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宗政(1164—1220年),字德夫。绛州(山西新绛县)人。南宋名将。岳飞部将孟林之子,少从父抗金,随军徙居随州枣阳(属湖北),自幼豪伟,有胆略。 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孟宗政被任命为枣阳县令,后任京西路钤辖驻守襄阳。金将完颜董犯襄郢,宗政率众据险游击,夺其辎重。 ...[详细]
牛明智,山西省芮城县人,一九三七年参加山西抗敌决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武乡县游击第三大队政治指导员,山西游击第二团营政治教导员,八路军一二九师太岳纵队决死第一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大岳军区第四十二团政治委员,华北野战军第十五纵队四十四旅政治部主任,第十八...[详细]
毌丘甸(guan qiu dian)(?-255年),字子邦,三国时期河东闻喜人(今山西.运城.闻喜),镇东将军毌丘俭之长子,三国时曹魏官员,为治书侍御史。曹芳被司马师逼迫退位后,促使父亲毌丘俭叛乱,并发兵离开洛阳,但不久便被杀害。 生平 毌丘甸有名于洛阳。253年,齐王曹芳被废,毌丘甸...[详细]
孙楚(1890—1962),字萃崖,山西解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1914年从阎军的见习排长一直提升到1928年时的33师师长。阎锡山未经国民革命军中央委员会同意,私授孙楚等三人为上将军衔。孙楚是第一个与北方红军交手的阎军将领,在临县黄河一线阻击红军东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楚升任...[详细]
王光,女,1920年生,山西运城人,出身于贫苦家庭,从小被卖到地主家做丫头,因不堪屈辱而逃离虎口。后被一家好心人收为养女,并有了读书的机会,先后就读于运城女师附小和运城中学,接受进步思想。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散发传单,书写标语,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进行抗日宣传,经常出...[详细]
王海青,1911年生于山西省芮城县杨家庄村。他本姓杨,在幼儿时期即给王家庄舅父家承嗣,取名王海青。1930年他在运城山西省立第二中学读书时,因闹-被开除,后又到绛州中学。王海青毕业后因父母双亡,无力继续求学,经同乡尚因培介绍,到太原的山西烟酒统税局当职员。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曾受晋绥...[详细]
王兰麟,成都军区原副参谋长。 王兰麟是山西运城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生涯中,他历任大队长、团长、军分区司令部参谋长、晋西北雁门军区司令部参谋长、旅参谋长、师参谋长、西南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军参谋长,第一高级步兵学校训练部长、校长,军事学院和军校部副部长兼高等军...[详细]
薛崇简,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生年不详,当在唐高宗开耀元年,垂拱四年之间(681-688), 唐玄宗开元12年(724)九月二十三日,卒于袁州,时年约在43-36之间。薛崇简以太平公主之子封郢国公,拜太中大夫,司礼丞,转赞善大夫历尚辇奉御、卫尉少卿、加封银青光禄大夫,徙封燕国公。景龙四年,...[详细]
薛端(约516~558年) ,原名沙陁,宇文泰让改名端,字仁直。西魏、北周时大臣。祖籍河东汾阳(今山西万荣县境),其祖父时迁居冯翊夏阳(即今陕西韩城市)。薛端少年时专心读书,不慕功名。北魏孝武帝元修即位时,司空高乾推荐薛端为参军,并赐爵汾阳县男。他见当时北魏的政局动荡,战乱不止,无心从政,即弃官...[详细]
薛鸿林(1905—1953),字春生,山西芮城县西垆村人。 薛鸿林17岁考入山西省第二中学。20岁考入太原工专学校。毕业后,由山西省政府保送到日本工业大学硅酸盐系学习。在留学期间,曾有两项发明创造(自动阀门、自动闸门),受到日本天皇的嘉奖,列入日本发明创造特许史册。从此,他就将发展实业,振兴...[详细]
薛驹,(1922 — )山西运城人。1936年秋就读于上海中学。1938年上半年参加上海学生救亡协会,同年12月,在上海南方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大同大学学习。期间任上海党组织学委中学区委委员、区委书记,组织领导上海学生进行各种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4月,由上海党组织派赴...[详细]
杨文安(1912—1967)原名杨辂。山西省芮城县人。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山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一九三九年参加山西新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游击第三支队队长、副支队长、支队长,保安第二区一支队营长,山西新军暂一师第三十六团副团长,山西新军教导大队大队长,中国人民抗日...[详细]
姚令言(?—784),唐朝时期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人。姚令言年少时应征入伍,始初属泾原节度使马瞵府,经积累战功上任金吾大将军同正,为衙前兵马使,后改任御史中丞。 建中年间,孟睥担任泾原节度使期间,非常欣赏姚令言,认为其是难得的将帅之才,多次提拔和推荐姚令言。孟睥回京任职后,姚令言被任为四方...[详细]
原芜洲(1903~1973)山西河津人。幼时在私塾和教会学校读书,15岁父亲病故后,家庭无力供他继续上学。他勤奋刻苦,第二年考上官费资助的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年期满,又考入山东曲阜大学预科。这时,他失去官费资助,家中又无钱接济,只读了一个学期就-退学;曾四处谋职,想积攒继续求学的费用。先在...[详细]
张汉民(1903~1935)化名田慎颐。山西稷山人。幼读私塾。1920年春考入新绛县中学。1924年西渡黄河,到陕北安边堡杨虎城创办的教导队学习军事,后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炮兵营副营长。192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随杨部南下关中,驻守三原,同直系军阀刘镇华部作战,配合西安的反围城斗争...[详细]
张世珍,别名张卓吾,生于1905年8月1日(清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初一)。山西闻喜人,原名张卓吾,以字行。北方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毕业。获颁二级解放勋章。 1932年3月出任第73师(兼师长傅作义)第210旅(旅长叶启杰)第420团(团长薄鑫)第1营第4连上尉连长。 1933年6月调任第...[详细]
安志藩,原名安国屏,1911年4月生,山西省新绛县人。1935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法学院。1935年3月参加党的秘密外围组织中国互济会(当时为赤色互济会),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北平市委总交通,山西省委交通,中共北方局交通科长,中央组织部二科干事、副科长,1941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详细]
陈茂,河东猗氏人。生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薨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 家世寒微,质直恭谨,为州里所敬。高祖为隋国公,引为僚佐,遇待与李圆通等。每令典家事,未尝不称旨,高祖善之。后从高祖(杨坚)与齐师战于晋州,贼甚盛,高祖将挑战,茂固止不得,因捉马鞚。高祖忿之,拔刀斫其额,流血被面,...[详细]
陈玉芳 女,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临晋镇代村妇代会主任、临晋镇博达学校校长,1957年1月出生,1987年7月入党,中专文化。 陈玉芳同志从1990年开始收养孤残儿童,坚持以厂养校、举家助学,身背百万欠债却始终不离不弃,共义务收养59名孤残儿童。2003年,陈玉芳同志创办了面向寒门子弟,集小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