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陕西三原 人。年十八与夏人战灭底河,斩获甚众。宋钦宗(一一二六至一一二七)召对,平仲请斫营擒帅以献功,不成,遂亡命奔蜀。入大面山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求之弗得。乾道、淳熙(一一六五至一一八九)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为人作草...[详细]
安吴寡妇(1868~1910)原名周玲。出生于陕西泾阳鲁桥孟店(今属陕西三原),嫁到泾阳安吴堡吴家后,称吴周氏,因刚结婚丈夫即去世,当时人多称其为吴家寡妇。 泾阳吴氏祖籍江苏。传说唐朝时吴家有人在泾阳当官,选定嵯峨山麓的安吴堡村安家,此后即以泾阳为籍。大约在清初,吴氏家业开始兴盛发达,逐渐修...[详细]
高三(1812~1903)乳名红娃,又名宝童、明春,入武林后改为高占魁,号鹞子高三。陕西三原人。自幼从大哥习武,清道光十年(1830)拜三原县峪口山清麓寺僧人圆净为师,被传与十八罗汉腿功,并于十七年(1837)被圆净荐往少林寺深造三年,学到了“心意拳”、“-拳”、“十字战拳”与棍术等武功。返家乡...[详细]
梁世勋(生卒年不详),字廷庸,号鹤汀,陕西三原县人。其父梁加琦为蜀军统领,他由一品荫生授任奉天(今辽宁省)治中县令。后擢为刑部员外郎,升郎中,出任永平知府。在任10年,升任两淮盐运使,再迁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因政绩卓著,被升为广西巡抚。 在广西,他修缮书院,装饰文庙,发展文化事业。调任安...[详细]
李伯瑶(生卒年待考),字昆宗,始祖河南,唐卫国公李靖之孙,任营将。 唐总章二年(669年),以前部先锋从陈政入闽平“蛮獠啸乱”。在进军中,善谋略、巧用计,以“竖柳为营”布疑兵、智渡九龙江,击溃阻敌;又用反间计断绝敌垒水源,“断鹅平洞”,轻取诸峒寨,屡立奇功。漳州建立后,以其斡略晋为漳州司马,...[详细]
李朝隐(665~734年),中唐大臣。字充国。京兆三原(今三原县)人。少以明法中第,除临汾尉,累升为大理寺丞。一生几度担任执法官,刚正不阿,依法定罪,虽权贵不避,遇皇命而不回,以公直闻名。 神龙二年(706),光禄卿王同皎谋杀德静郡王武三思事泄,武三思反诬王同皎谋废皇后,并乘机将桓彦范等五位...[详细]
刘光涛,(1920—2011.2.6)男,1920年11月生,陕西三原人。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相当于初中文化,少将军衔。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直属队青年干事,青年科副科长、科长,冀东军分区第十二 团营...[详细]
李子健(1901~1966)原名秉乾。陕西三原人。1922年渭北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学。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1月,受共青团中央派遣回三原,协助在三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的共青团员姚志哲建立团组织。2月23日,三原的共青团员在李的指导下开会,正式成立...[详细]
毛遐(生卒年不详),字鸿远,北魏朝大臣。北地三原县(今陕西三原县)人。其家世代为豪门官宦之家,资产巨万。魏孝明帝正光末年,关陇一带爆发了莫折念生、万俟丑奴领导的起义。北魏政府派齐王萧宝寅率军入关中镇压起义军,毛遐在韦邃都督府任长史。当孝昌三年(527)初,萧宝寅被起义军打得大败,关中诸军混乱。毛...[详细]
毛鸿宾(生卒年不详),北魏末年关中地方武装首领,北地三原县(今陕西三原县)人。其家世代为地方豪绅,家资巨万,祖辈为官。毛鸿宾生得体貌魁伟,面黑多须,能骑善射,行为放荡。孝昌三年(527),北魏派在关中镇压万俟丑奴起义军的将领萧宝寅兵败,毛鸿宾趁机与兄毛遐在北地一带聚集武装割据一方,称雄一隅。他出...[详细]
任圜(生卒年不详),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其父任茂弘,曾任西河令,驻守太原,任圜随父于任上。他生得英俊潇洒,能言善辩,得晋王李克用见爱,以女嫁他为妻。 李嗣昭任昭义军节度使,镇守泽州、潞州,任圜为观察支使。后梁开平元年(907),梁太祖朱温派遣大将康怀真率兵数万围攻潞州。晋王李克用派周...[详细]
孙枝蔚(1620~1687年),字豹人,号溉堂,陕西三原县人。其家世代为商,明末农起义领袖李自成率军入关中,他招集乡兵抵抗,遭到失败,只身逃至江苏江都经商。后专心读书,学习古诗文,遂擅长作诗。名士王士祯在扬州为官,慕其诗名,与他结交。 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举“博学鸿儒”科,他因年老不...[详细]
员凤林字悔生,号梧桐。陕西三原人。清咸丰六年(1856)中举,次年中进士,授兵部主事。因父母年老,请假归家奉养,先后讲学于耀州(今耀县)、华州(今华县)和咸阳各书院。 同治初年,陕西回民起义。员追随官府说服百姓捐助镇压回民军饷,清廷奖他员外郎衔。多隆阿率军入关中镇压回民起义,召他任参军,随行...[详细]
张宝泉(1901~1928)字仲苍。陕西三原人。1915年入三原渭北中学,后转学陕西省立三中。在西安上学期间,因兵荒马乱停课达一年之久,使他十分苦闷,于1920年毅然奔赴天津,考入南开中学。五四运动后的京、津,新思潮风起云涌,青年学生思想极为活跃,张深受影响。1922年加入共进社,随后又加入中...[详细]
张原(?~1524年),字士元,明代官吏。三原(故治即今陕西三原县)人。武宗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就职后疏陈“汰冗员、慎工作、禁贡献、明赏罚、广言路、进德学”六事。他指出,百姓的贫困由于各级官吏横征暴敛及太监强迫贡献。而贡献的名目繁多,且美其名曰:“孝顺”。太监们从百姓中索...[详细]
邹子良(1879~1914)名炎,字子良。原籍甘肃宁州(今甘肃宁县),寄居陕西三原,遂以三原为籍。少年时家贫,给某富家作书童。在送主人之子去私塾读书时,常偷听塾师讲课,竟能借书诵读。这位塾师见他聪慧过人,力劝其主人供他读书。邹在主人的帮助下,数年后考取童生,又被资助赴日本留学,在日本加入中国同...[详细]
孙皓晖,共和国同龄人,生于陕西三原,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有与同时代人相同的基本经历与阶段归宿。曾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获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的专家。1993—1997年,基于对中国原生文明的思考,完成136集《大秦帝国》文学剧本的创作,同期开始《大秦帝国》的案头准备。1998年后...[详细]
于彭,字仲岑,陕西省三原县人,1916年农历九月九日出生。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之子。台湾“外交部”官员。 金陵大学肄业,英国爱丁堡大学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研究员。著有《不承认主义在国际法上之地位》(英文)。在台湾历任“外交部”专员、专门委员,“情报司”副司长、简任秘书兼“国外经济文化...[详细]
于望德(1910-?)陕西省三原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长子。早年赴英国留学,先入爱丁堡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后入伦敦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 曾任国民党英国爱丁堡支部书记。返国后历任重庆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国民政府行政院县政计划委员会法制组专门委员,经济会议政务组副主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参事。后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