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涛(1907~1993年),学名静澜,云霄峛屿城外村人。自幼入学,民国15年(1926年)夏毕业于漳州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秋就读于诏安福建陆军干部学校,翌年春投考南京中央军校(第六期炮科),在校期间加入国民党特别总部为党员。毕业后历任陆军排、连、营长、汀漳公路护路大队长、省保安第七团中校团副兼自...[详细]
汤维崎(1926~1981年),原名汤跃津,云霄峛屿城外村人。自幼勤奋好学,于民国35年(1946年)考入广州大学,民国37年秋转香港达德学院继续学习。 该学院系国内一批爱国民主人士及进步文化人集中的学府,汤维崎经常接触一些进步人士,思想激进,向往革命,积极参加革命实践活动。民国38年2月,...[详细]
谭右铭(1910年12月——2015年2月14日),原名谭林,男,出生于四川云阳,1932年8月参加上海反帝大同盟,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部党委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 2015年2月14日,谭右铭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详细]
陶绍文,1955年出生在云南省马关县一个贫苦的苗族农民家庭。从小就热爱人民解放军,他先后7次要求参军,结果都因为母亲不赞成而未能如愿。后来终于他说服了母亲,实现了他多年夙愿。 陶绍文入伍后,被分配到尖子班当机 射手。他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他勤学好问,苦练军事技术,每次射击成绩都...[详细]
王复生(1896~1936)名濡廷,字涵万,化名甄海,亦称振海。云南(今云南祥云)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当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主持北大图书馆,组织翻译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王与罗章龙、李梅羹等参与其事。在李大钊革命思想的影响和熏陶下,他们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且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详细]
王弘祚(?~1674年),字懋自,祖籍陕西三原县,后迁居云南永昌(今云南省保山县)。明崇祯三年(1630)成举人,累迁蓟州知州,擢户部郎中。奉令在山西大同督催军饷,遇清军入关投降。顺治元年(1644)授任岢岚兵备道,仍留大同为清军筹措军饷。二年,由总督李鉴推荐,清廷授他户部郎中。 当时,清...[详细]
王世洲,1953年出生在云南省镇康县忙丙乡马鞍山村公所一个普通农民家中。他自幼勤奋学习,刻苦用功,从小学开始一直都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1978年中专毕业后,先后在甘塘完小、县教委、县法院、县-等单位工作。生前历任法院办公室副主任、-缉毒队副队长等职,1992年6月被授予二级警司。 王世洲参...[详细]
王水成,1957年9月出生于云南省剑川县东岭乡三河村。白族。1975年1月入伍。中国共产党党员。自幼在父母和学校老师的良好教育下,茁壮成长。从读小学到初中毕业,他的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连续多年被选为班上学习委员,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和优秀共青团员。1975年,他怀着保卫祖国、报效祖国的心愿,3...[详细]
王懋廷(1898~1930)又名德三、茂廷,字正麟,化名材登,笔名正零、齐人。云南(今云南祥云)人。早年就读于大理县高等小学和中学、昆明成德中学,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怀着“科学救国”的意向,潜心研究数学、物理。192 2年后逐渐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参加了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担任法...[详细]
王西兰,原名王世兰,1924年出生于江苏省赣榆县玉河区蒋家河子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曾打短工谋生。1935年母亲去世,家境更加困难。1942年,年仅18岁的王西兰毅然辞别父亲,参加了当地区中队,后调八路军主力部队,成为一名战士。 参军后,王西兰作战机智勇敢,进步很快。1943年10月...[详细]
王英(1760~1861) 字玉魁,出生于四川省云阳县凤凰山磁庄盐场工人家庭。8岁就读私塾。13岁作云阳盐场童杂工。14岁侨居平利县。性刚直,少以侠义称著。21岁与平利秀才刘文炳侄女结-之好。刘氏幼失恃怙,由刘文炳抚养成人,婚后生王兴国、王兴麒、王兴麟、王兴隆、王兴邦五子,教子成材。清嘉庆二...[详细]
王永浑(1853— ?年),字定一,号老农、浑未贡生。所见有其年款作品最早为甲辰年(1904年),晚至民国20年阁下。王永浑工书法,擅长刻造陶印,有《印谱》2卷问世,实物仅见一枚陶印正在古玩铺,索价甚昂,后没有知下降。遗世紫陶作品多是烟斗、瓶、尊、气锅、文房器具,以篆隶真草各类书法为首要润色藻...[详细]
吴琯(1546~?),字邦燮,号中云,云霄城关人,父师旦。嘉靖间(1522~1566年)秀才,琯承家学,9岁能写文章,隆庆五年(1571年)登进士。 初任婺源县令,他一到婺源,就写“谮诉不行,强御不避,苞苴不入,关节不通”4句话贴在县衙仪门上。时朝廷推行久任法,琯任婺源县令6年,始终遵循自己...[详细]
吴健(1919~1986年),原名来水,云霄县坡下村人。父母早逝,自幼家贫,少年时给地主放牛、打工。从小性格爽朗豁达,富有正义感。 民国21年(1932年)春,刚13岁的吴健就进入中国共产党饶和埔红军开办的福成昌公司(陶瓷厂地下交通联络处)做工,经受革命道理的教育,先后将3个小弟送养亲朋戚友...[详细]
吴世霖,小名钟长,化名吴光,吴文忠,号雨生。1917年5月18日出生于云南省罗平县板桥镇一个贫农家庭里。 1926年9月,吴世霖进入罗平县板桥小学读书,在校期间,他刻苦攻读,勤于思考,品学兼优。193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板桥小学。后因家境贫困,不能继续升学,就在家帮助母亲做糕饼生意。193...[详细]
吴维扬(1877~1945年),字松士,乳名遂兴,云霄城关人。性格耿直刚毅,开朗豪放。早年上过私塾,再学医,后从事航海,往返于厦门、宁波、福州一带。由于长期在东南沿海活动,接触新事物多,思想较为激进。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国同盟会在福州组织革命党人在仓山古榕书院成立福建第一个社团...[详细]
吴显(嘉靖至万历间),字景猷,云霄城关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历官六安知州、刑部员外郎、江西佥事、广东副使。在六安时,荐修高邮宝应河堤,并植柳防护,保证邮道畅通,历时数载。其间朝廷方厉行驿禁,首辅张居正母过州治,动用驿夫800余名,显执法大加裁减,相府家奴入署责骂,并诱其登船叫女婢夺走州...[详细]
吴秀峰(1894~1970年),云霄城关人。自幼博学强记,民国6年(191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先在鼓浪屿毓德女中任教,后应厦门华侨曾氏聘请,任侨立培英学校校长。任教期间,开始钻研医学,利用教务之余,浏览医书,对《金匮要略》等经典名著悉心研读。民国15年,辞职返云,从此潜心歧...[详细]
吴永绥(1408~1482年),字晚绍,云霄城关人,幼年家境中落,长大后帮助父亲经营,恢复家业,设家塾让族中和里中子弟就读。天顺五年(1461年)夏,云霄水灾,漂溺人畜,吴募船拯救并收埋死者。次年歉收,百姓生活困难,有的饥民计谋劫夺,吴亲自找巡抚反映情况发官仓赈济,自己也拿出稻谷赈贷。成化间(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