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泉 [公元1885年-1963年]

  • 梁清泉(1885~1963)字洁尘。满城花庄村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三班(期)步兵科,光绪三十三年(1907)毕业后,历任陆军第四镇副军校十三标三营排长,保定军官学校二区队队长、排长,保定军官学校少校副官长。1923年8月保定军官学校停办后,曾在宋哲元部、张学...[详细]

梁山 [公元1906年-1991年]

  • 梁山(1906~1991)原名梁笃生。保定市区人。早年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北京四中。1927年考入北京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0年考入北平(今北京)联华电影五厂演员训练班,结业时拍摄了无声电影《故宫新怨》。1933年进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后入艺华电影公司,早期参加拍摄过无声进步影片。  ...[详细]

梁双璧 [公元1918年-1987年]

  • 梁双璧(1918~1987)定县(今定州)西张谦村人。定县简易师范肄业。1938年春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定南县文建会主任、中共冀中区七地委宣传部干事、七地委秘书、冀中区党委副秘书长等职。在此期间,积极动员、组织、团结在乡的知识分子,开展抗日宣传和各...[详细]

梁耀章 [公元1891年-1938年]

  • 梁耀章(1891~1938)字化南。满城花庄村人。梁清泉之子。1912年10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六连,1914年毕业后先留校任学兵长,后任步兵分队长,1915年升任步兵科技术教官。曾在北洋军中任职。北伐战争中参加国民革命军。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第五十五军第三师少将副参...[详细]

梁以樟 [清][公元1608年-1665年]

  • 梁以樟(1608~1665)字公狄,号鹪林。清苑人。与其兄以棻、弟以桂,都知名于世,当时号“三梁”。而以樟更加出众,8岁在家塾读书时,墙壁开裂,他作《壁裂歌》:“壁猛裂,龙惊出。”见者都十分惊奇。16岁补弟子员,受到左光斗的赏识。 明崇祯十二年(1639)乡试第一,第二年中进士。命试骑射,进...[详细]

梁正中 [公元1915年-1983年]

  • 梁正中(1915~1983)又名梁祥。涞源城里村人。1931年考入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的 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反帝大同盟。1933年在涞源县泉坊任教期间,宣传革命道理,发展革命力量,秘密组织建立了涞源县第一个农民革命组织——农民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协助驻涞源的骑兵团在城里...[详细]

连玉岗 [公元1896年-1973年,革命烈士]

  • 连玉岗(1896~1973)字幼陵,曾化名李荫南。清苑人。1921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骑兵科,毕业后在川军刘文辉部任基层军官及师部军法处处长。1926年在国民革命军程潜部任上校团长,参加了攻打南昌、九江、南京等战役战斗。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详细]

李必武 [公元1864年-1946年]

  • 李必武(1864~1946)又名信武。易县辛庄头村人。幼习少林义和拳,后随定兴县拳师杨某习形意拳。曾在州衙当捕快,后得金科秘方,辞去衙差,行医乡里。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他组织成立了百福社义和团,后被各村团众推举为易州义和团大团总。农历四月,他率团众赴涞水县参加攻打高洛教堂之战,随...[详细]

李彩亭 [公元1872年-1930年]

  • 李彩亭(1872~1930)字呈章。定兴张祖庄村人。出身武术世家。祖父李铁珊,为镖师,人称“花刀李”。父李梁栋,在河北颇有影响。他自幼随父习武,擅长地蹚拳、地蹚刀、朱砂刀、朱砂剑、翼德 。30岁时与弟李文亭、李耀亭到郑州拜形意拳名师李存义为师,在祖传外家拳的基础上,又学内家拳,博采众家之长,技艺...[详细]

李成山 [公元1917年-1950年]

  • 李成山(1917~1950)涞源北大沟村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涞源城,他所住的村虽未沦陷,但他对日军在侵占区杀人、放火、0妇女等暴行非常痛恨。1938年,八路军在涞源开辟抗日根据地后,他立即投身于抗日斗争,先后任村自卫队班长、分队长、武委会主任和中队长及区大队部干事。...[详细]

李春来 [公元1855年-1925年]

