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宰(1907~1939年),原名陈其昌,云霄城关人。少时在甄陶、浚源小学就读,后保送泉州培元中学,民国14年(1925年)从培元中学毕业,到浚源小学任教。民国15年往厦门,国民革命军北伐入闽,在厦门参加工农运动。民国16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与李联星等到漳浦马坪、丹井,以创办醒民...[详细]
陈云(1913 ~ 1955),原名陈宏骏,云城区河口镇低围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 1934 年陈云离家去香港谋生,做过纺织工人、“西厨”师。1935 年参加洋务工会。1937 年2 月,由共产党员何潮、杨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九龙塘区支部组织委员和洋务工会总支部指导员。 19...[详细]
戴辛皆(1894~1970) 戴辛皆,原名平舆,字笠,湖北云梦人。出生于书香之家。清宣统元年(1909)小学毕业后,从云梦到武汉,入武昌第一中学。民国2年(1913),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民国6年毕业后至民国17年,先后在贵州遵义及湖北宜昌、武昌、江陵等县中学任教师。 民国17年(19...[详细]
丁凶三 (生卒没有详) 民国期间建水造陶名家,他初创“淡艳”润色藻饰手法。正在白泥胚上,采取附远色彩的泥料由浅到深逐步过度,挖充泥料作画有中国传统水墨画中墨分五色的艺术效果,一时为人们所珍爱。相传。丁凶三造成一件绝品烟斗后备减惜爱,怎么也没有肯卖出,当时百姓党驻防建水的一位军民乘其没有备,放下...[详细]
翟汪(1877~1941) 翟汪,字浩廷,广东新兴人。幼时失学,稍长,参加三合会,后随土匪头目李北海,在云浮、阳春、新兴打家劫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4),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到天堂招抚,委李北海为哨官,翟汪当什长,随李北海往肇庆。宣统年间,翟汪在水师提督衙门当哨官。辛亥革命后,翟随李耀汉在云...[详细]
董宪(?-30年),东汉初期割据群雄之一。是徐州东海郡人,新朝末年组建农民军反抗王莽,活动在梁郡一带,曾斩杀新朝大将廉丹。因接受赤眉军的领导,所部被称为赤眉别部。王莽灭亡之后,董宪占领东海郡,割据自立。后依附于梁王刘永,对抗刘秀,公元30年(建武六年)二月,被汉军斩杀。 击杀廉丹 王莽末...[详细]
庾恩旸(1884—1918) ,又名泽普,别号墨江、枫渔,民国陆军中将,滇军将领,云南墨江人。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队第六期。留学日本时,参加了同盟会。 1909年2月,云贵总督沈秉堃电调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学生回滇供职,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庾恩旸与李鸿祥、谢汝翼、李根源、唐继尧、黄毓成、殷承瓛、...[详细]
庾恩锡,解放前云南省知名人士,字晋侯,台湾著名艺人庾澄庆的祖父。喜爱园林,留日期间即攻读园艺,庾家的私家园林——庾家花园现在还是云南的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庾恩旸和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系留日同学,1913年以后,长期在唐麾下担任高级军职,1918年2月在黔遇刺身亡。1920年,唐继尧爱屋及乌,...[详细]
方昌禄(1907~1934年),云霄阳下村人。幼入私塾启蒙,继而就学于村里小学堂。少年时不仅文丽字美,还有艺术天赋,对绘画情有独钟,且颖敏超人,有胆识,父母视若珙璧。后因其时云霄未有中等学校,家道小康的父母冀子成才,让其东渡台湾,出外历练。未几,考入某艺术专科学校(校名失考)。旅台求学期间,偶尔...[详细]
方凤鸣(生卒年不详),又名方齐,云霄东坑村人。于光绪年间(1875~1908年)在梁山上创立白扇会,号称“齐王”,人称之为“梁山王”。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后,漳浦沿海一带先后有英、法、意大利等洋教传入。外国传教士恃其帝国主义势力,强购土地建教堂,肆行设教传教,企图把漳浦、云霄等作为发...[详细]
方家正(明天启至清初),原名家祯,进学时避崇祯讳,改“祯”为“正”,字汝有,云霄大坑村人。父亲早逝,由母沈氏教督读书成秀才。 家正一生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只要有利于众人的事,不管耗资多少,都能尽其所能去做。崇祯间(1628~1644年),先后捐资建造虞古(今平和新圩)、官津(亦称黄堵)、树洞...[详细]
方劝(生卒年不详),云霄溪塘村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与云霄下曾村李少闵(敏)、漳浦杜浔卢茂同拜提喜为师,加入天地会,成为提喜嫡传弟子和首批会员。翌年,方劝传陈彪入会,亦师提喜(后陈彪引平和严烟入会,再由严烟至台湾传林爽文)。 乾隆三十三年三月,方劝参与漳浦卢茂、林咸、何哲等组织的天...[详细]
方邵安(1883~1960年),字景袁,号筱庵、今吾,云霄城关人。幼家贫,7岁就读于进士林镇荆之弟林亦楼,家中时常断炊,课本靠自己抄录,林见他勤奋好学,常给予资助。光绪三十年(1904年),院试录为生员,开始设塾授徒维持生计。民国初年,方邵安受聘为甄陶、阳霞、孙坑等小学的教师。民国11年(192...[详细]
方圣徵(1885~1940年),字纪周,云霄城关人,祖居溪边埭村。福建全闽师范学堂毕业。曾任官立两等小学校长、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国会议员、-顾问等职。父方德容(原名歆),年轻时为木匠,后改事“北船”搬运装卸,兼做买卖,为云霄废厅建县后首任商会总理。 方圣徵生长于清末,受变法维新思潮熏陶,思想...[详细]
方同柏(1883~1934年),又名锦江,云霄城关人。年轻时敢作敢为,富有正义感,乐施好善,经常接济和资助穷苦人家。 民国4年(1915年),方同柏与石守义、梁云章、柳凤信、吴有容等成立反帝爱国团体,开展反帝、反封建统治的宣传。民国8年“巴黎和会”后,多次在城关参与--,上街演讲,教唱《五九...[详细]
云南新平人。彝族。1949年参加“边纵”游击队。1954年荣立三等功。1956年-1959年在解放军第3预科学校和昆明陆军步兵学校学习。毕业后任排长、副指导员、干事、科长、团副政治委员、军直处长。1979年率部参加自卫反击战,后到北京政治学院学习深造。后任昆明军区总医院政治委员。1994年退役。...[详细]
方锡畴(1900~1973年),云霄东坑村人,幼读私塾,13岁离家到厦门鼓浪屿英华书院就读。民国10年(1921年)考入福州协和大学。民国13年7月毕业,赴美国爱阿华州立大学深造,先攻生物,后改化学。在美期间边读书边担任助教,并从事科研工作,先后在爱阿华州《自然科学》杂志发表《木糖的利用》、《丁...[详细]
方宗熙(1912~1985年),又名少青,云霄城关人。民国22年(1933年)厦门大学预科理部毕业,民国25年生物系毕业,留校任助教。民国27年到印尼巨港中华学校任教,募捐支援国内抗日战争。印尼被日本侵占后隐居躬耕。抗日战争胜利,到新加坡华侨中学任教。民国35年夏,参与中国民主同盟马来亚支部创建...[详细]
范普权(1901~1991) 原名范则博,庆云县板营村人。范普权出生于贫农家庭,9岁入私塾读书,1925年考入庆云县城高级小学。1927年,范普权考入河北省立第九(泊镇)师范学校,积极参加-。1931年,范普权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学校党支部成员、学生自治会主席,成立“读书会”,组织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