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良(1883~1954)高阳庞口村人。青年时代涉足商界。1913年他看到经营颜料有利可图,便为德国德孚洋行代销颜料。随着布业的发展,所需颜料不断增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颜料来源断绝,价格猛涨,由于他有存货而获利10余万元。 1919年与孙月亭、杨爱卿等集资开设合记颜料店和合记工厂,除包...[详细]
李蔺田,男,汉族,1917年1月6日出生在河北高邑县。1938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就读于北京汇文中学(高中),1934年创办北平进步文艺刊物《化石》。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同年参加一二九-。后随清华南下转入湖南长沙联合大学(清华)。1937年肄业于北京清华大学。...[详细]
刘霦(生卒不详)字潜夫。高阳边渡口村人。清顺治三年(1646)中进士,初任河南武陟县令。武陟战乱初平,民未举业,百废待兴。他招抚流民,劝勤农事。决河引水抗旱,恢复农业生产,全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未久调任陕西文县令,在任期间翻新文庙,续修县志。废除滥设祠庙以醒民智,为举第者勒石以倡学风,立八股之法...[详细]
刘安元(1927~2001年)高青县唐坊镇和店村人。原南京军区政治委员,中将军衔。早在学生时期刘安元就接受抗日救国的进步思想,1943年初参加当地抗日青年救国会,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高苑县和店村党支部书记,山东军区七师二十团一营文书等职...[详细]
刘昌义(1905~1994)高阳人。曾入西北军洛阳军官学校受训,1924年10月参加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后加入反蒋战争。1933年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三师师长名义组织抗日武装。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组织抗日义勇军,不久改编为第一战区豫北抗日游击队。1940年春被日军包围,...[详细]
刘德懋(1912~1993)曾用名刘俊衡。高阳季朗村人。1930年2月加入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1933年7月参加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8年9月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任抗大第三大队卫生所所长,抗大第三团卫生处副主任、主任。1941年5月起历任新四军抗大第...[详细]
刘峰(1923~1979)原名刘采峰。新城(今高碑店)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开始从事摄影工作。历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摄影干事,晋察冀野战军四旅摄影组组长,晋察冀野战军二纵队、北岳军区、察哈尔军区摄影股股长,晋察冀画报社、华北画报社摄影记者。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详细]
刘和贵(1910—1974年),乳名那圣,波莲区和绵村人。刘教英(1911—1981年),乳名妚教,皇桐区和伍村人。他俩都是临高木偶戏著名艺人。 和贵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9岁入私塾,读了3年,因家贫辍学,到美鳌村舅父家牧牛。他禀性聪颖,又爱唱木偶戏,被戏班主雷华看中。班主邀他学演小生。当时他...[详细]
刘季三(1906—1975),号松荫,晚年又号老桂山房老人。山东诸城(今高密市)人。 刘季三出生于世医之家,幼年从父习医,20岁独立行医。1935年后定居于青岛,悬壶济世,兼以著述讲学。青岛解放后,继续行医、讲学,1955年7月青岛市中医院成立,任院长。 刘季三曾任青岛市科协常委,九三学...[详细]
刘民英(1920~1989)高阳人。1938年1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中军区独立团卫生队内科主任,后方医院外科主任,团卫生队队长,分区卫生处医务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中军区卫生部医务科科长,国际和平医院院长,华北医科大学教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详细]
刘瑞芬(1894~1966)回族。新城县(今高碑店市)新城镇南关人。13岁拜本县东加录村高福、邱辛庄村朱福贵为师学戏,19岁出科,即跟随老艺人王瑞投班登台演戏。曾先后加入东德盛和、西德盛和、华盛和、宝盛和、福盛和、信盛和、永盛奎、人和班演戏多年,经常活动在保定四周的30多个县。在山西省和黄河两岸...[详细]
刘瑞庆,1935年5月生,广东高要人。曾用名刘为森。1955年12月入党。1953年6月参加工作。初中文化。 1953年6月参军,为某部迫击炮-士、副班长、班长。1957年1月复员回乡务农。1958年4月为金利煤矿工人。1958年5月为广东肈庆马安煤矿工人。1960年任马安煤矿金山区副场长。...[详细]
刘义发,男,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8年8月在高唐城关修配社参加工作,1964年10月至1971年9月在高唐县砖瓦厂担任会计,1971年9月至1973年12月在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建筑系学习,1...[详细]
柳垣(1921~2007)原名李厚垣。高阳人。1938年2月参加人民自卫军,任独立团第一连政治指导员,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入延安八路军军政学院学习,后任第三五九旅七一八团教育干事。1945年任第七一八团三连政治指导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第七一八团政治处宣教股股长,参加了中原突围。...[详细]
刘泽华(1910~1968)新城(今高碑店)刘庄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年时期追求进步思想,擅长用文艺作品宣传革命思想,在新城县知识界中知名度很高。1936年“一二·九”-时,积极投身于天津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回到家乡,经刘佩荣介绍参加革命。历任冀中河北游击...[详细]
李宗侗(1895~1974)字玄伯。高阳庞口村人。父亲李焜瀛曾任清朝户部侍郎。李宗侗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1921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大、中法大学教授及国立工业专门学校代校长。1924年因抨击北洋政府被通缉。1927年任国民政府注册局局长。1928年3月任农矿部参事,后任国民党北平政治分会委员...[详细]
马三峰(约1820~1890)原名马大河、马瑞河。高阳教台村人,后过继落户到安新县端村。马三峰师承大城木板大鼓艺人田东文,自幼习唱木板大鼓-子书,久负盛名,演唱泼辣奔放,风趣横生,人们笑赠绰号“马三疯子”,晚年艺名“盖京南”。他通音律,能操琴,还爱唱坐腔老调梆子、昆腔戏等,他不仅巩固完善了木板大...[详细]
马士修(1903~1984)高阳人。1923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5年毕业于法国加恩大学理学院,后获该校数学硕士、国家物理学博士学位。曾在法国潘加赉学院研究理论物理。1935年回国,曾任北平(今北京)中法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北平师范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工业学院教授、工程光学系主任。...[详细]
马祥云(1830~1920)字龙图。高阳北归还村人。清同治七年(1868)其父有病,马祥云日侍于侧,遂研习医术,成效日著。是后,求诊者络绎不绝。就医者或家贫、或病剧,难以往返,即留养于家,饮食药饵均给之,至病愈才去,不取分文。一生宽厚待人,施不图报,只以医术闻名四乡。尤以外科手术最为精湛,特别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