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寔(?--371年):代国第32任皇帝、代国末任皇帝(北魏追封)。谥号“献明皇帝”,也称“献明帝”、“代献明帝”或“代末帝”。他是鲜卑索头部首领、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子,初封“世子”。 公元371年春,长孙斤谋反,刀弑代王拓跋什翼犍,拓跋寔格挡时受伤,并诛杀长孙斤。 公元371年五月,拓...[详细]
拓跋俟(公元?年—公元105年),代国第八任皇帝,谥号“元皇帝”,史称“元帝”或“代元帝”,公元55年至公元105年在位。 他是北魏追尊的第八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领袖,其事迹不详,《魏书·序记》仅载其名,有研究认为,拓跋珪追尊的早期始祖,单名者大多为杜撰。...[详细]
拓跋祯,拓跋干之子,通解诸方之语,便骑射。世祖时,为司卫监。从征蠕蠕,忽遇贼别部,多少不敌,祯乃就山解鞍放马,以示有伏。贼果疑而避之。 高祖初,赐爵沛郡公。后拜南豫州刺史。大胡山蛮时时钞掠,前后守牧多羁縻而已。祯乃设画,召新蔡、襄城蛮魁三十余人,祯盛武装,于州西为置酒,使之观射。先选左右能射...[详细]
城阳王拓跋长寿,景穆帝拓跋晃之子,皇兴二年封,拜征西大将军、外都大官。出为沃野镇都大将。性聪惠,善抚接,在镇甚有威名。延兴五年薨,谥康王。 长子多侯,早卒。 次子元鸾,字宣明。始继叔章武敬王元彬,及兄卒,还袭父爵。正始二年薨,时年三十八。赠帛六百匹,诏中书舍人王云奉旨临吊,赠镇北将军、冀...[详细]
拓跋贷(前?年—前175年),代国第二任皇帝,谥号“节皇帝”,史称“节帝”或“代节帝”,公元前204年至公元前175年在位。 他是北魏追尊的第二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杰出领袖,其事迹不详,《魏书·序记》仅载其名。...[详细]
拓跋诘汾(公元?年--公元220年),谥代国第十四任皇帝。号“圣武皇帝”,史称“圣武帝”或“代圣武帝”,公元213年—公元218年在位。 他是北魏追尊的第十四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领袖,前任首领拓跋邻之子(一说,其谥号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称帝时所追加的)。其子:代国神元皇帝拓跋力微(174—2...[详细]
拓跋伏罗,太武帝拓跋焘之子,太平真君三年受封晋王,加任车骑大将军。后来,拓跋伏罗统领高平、凉州各军讨伐吐谷浑君主慕利延。军队到达乐都,拓跋伏罗对各将领说:“如果走正路,恐怕军队的声势先传出去,他们必定会远逃。如果潜伏军队出其不意,这是邓艾擒获蜀将的计策。”各将领都感到为难,拓跋伏罗说:“率领军队...[详细]
拓跋盖(公元?年--公元180年),代国第十一任皇帝。谥号“僖皇帝”,史称“僖帝”或“代僖帝”。公元159年—公元180年在位。 他是北魏追尊的第十一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领袖,其事迹不详,《魏书·序记》仅载其名,有研究认为,魏道武帝拓跋珪所追尊的早期始祖,单名者大多为杜撰。...[详细]
拓跋干,拓跋纂之弟,拓跋仪之子。机悟沉勇,善弓马,少有父风。太宗即位,拜内将军、都将,入备禁中。太宗出游于白登之东北,干以骑从。有双鸱飞鸣于上,太宗命左右射之,莫能中。鸱旋飞稍高,干自请射之,以二箭下双鸱。太宗嘉之,赐御马弓矢金带一,以旌其能。军中于是号曰“射鸱都将”。从世祖南巡,进爵新蔡公。高...[详细]
拓跋观,(?-公元前130年),鲜卑族。北魏追尊的第三位师祖,代国第三位皇帝。 公元前175年,拓跋观继位。为鲜卑族领袖,估计在位期间约相当西汉后期,其事迹不详,仅《魏书·序记》有记载其名。 公元前130年,拓跋观去世。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称帝时谥号“庄皇帝” ,史称“庄帝”或“代庄帝”。...[详细]
