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耕涛(1912~1974)阜平人。1929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37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在徐水县乡村师范任教,秘密开展党的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回到家乡,在阜平县城组织起“阜平县各界抗敌后援会”,向群众进行抗日宣传,开展抗日募捐活动。 1937年10月初,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在...[详细]
李光璧(1914~1976)又名昭平,笔名楚白、唐棣、雪沧、陆刚、黎武、紫翔等。安国祁州镇人。193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安国县第一区抗战动员会和冀中区行政公署任文书。1940年2月任北京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兼中文系讲师、副教授。在此期间,整理过明代档案资料,从...[详细]
李光宇(1911~1976)曾用名李文秀、李光裕。定县(今定州)北支合村人。小学毕业后考入定县省立第六中学制革班学习,后当过制革工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定县北支合、南支合村一带以教书为掩护,宣传马克思主义,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3年后担任党支部书记、区委委员,在清风店附近领导扫...[详细]
李国木普(1585~1631)字元治,号续溪。高阳庞口村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中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历任詹事学士、经筵日讲官,官居朝中,粗食布衣,平易俭朴。以讲书经受皇帝赏识,于天启六年(1626年)破格提拔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公。当时魏忠贤得宠,作威作福,朝廷内外许多...[详细]
李汉(1924~1997)原名韩银增。唐县东显口村人。1938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底到晋察冀抗战建国学院学习。1940年3月转到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戏剧系学习,1944年5月转入延安军政大学自然科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1945年8月参军到张家口航空站。 1946年...[详细]
李好古(生卒不详)清苑人。他生于元初,经历了蒙古军南侵和金、宋的灭亡,世事的变乱,在《谒金门》一词中仅用短短的45个字,通过叙述、对比、设想的手法,就深刻地讽刺了宋王朝的腐败、荒淫,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所作杂剧有《赵太祖镇凶宅》、《巨灵神劈华岳》、《沙门岛张生煮海》等。 《沙门岛张生煮海...[详细]
李鹤鸣(1912~1983)安国流霜村人。13岁时受塾馆先生影响,对治病产生兴趣,先生授之针经、脉诀、药性等医学常识。16岁到天津西门内泰和堂药店学徒,因他聪敏勤快,虚心好学,颇得坐堂中医孟宪章赏识,传其医道。四年学成。1934年在安国自设药铺行医。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重返天津,在河北大...[详细]
李恒泉(1915—1944),八路军渤海军区第二分区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 河北唐县人。自幼聪颖好学,1934年,毕业于保定德育中学。1934年7月,在保定农学院当工人。1935年,在农村建设训练班学习。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曾以国民党唐县五区农村训练员和派出所警长的身份为掩...[详细]
李虎(1918~1999)满城人。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由地方转入部队。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晋察冀区委文书、科长,中共行唐、涞源、龙华县委书记,中共察北地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热察导报社社长,冀热察军区、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骑兵第...[详细]
李化方(1898~1978)又名李金坡。涞水永乐村人。幼年在私塾读书,后考入本县师范讲习所。1917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参加保定的学生-活动,并到附近农村宣传反对日本侵略,后代表保定学生会出席上海全国学生联合会代表会议。由于长期参加反帝爱国社会活动,被学校当局开除。之后,考取...[详细]
李惠(?~479)南北朝时期中山安喜(今定州)人。父李盖,官至右仆射。李惠不到20岁即承袭父爵。又娶襄城王韩颓之女为妻,生二女,长女为北魏献文帝元弘皇后,生北魏孝文帝元宏,李惠遂为外戚。历任散骑常侍、侍中、征西大将军、秦益二州刺史,进爵为王。又转任雍州刺史、征南大将军,加长安镇大将。 李惠擅...[详细]
李惠民(1907~1943)阜平北坡跟村人。1936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易家庄编乡乡长。他改变过去损害穷人杂款摊派的作法,减轻了人民负担,编乡百姓赠他一块“望重乡间”的牌匾。1938年春调城南庄区任区粮食部、区农工会负责人,后任城南庄区区长。1939年春调到县财政科,不久...[详细]
李济寰(1909~2001)定县(今定州)宿家佐村人。1919年在保定大中职业学校、交通中学肄业,回家乡先后在砖路、东岗等村小学教书。193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是定县北部中共地下党工作的开辟者之一,1936年5月,担任中共定县县委副书记。 1937年9月,中共定县县委...[详细]
李济林(1892~1970)安国西章令村人。自幼家境贫寒,成年后以扛长工为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地下交通员。1947年新保安战役前,年过五旬的李济林报名支前未批准,他只身赶到支前民工团驻地,硬抢了一副担架。每逢行军,他一路上总拾一大捆柴草,到宿营地后抢着为民工、伤员烧洗脚水、做饭。战...[详细]
李进(?~1295)曲阳人。自幼从军,初为张柔部下。南宋淳祐十年、蒙古定宗后二年(1250)淮水之战中,李进以15人载一舟,转战十余里,夺南宋军巨舰,以功授百户。蒙古宪宗八年(1258),元宪宗西征,史天泽命李进为总把,由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入兴元(今陕西汉中),渡米仓关(今陕西南郑南),伐木开...[详细]
李进博,女,1955年生于河北省定兴固城国兴村。定兴县教育局艺术教研员,小学高级教师。 在教研活动中她坚持以点带面,普遍提高的原则,1991年她指导的美术课获全区美术课优秀课评比特等奖,省平比一等奖,国家二等奖,她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她注重在学生中发现艺术尖子,加以培养,不少学生作品在省,...[详细]
李敬之(1915~1945)原名鸿恩。定县(今定州)东朱谷村人。肄业于保定育德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后因病休学,在本村小学任教。曾在定县《醒民日报》以泽普为笔名发表小说、杂谈多篇,宣传抗日救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去山西太原参加军政训练班,后加入河北民军...[详细]
李金时(1919~1992)原名李福来。高阳梅果庄村人。1937年10月参军,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战士、学员、政治指导员,第七军分区二十三大队副政治教导员,第二十三团营政治教导员,藳无大队政委,第三十六区队副政委,第三十二区队副区队长,第四十九区队区队长等职。参加了百...[详细]
李克非(1920~1995)定县(今定州)台头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区武装大队大队长、县武装总队队长、县武装部部长、雁北第五军分区和晋察冀第三军分区武装部部长、察哈尔省武委会主任、省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1949年1月,兼任北平(今北京)市军管会铁道军运司令部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