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盛(1904~1932) 骆家坝乡阳雀垮人,清光绪三十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入私塾读书,13岁家贫辍学,随父兄务农。由于他常年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目睹土豪劣绅之跋扈与农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苦难,思想深处埋下了对吸血者的刻骨仇恨。 民国20年(1931)冬,...[详细]
刘彩凤 (1920—1941),女,又名刘肇亚、刘力,化名黎初,菜园镇箭道人(今0乡-村),自幼勤奋学习,民国24年(1935)夏,考入汉中女子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女师)。26年(1937)加入共产党所领导的爱国青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寒假随“旅汉同学会”回乡工作团,宣传抗日,在武侯祠主演...[详细]
刘长海(1863—1913),宁羌州上清河牌人(今宁强太阳岭乡)。出身贫苦,系红帮大爷,曾任乡约。高鼻深目,性格豪放,讲义气,善打猎,无视洋人威势,痛恨封建礼法,敢作敢为,因此官府诬称其为“刘野人”。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燕子砭发生教案,李荣栋等义士惨遭杀害,并在汉中教堂、燕...[详细]
刘成 (1936~2005) 笔名莫·阿斯尔。蒙古族。内蒙古科右中旗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文学研究班。历任文化教员、、副处长、专业创作员,内蒙古文联委员,内蒙古作协专业作家、理事、副主席。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诗集《边防前哨》...[详细]
刘传璧(1913~1932) 字介璞,骆家坝乡骆镇村人,民国2年2月出生,7岁入私塾,15年(1926)复毕业于县立北后街高等小学,同年9月考入汉中共立中学。时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媚外攘内,-之祸,迫在眉睫。汉中各校学生走上街头,--。传璧在 中积极参加陕南特委的 组织“...[详细]
刘次枫(1875—1961),原名刘宗向,略阳县人,长期寓居汉中市。18岁入私塾,29岁考入陕西高等学堂。因勤奋学习毕业为岁试贡生。1909年5月回汉中被聘为汉南中学堂监学兼教员。1911年,刘次枫受省府委派到杭州、武昌考察蚕桑实业农业大学情况,并赴上海为汉南中学堂购置教学图片、仪器。时值辛亥革...[详细]
刘德怀 (1926~) 原名刘兆淮。山西介休人。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中央文学研究所、北方大学艺术学院。1939年参加抗日战争。后历任介休县游击大队-队太岳中学队主任,华北大学三部创作员,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创作员,中央文学研究所图书室主任,山西省文联研究室主任,晋中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详细]
刘国楠(1931~1987) 黄池大歇场人。1945至1951年先后在西乡中学、南郑中学及乐育中学学习。他聪颖过人,且积极要求进步,解放初期即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考入西北大学,后转入北京大学东语系学习印地语,1954年留学印度,在德里大学及贝拿勒斯大学深造,1958年回国任教于...[详细]
刘汉华(1883—1964) 原名刘清华,沙溪龙头环村人,自幼在檀香山中国报馆做散工,后参加三藩市少年学社,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孙中山先生到三藩市时,少年学社社员均加入中国同盟会。其追随孙中山革命,孙中山每次演说都得到其照顾与保卫,因此得器重,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有一次孙中山与其闲...[详细]
刘江 (1918~) 山西和顺人。中共党员。历任《胜利报》、《晋冀豫日报》、华北《新华日报》校对、记者、、通采科长、部长,《太原日报》总,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总,省广播电视局局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省文化厅厅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理事。著有长篇小说《太行风云》、《剑》、...[详细]
刘健(1971~1985) 女,本县城关镇人,县中学生,品学兼优,乐于助人。1985年7月26日午,刘健的同学王林在泾洋河深潭游泳,在岸边休息的刘健见王林只有两只手在水面上扑打,她毫不犹豫的跳入潭中相救。不料,被挣扎中的王林抱住,两人在水里扭成一团,当附近群众闻讯赶来将她们救起时,王林得救,刘健...[详细]
刘甲三(1900~1952),名鼎锡,字甲三,宁羌县城人,是本县早期革命先驱之一。甲三出身富绅家庭,少时就读于汉中联中。民国14年(1925)转入西安适道中学,加入国民党。因其学习成绩优秀,思想活跃,当选为西安 代表及 委员,积极参加爱国-,不久加入共青团。15年(1926)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详细]
刘继哲(1919~1943) 黄池大歇场人。父辈业农,家境贫寒。继哲初在草庙小学读书,后转入南区高小。民国18年(1929)大旱无收,次年春,农民以树皮、野菜为食,继哲时年10岁,即辍学在家劳动。21年,本县西区燃起革命烈火,建立苏维埃,打土豪,分田地,消息传来,继哲高兴地说:“红军...[详细]
刘丽川 (1820—1855) 原名阿源,沙溪谿角村人。农民出身,自幼习武,练出一身好本领。曾以草药治伤为业,为人乐善好施,贫者来求医,常不收诊金,深得众心。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在香港参加天地会。1849年赴沪,从事反清活动。咸丰元年(1851),天地会支派小刀会传入上海,其被推为首领...[详细]
刘述庭(1891~1975) 刘绍先,字述庭,以字行,本县城关人,清光绪十七年生。宣统二年,考入陕西三秦公学。民国3年(1914)毕业返县,任县立乙种农业学校教员、校长,开展科学养蚕实验。10年,赴北平入平民大学攻读政法。14年,述庭去武汉,参加董必武主持的“劳 动讲习所”。18年,...[详细]
刘树之 (1956~) 笔名刘诚。生于陕西省洋县。中共党员。1979年毕业于汉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在陕西工学院、汉中市某政府部门工作,现供职于汉中市文联。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系列长诗《命运九歌》、《悲惨世界》,长篇诗论《后现代主义神话的的终结——2004...[详细]
刘斯奋 (1944~) 广东中山人。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历任定安县文化局干事,广东省委宣传部干事、科长、副处长、处长,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文联第五届主席,广东省作协第五届理事,广东省美协第五届常务理事,中国文联第六届全委。1964年开始发...[详细]
刘思复(1884—1915) 又名师复,字寓生,号子麟,别号抱蜀老人,笔名有丹水、寥土、净慧居士等。祖籍沙溪谿角村,从曾祖辈迁居石岐水楼。16岁曾应试童子试并考中秀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其与堂兄在石岐创办演说社,提倡改革,邑中青年参加者众。1904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详细]
刘泰姬 东汉时本县人,杨相之妻,生4男2女。相死,她教子不纵小恶。长子元珍外出,带醉归,她怒斥说:“吾在,尚如此。吾死,何以帅群弟乎?”元珍悔,从此不再饮酒。次子仲珍请来数友作客,她见中无一贤,立即指责他的过失。仲珍洗心收面,始与益友相交。后来,4子都成为名士,成就也胜过前人。她的家训,盛传三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