  • 李春来(1855~1925)字起山。新城(今高碑店)人。11岁入北京喜春台梆子科班学艺,从谭叫天(谭鑫培之父)学艺,演武生。17岁学业期满在京津一带搭班演出数年,后转至上海,首演于满庭芳桂茶园,又在升平轩等戏园与孙菊仙、黄月山等合作演出。曾一度返京,与梆子老生郭宝臣合组源顺和班,后又南下,长期在...[详细]

李春堂 [公元1921年-1947年]

  • 李春堂(1921~1947)蠡县宋岗村人。1938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任晋察冀军区教导团二连指导员、行唐县武工队副队长、三十团二连连长、四纵队一团营长等职,率领部队战斗在平山、灵寿、行唐、曲阳、唐县、游击区,用伏击、奇袭等战法打击日伪军,取得了很大战果。19...[详细]

李德冲 [公元1839年-1935年]

  • 李德冲(1839~1935)字济川。易县城内人。9岁拜武举龚锦芳为师,龚氏教徒甚严,他刻苦学习,3个月后即练出腿功,后又苦练轻功及各式器械,经8年磨练,练就一身超群-门武功。 18岁出师时,龚赠其豹花马一匹。当年随布商去蔚州游历,一日路过东街德成当铺,见一当铺伙计嘻皮笑脸拉住一年轻女子,正在...[详细]

李德富 [公元1930年-2003年]

  • 李德富(1930~2003)涞水人。曾师从欧阳予倩、芙蓉草、臧岚光、赵绮霞等戏剧名家。先后在河北涞水剧团、北京红光京剧团、吉林延吉市戏曲剧院担任演员。“文革”之前,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马键翎为了发展秦腔事业,特聘他到陕西省任教。20世纪80年代后期调入西安市艺术学校任名誉校长兼教授。在此期间曾主...[详细]

李殿图 [清][公元1738年-1812年]

  • 李殿图(1738~1812)字恒符,号石渠。高阳庞口村人,居县城东街。乾隆二十年(1755)中举。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莘桥村教私塾,次年到南皮县张杏园教私塾。乾隆二十七年(1762)家居,有田近两顷,距县城20余里,每至秋成偕两弟亲往巡视,躬处田间。 乾隆三十一年(1766)中进士,授...[详细]

李锋 [公元1921年-2012年]

  • 李锋(1921~2012)原名高春生。徐水商平庄村人。少年时曾在保定同仁中学读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辍学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小学教员,1938年6月参加抗日工作,担任徐水县农民抗日救国会干事、秘书。同年10月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至1944年5月先后任徐水县抗日政府教育科长、...[详细]

李凤华 [公元1923年-2005年]

  • 李凤华(1923~2005)曾用名李风华。易县人。1940年9月参军,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副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第六十三军五六二团副营长、营长、副参谋长、副团长,第六十三军五0团副团长、团长等职。1966年8月起,历任第六十三军一八八师副参谋长、副师长、师长等职...[详细]

李凤林 [公元1916年-1974年]

  • 李凤林(1916~1974)涞水富位村人。1940年,易县第八区区长解峰深入被日伪军占领的富位村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1942年,李凤林经解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在党组织部署下,发动富位村党员、积极分子修地道。1943年,富位村建立了民兵中队,李凤林任民兵中队长,对日伪进行政治宣传和...[详细]

李凤云 [公元1913年-1981年]

  • 李凤云(1913~1981)女。定兴景安村人。幼年在城内一家戏馆以说鼓书为主。1930年北昆名演员白云生随班到定兴,通过看戏,二人产生爱慕之情,于唐山演出时结婚。凤云随丈夫学习,边学边演出,成为当时北昆戏班中唯一的女演员。不久,学会了众多旦角戏,如《仰像哭像》的杨贵妃、《扫花三醉》的何仙姑、《折...[详细]

李福谦 [公元1888年-1966年]

  • 李福谦(1888~1966)字聚五。安国祁州镇人。出生于书香门第。18岁就读于北京甲等工艺学校,毕业后在南王买村乙种工艺学校任教。李福谦熟谙音律,尤爱昆曲,对昆曲的唱、念都有很深的造诣。1931年,在执教之余,创办“怡志楼昆曲研究会”,研究探讨昆曲的词牌和音律,注释词义,校正曲牌,校对、考订了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