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风(1930—2000) 南蓢大车村人,出生于上海,父亲林蓬洲是旅美华侨,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曾把自己在美洲经营的农场和商店变卖,除留下小部分用作投资上海大中华胶鞋厂外,其余捐赠支持革命,被国民党政府委任为中央筹饷委员。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沦陷前夕,举家回到家乡大车定居。民国36年(19...[详细]
1956年出生,中山人。上海歌剧院常任指挥、国家一级指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1983年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在德国萨尔州国家歌剧院、美国德克萨斯室内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和浙江、山东、深圳、西安、台湾台北等多个省市的交响乐团担任指挥。举办交...[详细]
民国26年(1937)9月出生,古镇古二村人。粒子加速器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技术及应用研究所副所长。1956年广州华南师范附中毕业,考入清华大学攻读工程物理和加速器专业,1962年毕业留校任教及进行低能粒子加速器研究。研究成果11项创下“...[详细]
民国21年(1932)10月出生,南蓢榄边村西江里人,小学学历。1951年9月参加工作,1952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53年7月起,先后在中山县七区(南头、东凤)和阜沙、民众、三角、小榄、沙溪等区(公社)及中共中山县委员会农村工作部工作,历任副区长、区长、副书记、书记、副部长等职。197...[详细]
李容焕 (1947~) 笔名李秘。广东中山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63年入伍,任战士、班长。1969年后历任中山市南荫镇武装部助理、副部长、部长,中山市经济委员会武装部副部长、部长,中山市人民武装部部长、党委书记,中山市委办公室、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中山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详细]
李孙宸(1576—1634) 字伯襄,小榄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光宗泰昌元年(1620)掌内书堂,晋掌春坊左庶子。天启五年(1625)进南国子祭酒,次年晋詹事府侍读学士,教习庶吉士;晋南礼部右侍郎,摄礼、户两部尚书事中。崇祯元年(1628)晋礼部左侍郎,掌...[详细]
民国30年(1941)8月出生,女,中山人。1964年华南工学院本科毕业。中山市燃气具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产品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持研究开发热水器、炉具两大类40个规格品种,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其中JSYZ5-B型全自动燃气快速热...[详细]
民国33年(1944)5月出生,中山人。华南师范学院毕业。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主任、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2年《本原矩阵及一般希尔矩阵的组合论》(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获1994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6年出版国内第一本《组合矩阵论》...[详细]
刘秉楷(1919—1999) 又名刘少中,沙溪龙瑞村人。民国21年(1932)考入广雅中学读书。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中共广雅中学支部委员。同年奉命到罗定县建立党组织,被任命为中共罗定县武装部长。1940年受组织派遣,考入中山大学工学院并任工学院党支部书记。1944年毕业后调...[详细]
民国21年(1932)出生,沙溪谿角村人,中共党员。广东电视台台长,广东广播电影电视厅副厅长、厅党组书记、副总,广东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广东省第七届政协常委,教育文化委员会主任。1953年华南文艺学院美术系毕业。60年代参与制作《巴士奇遇结良缘》、《屈原》等电影100多部,深受观众欢迎...[详细]
刘崇龄(1911—1997) 字禹畴,香山县人,清宣统三年(1911)2月16日出生。民国20年(1931)上海大厦大学法学院毕业。曾任中山县政府教育科科长、广东省政府公报总、-政工局宣传设计委员、社会部行政计划委员、《社会工作通讯》月刊社社长。1948年当选为“行宪”第一届--。1949年...[详细]
民国32年(1943)10月生,三乡人,1967年华南工学院毕业。中山玻璃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90年,主持研制成功“玻璃马赛克生产线的创新设计”项目,获中山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1)。1992年,承担“机压玻璃灯罩生产线的技术改造”设计和实施工作,布局合理,...[详细]
刘国英(1924—1994) 祖籍沙溪云汉村,民国13年(1924)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翌年在美国应征入伍,于陆军航空队服役。后随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辗转于中国成都、西安及印度、缅甸交界等战场抗日,参加空战和地面战斗几十次,个人击落敌机10多架,有1000多小...[详细]
刘怀文(1900—1943)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上薄板泉村人。1926年夏,投奔北伐部队,加入国民革命军。后回乡务农、当煤矿工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当地的“抗日农民自卫军” 。1938年3月,被编入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第三大队,先后任排长、连长、副营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详细]
刘炯光(1907—1974) 字金煜,沙溪龙瑞村人。早年就读谿角乡懋德小学,后到广州南武中学读书。民国16年(1927)冬投考中央航空学校为第三期学员,1929年4月毕业后随教官杨官宇到南京航空署第四飞机队任驾驶员,后又随杨官宇弃职返广州任广东航空学校高级飞行教官。 1932年5月,脱离...[详细]
刘其昌(1828—1902) 沙溪谿角村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辛酉科武举人,同治元年(1862)壬戌科第三十二名武进士,殿试一甲第三探花及第。二等侍卫。同治元年在龙瑞村学府大街自建花岗岩“探花及第”牌坊一座,有石柱三条三孔,石狮一对。戌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补山东道御史巡视...[详细]
民国19年(1930)12月出生,中山沙溪龙瑞人。高中学历,特级教师,中共党员。1980年当选第六届中山县教育界人民代表,1985年和1986年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广东省首批特级教师(全省共50人,中山其唯一获评)。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先后于1950年2月至1966年8...[详细]
刘啸芬(1840—1911) 字小衡。香山隆都人,光绪附贡生候选训导。博览嗜学,金石图书无不搜寻。工古文,尤长于诗,画兰亦楚楚有致。清光绪十六年(1890)选学海堂专课肄业生。著有《贻令堂文集》、《小苏斋诗钞》、《小苏斋诗话》、《小苏斋诗话》、《芚鹑词刊》、《县人陈子清遗作》等,与黄绍昌合编...[详细]
刘依农(1916—1984) 又名刘积穗、晚风楼主,沙溪云汉村人。岭南书画家。民国5年(1916)出生于日本,1934年广州市兴华中学毕业,1936年入读广州市美术学校,1940年香港美院毕业,其间参加民间画馆组织的艺术活动,拜岭南画派名师赵少昂、黄少强、叶少秉、何添园、黎雄才、胡根添等,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