拓跋翰,拓跋什翼犍的第三子和嫡次子,母昭成皇后慕容氏,封秦王,谥号明。子拓跋仪、拓跋烈。后娶其寡嫂贺兰氏(拓跋珪母),生拓跋觚。《魏书·列传三》称拓跋翰去世于代建国十年(公元347年),但由于他的父母在341年才结婚,此记载很可能有误;而且,按《魏书·列传三》的另一记载“秦明王翰,昭成皇帝第三子...[详细]
拓跋晃(428年—451年7月29日),鲜卑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长子,母夫人贺氏,北魏宗室。 延和元年(432年),拓跋晃被立为皇太子。太武帝率军攻打北燕时,命拓跋晃留守处理尚书省事务。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攻打北凉,拓跋晃留京总理朝政,由宜都王穆寿辅佐。不久随太武帝攻打柔然。 太...[详细]
拓跋胡儿(?―463年),景穆帝(追谥)拓跋晃之子,文成帝拓跋濬的弟弟,生母为椒房尉氏。 和平四年(463年)去世,死后追封为乐陵王,赠征北大将军,谥号康王。因拓跋胡儿无子,献文帝以拓跋胡儿之兄汝阴王拓跋天赐的第二子拓跋永全为后,袭封其爵,后改名为拓跋思誉。...[详细]
拓跋机(公元?年--公元159年),代国第十位皇帝。谥号“定皇帝”,史称“定帝”或“代定帝”,公元114年—公元159年在位。 他是北魏追尊的第十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领袖,其事迹不详,《魏书·序记》仅载其名,有研究认为,魏道武帝拓跋珪所追尊的早期始祖,单名者大多为杜撰。...[详细]
拓跋建,景穆帝拓跋晃及南安隐王拓跋余之兄弟。 拓跋建于太平真君三年(442年)被封为楚王,。正平二年(452年)改封广阳王。同年广阳王薨,以“简”为谥,是为广阳简王。 拓跋建其子拓跋石侯袭其爵位。死后以“哀”为谥,是为广阳简王。...[详细]
拓跋寔君(?-376年),一作拓跋实君 ,鲜卑族,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庶长子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伯父。 拓跋寔君禀性愚昧,残忍无仁道。建国三年(340年),拓跋什翼犍将新归顺的百姓分成南、北二部,各自设置大人监察,拓跋寔君负责监察南部。 当初,拓跋什翼犍因弟弟拓跋孤推让君主之位给他...[详细]
拓跋窟咄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之子、道武帝拓跋圭的叔父。拓跋什翼犍死后,苻洛认为其年长,逼他迁徙至长安,苻坚礼待他,教他书学。后因叛乱便随慕容永东迁,慕容永以他为新兴太守。 拓跋什翼犍死后,苻洛认为其年长,逼他迁徙至长安,苻坚礼待他,教他书学。后因叛乱便随慕容永东迁,慕容永以他...[详细]
拓跋侩(公元?年--公元209年),代国第十二任皇帝。谥号“威皇帝”,史称“威帝”或“代威帝”,公元180年—公元209年在位。 他是北魏追尊的第十二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领袖,其事迹不详,《魏书·序记》仅载其名,有研究认为,魏道武帝拓跋珪所追尊的早期始祖,单名者大多为杜撰。...[详细]
西魏恭帝拓跋廓(537年―557年),鲜卑族,汉名元廓,西魏文帝元宝炬第四子,西魏废帝元钦异母弟,南北朝时期西魏最后一位皇帝,554年―556年在位。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授予太学助教。西魏恭帝三年(557年),掌握军事大权的宇文护废掉西魏恭帝,立宇文觉为帝,建立北周政权,西魏灭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