。 同年腊月二十四日,...[详细]
王耀东(1889—1958年),男,长武县彭公乡大兴村人。幼年时喜好武术。15岁时,去平凉从军,拜师练功。民国六年(1917年),回长武任武营教练。民国三十年(1941年),在私立昭仁小学兼任国术教员。热心倡导尚武精神,边示范边讲解,引起很多人学习武术的兴趣。50岁时,曾去兰州参加全国武术竞赛会...[详细]
王仲元(1883—1912年),男,长武县昭仁镇南关村人。哥老会成员。经李云峰引荐加入同盟会。练拳舞棒,功夫过硬。曾任县衙班房班头,又在县城守营、武营补名任事。性侠仗义,交游广泛。1911年10月西安举义后,王仲元在长武县城秘密串联会党,鼓动推翻清朝封建统治。革命军进驻县城后,王仲元积极参与守城...[详细]
魏荫桐(1881—1928年),字恩生,男,长武县进贤区(今彭公乡)孝村人。幼时家贫,入私塾勤学苦读。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考秀才名列第一为增广生员。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考入陕西第一师范学堂完全科。 武昌起义,陕西革命党人极力倡导响应,魏荫桐毅然加入举义行列,奔走活跃,不甘落后...[详细]
武积玉(1872—1935年),男,长武县亭口乡亭南村人。自小习拳练武,后拜马寨村朱彦彪为师,练三伏,服五毒,鸡鸣即起,从不间断。门前一棵大杏树被他抡拳踢脚而枯死。练就“铁沙掌”和“千把攥”,用两个指头能插进对方腰腹,单手抓人能扔出三丈之远。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县长主持,在教场设擂台比武...[详细]
鱼献珍(1862—1942年)号书农,字宝臣,男,长武县灵凤村人。7岁入私塾,潜心攻读,兼及家务农活。他常说:“书是知识之库,农是养生之本”。20岁举秀才。光绪十一年(1885年)乙酉科岁进士。他热爱地方教育事业,致力于教书育人。辛亥革命后,相继受聘为新军统领陈南陂、县知事许宝鉴和凤翔县县知事...[详细]
鱼兆莲(1888—1955年),字接天,男,长武县昭仁镇灵凤村人。民国时期曾任“国大代表”。幼时聪慧好学,随叔父读“四书”、“五经”,后上学宜山书院。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报考陕西省高等 学校,秘密加入同盟会。毕业后回长武创办政务 ,任警佐。 武昌起义,陕西响应,成立督军府。鱼兆莲受督...[详细]
张臣合(592—664年),字嘉会,男,唐代宜禄县(今长武县)人。原籍太原晋阳,因官随任徙居安定郡(辖今长武县)。张氏三代属文武世家。曾祖父张洛成,北魏时任骠骑大将军、右光禄大夫。祖父张永贵,北周时任平远将军、开府仪同大将军。父张明达,曾任银青光禄大夫、麟州灵台县令。张臣合唐初从戎,举义有功。...[详细]
张确(? —1126年),字子固,男,北宋邠州宜禄县(今长武县)人。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进士。文武兼备,刚正耿直。徽宗即位,张确上 书论十大国事:诛灭罪大恶极的权奸贵戚,罢退无才无德的奸佞小人,任用德才兼备的有识之士。取消使用人才方面的清规戒律,起用有声望有贡献的老臣,升赏忠诚正直的清明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