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记(1903-1949),福建省云霄县和平乡上坂村人。1903年4月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活动,时为闽南游击队的接头户,在救治伤员、传送情报、安排宿营、购买物资、护送人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49年1月27日被“清剿”的国民党军保安队抓捕,随后活埋在望安山,壮烈牺牲。...[详细]
吴金成(1916-1943),福建省云霄县下河乡金坑村人。1933年1月参加革命,参加了开创闽南饶和浦(饶平、平和、大浦)游击区的斗争。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南游击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历任闽南红军独立三团独立营战士、班长、排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红三团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二支队四团二...[详细]
吴金荣(1907-1949),又名吴金叶,福建省云霄县下河乡车圩村人。1937年7月参加革命,任闽南红军独立三团战士,参加了闽南游击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红三团改编为新四军,于1938年初北上抗日,先后在新四军二支队四团二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和含抗日游击纵队、新四军七师20旅等部任职...[详细]
吴坤英(1917-1942),福建省云霄县下河乡车圩村人。1937年11月参加革命,任闽南红军独立三团战士,参加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红三团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二支队四团二营战士,新四军和含游击纵队一营三连二排副班长。1942年3月在安徽省和含抗日根据地反“清乡”战斗中牺牲。...[详细]
吴连福(1924-1949),福建省云霄县下河乡曲溪村人。1945年3月参加革命活动,为闽南游击队的接头户,长期为革命队伍和地下党组织提供帮助,在救治伤员、传送情报、安排宿营、购买物资、护送人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49年受命前往平和县送信时,被国民党平和保安团抓捕后杀害,壮烈牺牲。...[详细]
吴茂章(1925-1950),又名蔡茂章,福建省云霄县东厦镇埭洋村人。1948年10月参加革命,为闽南游击队战士,参加了解放闽南地区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任116师348团一营二-士。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于1950年10月赴朝参战。同年11月在朝鲜云山战斗中牺牲。立小功...[详细]
吴鸣皋(1888~1947)字鹤双,庆云县崔东南村人,书画家。吴鸣皋出生于富裕家庭,天资聪颖,性情狷介,不拘小节,受业于书画名家刘业村,得其真传,书画技艺较有名气。壮年时,吴鸣皋游历京、津各地,广交名流,画艺水平日渐精湛。中年后,吴鸣皋归居乡里,无棣、盐山、沧县、乐陵、阳信等地慕名求画者络绎不绝...[详细]
吴清河(1908-1949),福建省云霄县和平乡上坂村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活动,时为闽南游击队的接头户,在救治伤员、传送情报、安排宿营、购买物资、护送人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49年4月在溪角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军保安队杀害。...[详细]
吴清流(1918-1939),福建省云霄县下河乡曲溪村人。1933年参加革命,参加了开创闽南饶和浦(饶平、平和、大浦)游击区的斗争。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南游击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历任闽南红军独立三团战士、班长、排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红三团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二支队四团二营排长。1...[详细]
吴瑞添(1930-1948),福建省云霄县下河乡梅林村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活动,系闽南游击队的接头户,长期为革命队伍和地下党组织提供帮助,在救治伤员、传送情报、安排宿营、购买物资、护送人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48年9月在车圩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军保安团杀害,壮烈牺牲。...[详细]
吴双顺(1929-1948),福建省云霄县和平乡棪树村人。1947年5月参加革命斗争,时为闽南游击区乌山游击队战士,参加了闽南游击根据地的反“清剿”游击战争。1948年6月在漳浦县湖西与国民党军保安团的战斗中牺牲。...[详细]
吴顺恒(1921-1953),福建省云霄县云陵镇溪美街人。1947年9月参加革命,为闽南游击队战士,参加了解放闽南地区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第45军133师397团二营四连班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编入第46军,于1952年9月赴朝参战。1953年5月2日在攻打下勿闲北山的战斗...[详细]
武同儒(1904―1930年)云台区花果山乡武庄人。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在进步教师的启迪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思想进步。曾以漫画讽刺云台山山霸仇东山搜刮民财及县长徐伯堂的-行为。此时,云台山的山林被树艺公司霸占,禁止山民进山砍柴。武同儒、范培林组织300多人,成立“穷人会”,会集l000多...[详细]
吴行端(1924-1948),福建省云霄县下河乡梅林村人。1947年参加革命,时为闽粤赣边区纵队闽南第八支队四大队秘密联络员,参加了闽南粤东边区游击根据地的反“清剿”作战和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48年10月在车圩大金山战斗中牺牲。...[详细]
吴永德(1930-1948),福建省云霄县下河乡七高磜村人。1946年参加革命斗争,时为闽南乌山游击队班长,参加了闽南粤东边区游击根据地的反“清剿”作战和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48年在攻打梅林乡的战斗中身负重伤,由于医疗条件限制医治无效牺牲。...[详细]
吴永文(1926-1948),福建省云霄县下河乡金坑村人。1926年6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2月参加闽南抗日游击队,参加了闽南、粤东边区的抗日反顽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大规模“清剿”福建各地的党组织和抗日游击武装。吴永文随闽南党组织转入山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时...[详细]
吴永仔(1926-1949),又名吴永松,福建省云霄县下河乡七高磜村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活动,是闽南游击队的接头户,为革命队伍和地下党组织提供帮助,在救治伤员、传送情报、安排宿营、购买物资、护送人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49年2月20日在车圩筹款时被国民党保安队捕杀,壮烈牺牲。...[详细]
吴月波,1886年出生,又名静澜,孟兴庄镇白皂人。幼读私塾,后考入两江法政学堂。毕业后去上海从事反清活动。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军。1915年,受命去山东潍县组织起义,因叛徒告密,活动失败。1918年东渡日本,在东京法政大学政经系学习。1921年回国后,当选为江苏省议会议员。在许多严峻的事实面前...[详细]
吴钟(1732~1822)字弘升,回族,清代海丰县(今庆云)后庄科村人,八极拳创始人。《吴氏家谱》记载,吴氏祖籍安徽歙县,明永乐三年(1405年)因高祖吴荣特授河间府沧州盐运分司迁至河北沧州,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吴氏第六代吴师孟落户后庄科村。 吴钟为吴师孟曾孙,祖父吴玉书、父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