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铁桥,男,汉族,1922年12月出生,山东省庆云县人。大专文化。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二等一级革命伤残军人,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享局级离休干部,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6月25日8时35分在华东医院不幸逝世,享年92岁。...[详细]
周长芝,女,汉族,1968年12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彭城养老服务中心院长。 为完成母亲“一定要照顾好那几位孤寡老人”的遗愿,周长芝辞去公职,接管了一家老年公寓,进而又开办了多家养老院,为1000多位老人建设晚年幸福家园,免费收住16位抗战老战士、26位孤寡老人,减免156位老人...[详细]
周格号乘之,峨山县双江镇人,生于1914年,1938年毕业于云南省艺术师范学校。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刚进入云南省艺术师范戏剧电影科求学,他积极从事揭露和讽刺社会黑暗腐败的文艺创作活动。他的乡土小说《耳杂》发表在北平《国闻周报》上,揭露了土司制的残暴,引起人们的注意。后被邀请参加《文艺季刊》...[详细]
周健民,男,汉族,1956年7月生,江苏连云港人,研究生学历,农学博士学位,研究员,农工党成员,199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9月参加工作。 1975.09—1978.03,赣榆县中学教师 1978.03—1982.02,南京大学化学系催化专业学习 1982.02—198...[详细]
周静溪,名传性,峨山县双江镇人,清朝同治6年(1867年)冬月26日生,1950年8月27日卒于昆明,终年83岁。 周静溪于光绪丁酉科中了举人,据《新纂云南通志》记载:“光绪季年,科举既停。为士子出身计,本省曾于光绪丁未及宣统庚戍两年,保送举人及五贡之优民者入京考试,其取录者仍以京官或分发各...[详细]
周於礼(1720年—1779年),字绥远,号立崖,又号亦园,峨山县双江镇人,1747年考取乾隆丁卯科举人,1751年又中了辛未科进士。 周於礼中了进士后,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转任江南道御史,后又升迁为鸿胪寺少卿、通政司参议、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在奉命入内阁典章时,因手腕疼痛难于执...[详细]
周汝钧(1858-1906),名常俭,字约存,别字节生,号省斋。番禺县慕德里司南岗乡(今属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南岗村)人,自幼天资颖悟,读书过目成诵。曾在学堂专课三年,光绪八年(1882)中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中进士,官刑部主事。 1895年周汝钧在北京参与成立强学书局,也称强学会,是...[详细]
邹云龙,男,汉族,江苏灌南人,1916年4月出生,1941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历任灌云县区民兵大队长、区联防主任、区长,寿县县委副书记兼公安局局长、舒城县公安局局长,六安专区公安处副处长,治淮委员会工程总队政治部主任,淮北煤矿筹备处副主任,淮北煤炭基建局党委书记...[详细]
鲍令晖(生卒年不详),她是南朝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学家,是著名文学家鲍照之妹。鲍令晖代表作有《香茗赋集》、《拟青青河畔草》、《客从远方来》、《古意赠今人》等;曾有《香茗赋集》传世,今已散佚。但是关于鲍令晖的生平绝少史料记载。 人物生平介绍 据钟嵘《诗品》载,鲍照有一次曾对孝武帝刘骏说:“臣...[详细]
卞赓(1850-1906) 字虞卿,因排行第三,人又称卞三,清末武状元。故居在灌云中正街。卞赓幼时,即不喜文墨,乐意武行,经常耍刀弄棒,到处拜师学艺。稍大后,更是一心练武,以期求得功名。当他考中武举后,又决意进京,参加会试以争夺状元。光绪十八年(1892),他如愿以偿,一举夺得状元。 ...[详细]
陈百川(1867-1946) 名锡朋,号百川,灌云县白蚬乡陈楼人,清末廪生。辛亥革命前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农学系。在日学习期间,参加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同盟会,为推翻满清帝制做过不少工作。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苏省参议会议员,为灌云县建治尽过筹划之力。为振兴家乡教育,回乡与晚清创办三育小学堂的方小兰合...[详细]
陈东明(1903-1986)字汝启。灌云县界圩乡人。少时就读于灌云县第一、第二高等小学,后入省立十一中学、南京正谊中学读书。民国15年(1926)年任私立五三小学校长,因同情、支持革命,于16年被迫辞职。民国19年,任三星小学校长。民国21年,为掩护革命干部转移,再辞校长职务。民国22年,国民党...[详细]
丁莲峰(1851~1915)字莲年,灌云县板浦人,清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拔贡生后钦赐举人,时为海州知名学者,在经学、史学方面均有造诣。因受康梁变法影响,思想开明先进,力主废科举、行新学。时邀板浦地方有声望之绅董。会同有识之士研讨新旧学制之利弊,共识地方兴旺发达必以新学为导,深得官私鼎力支持...[详细]
董开基(1867-1911) 灌云县下车乡董艞村人,辛亥革命烈士。辛亥革命前,曾充任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部下镳师兼教习,亦曾在驻镇江清军统领、缉私营督带徐宝山手下任管带(相当于营长衔)。 清宣统三年(1911),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首先在武昌发动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后,人心大振,继...[详细]
方楚湘(1878~1946)灌云县板浦人,家境贫寒。19岁起,屡试未成,乃转向新学,得亲朋之助,曾就读于杭州西子湖畔蚕学馆。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受张锡庚之嘱,购湖桑条3000枝,植于伊芦山麓之张庄,后省、县举办蚕桑事业,植湖桑若干于板浦北郊,终未果。光绪三十二年在乐群学堂任教数月;光绪三...[详细]
赫连勃勃(381~425年),匈奴族人,十六国时期大夏国的创建者,公元407~425年在位。后魏明元帝拓跋嗣曾命他改名为“屈孑”,意思是地位卑下。后来,当他自立为大夏天王时,才改姓赫连氏。领三交(今陕西榆林县境)五部鲜卑族二万多户,镇朔方。 勃勃胸有大志,骁勇善战,且谙用兵策略。他想建立起自...[详细]
江问渔(1885~1961) 名恒源,字问渔,又号蕴愚,以字行。生于灌云县板浦盐河西江庄(原名墎廊生,现属东辛乡尤庄村),是著名的职业教育家。 问渔少时家贫,但读书刻苦,16岁即考中秀才,19岁,考进省立师范学堂(后改为江苏两级师范),两年后,进本校优级师范学师范博物科;毕业时名列第一,被...[详细]
兰茂(1397~1476)明代医药家。字廷秀,号芷庵,别号和光道人。昆明市嵩明县人。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少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终身隐居-乡里,采药行医,潜心著述,设馆授徒,人称"小圣"。著有《玄壶集》、《鉴例折衷》、《经史余论》、《韵略易通》、《止庵吟稿》、《安边策条》、《声律发蒙》、《医门挈...[详细]
梁有昭(1916~1980),广东新兴县人,民国5年(1916)生。1939年,他毕业于广东中山大学制革专业,经学校推荐,参加“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以下简称工合)。在“工合”的日子里,他先后被派往上海、江西、广东、贵州等地方事务所担任组织生产的任务,1942年被授予工程师职称。1946年,他被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