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涛(1891~1952)原名受书,字文涛,曾用名潜夫。清光绪十七年(1891)出生于谢何乡孟家河村一农民家庭。熊文涛自幼刻苦好学。民国4年(1915)毕业于陕西法政专门学校。民国5~9年(1916~1920),曾与同学李觐侯等人在汉中创办书店,传播新文化,并在西安等地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民国1...[详细]
许国柱,1919年2月18日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老观坨乡大兰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中。许国柱3岁时,身患多病的母亲,因无钱医治而离开人世。全家靠父亲给地主扛活和种一垧薄地来维持生活。许国柱9岁时,他父亲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硬着头皮供他念了四年书,后因生活所迫而辍学,开始跟父亲干农活。为了养家糊口,许...[详细]
徐雪尘(1906~1968),名镜清,城固博望镇人。青年时先后到南京、上海、西安等地谋职,结识陈浅伦、徐彬如、李瘦枝和宋绮云等革命人士,参加过西北反帝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协会、西北革命青年读书会、世界语协会、西安救国会、救亡朋友会等进步组织,积极参加革命宣传活动。他曾与贾拓夫等人在西安民乐园砸国...[详细]
严隽琪,女,汉族,1946年8月生,江苏苏州人,民进成员,1967年9月参加工作,丹麦技术大学海洋工程系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 现任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1962-1967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 1967-1968年...[详细]
阳处父(?~前621年),大春秋时晋国大夫,因封邑于阳地(今山西省太谷县阳邑村),遂以阳为氏。 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楚国派斗章出使晋国,晋国派阳处父到楚国回访,晋楚两国恢复了正常外交关系。 肴战开端 晋襄公元年(前627年),晋国大夫阳处父率军攻打蔡国,楚国令尹子上率兵救蔡,两...[详细]
杨乾运(?~554年),字玄邈,南朝梁将领,氐族。傥城郡兴势县(后魏分城固置兴势县,在今陕西洋县)人。其家是当地氐族的首领,他的父亲杨天兴仕齐为安康郡守。杨乾运弱冠被辟为梁州主簿。北魏孝昌元年(525),除宣威将军、奉朝请。不久,任梁州治中,除安康郡守(南朝宋置郡,在今陕西汉阴县西)。 西魏...[详细]
杨育才,1926年生,陕西勉县人。1949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作战机智勇敢,被誉为“大力士”、“飞毛腿”和“小诸葛”。1953年7月,金城战役时任侦察排副排长,奉命率小分队执行“虎口拔牙”―――突袭敌军精锐部队首都师第...[详细]
阳自碧,1918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现巴中市恩阳区花丛镇)。 1933年夏天,红四方面军来到阳自碧的家乡,同年8月参加红军,初在川陕省少年先锋队指挥部作识字排长,1934年春调到通江城区少先队大队部作文书,不久又调任游击队文书,同年8月加入共青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详细]
严庆澍(1919~1981) 严庆澍,阮朗是他的常用笔名,其他笔名有:洛风、陶奔、江杏雨、沙为雪、葛夏、张璧、高山客、草山上人和颜开等,江苏吴县人。 少年时代在上海半工半读,喜爱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于投日救亡运动。民国27年(1938)春,到长沙参加“湖南省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工作,...[详细]
姚虎成,1950年出生于陕西省城固县沙河营一个农民家庭。解放初期,父母相继去世,8岁的姚虎成从此成了孤儿,在幸福院长大。 1971年1月,姚虎成参加解放军。来到部队后,他一心想为社会主义多做贡献,恨不得把全身力气都使出来。当时部队正修莲(沱)宜(昌)公路,他干起活来不要命。初春在河里捞沙,别...[详细]
业喜扎拉僧,蒙古族,汉名李广志,1922年生于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他少年时期聪明好学,在学校读书时,勤奋刻苦,成绩优秀。13岁时,因染上天花疾病,落了一脸麻子。他精神上受到了很大损伤,但志气未减,仍然进取好学,少年立志。 1936年,业喜扎拉僧考入伪满白城子铁路学校,毕业后留校做教学工作。...[详细]
尹灵芝,1931年出生于山西省寿阳县赵家垴村。父亲尹尔恭耕种五亩贫瘠薄地,自幼给人放羊、扛长工、弹花、打铁,饱受剥削压迫。灵芝苦水里生,苦水里长,由于生活所逼,灵芝3岁时,母亲去太原给资本家奶孩子,家庭0了,1岁的妹妹灵变被送到界石由姥姥抚育。她来到太平村跟着二姨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生活。二姨杜二凤...[详细]
岳震川(生卒年不详),字中干,号一山,陕西洋县人。生性酷爱读书,肄业于关中书院,与洋县王檀魁、勉县严景云同称“汉南三杰”。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人,嘉庆六年(1801)大挑授知县,随即中进士。授内阁中书,担任顺天乡试对读官。为赡养父母辞官回乡。他回到陕西,先后在关中、汉南、关南三书院掌...[详细]
成都军区原顾问。 余洪远同志是陕西省西乡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红军宣传员,中共巴州县委书记、川陕省委组织部长,省政府保卫局局长、副主席,金川省委军事部长,甘肃临时政府财粮部长,参加了创立、巩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详细]
张梓桢 (1913-1982)山西灵石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2年8月22日于大连病逝。 张梓桢是山西省灵石县人,1913年出生。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政治部秘书长、东北军政大学辽东分校副校...[详细]
山东枣庄人。中共党员。1944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文书、干事、前线随军记者,军政大学办公室主任,政治学院宣传部长,国防大学第二编研究室主任,教授。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雪天》,传记文学《赵一曼》、《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徐海东将军传》、《徐向前元...[详细]
内蒙古军区原副政治委员。 张德贵是四川省巴中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团政治处干事、股长、团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委员、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德贵参加过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详细]
张凤翮(?—1643年),字建中,号慰堂,城固南乐人。自幼聪明,勤奋苦学,善于处人,少时即自勉:“功不及乡里,何以及天下”。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中进士,后官至江南巡抚,崇祯末年卸任归里。昔时上元观一带地势低,水位高,水滩散见,民众零散居住,易受洪水和盗贼害,人无安居。张凤翮察看地形,捐资筹...[详细]
张桂祯(1935~1988) 女,陕西省汉中市宗营镇人。6岁入学,15岁初中毕业后考入陕南公学院。结业后投考西安市妇产学校。1954年,分配安康县医院任助产士。1955年3月,调岚皋县医院工作。1959年1月,保送宝鸡市卫校妇产科进修,结业时取得妇产科医师职称,回县医院工作,历任妇产科医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