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守尧(1912~1943),今六安市新安镇田墩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田守尧12 岁时即离家帮人放牛。 民国19 年(1930 年)4 月,田守尧参加家乡苏区少年先锋队。翌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参加毛正初等人领导和指挥的河西农民-,第一次经受了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年底,被编入红二十五军当...[详细]
田淑扬(1887~1911),字亚豪,田激扬(1890~1908),字昂甫。凤阳县府城镇府东街人,系同胞兄弟。其三叔是清朝台湾道台,在凤阳很有名气。田淑扬、田激扬两兄弟幼时就勤奋学习,能文善武,书画皆精。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他俩的二哥田仲扬求学于南京两江学堂,后又改入安庆武备陆军学堂,...[详细]
田野,1919年11月出生于本县独山乡。1939年9月在本县参加新四军第五支队第二游击大队,在部队任过排长、队长等职。1940年7月至1946年7月,任过乡长、镇长、党支部书记等职。1946年8月至1950年4月,任过解放军黄河大队北上渤海沧州军分区被服厂特派员、山东国际和平医院一所副教导员及该...[详细]
田治渊(1919~)滁城中心巷人。民国34 年(1945 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获理学士、医学士学位,后在该院任助教。1957 年又于苏联红十字医院医师进修学院放射科毕业,回国后先后在南京市工人医院、江苏省工人医院、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南京结核病防治院、南京结核病研究所、南京胸科医院放射...[详细]
童长荣(1907~1934),字灿华,化名张树华、张长荣,桐城县南乡(今属枞阳县)人。 童长荣生于一个贫苦人家,父早亡。6 岁入私塾读书,后就读于枞阳镇陶公祠初级小学、县立白鹤峰第二高等小学。民国10 年(1921 年),考入安庆省立第一师范,同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走上革命道路。在安庆读书...[详细]
童芳明(1915~1933)金寨县人。民国17 年(1929 年)任区赤卫队长、后任游击队队长。民国19 年11 月编入红一军二师六团任团长。民国20 年6 月任红四军十一师师长。民国22 年1 月在川陕苏区牺牲。 同年(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李发应 (1915~2000) ...[详细]
童雪鸿(1909~1966),原名鸿彦,字万庵(解放后喜极认为从此万事平安而改为“万安”),号印隐、印癖、别署拜石斋主、读印斋主、百斋主。清宣统元年(1909 年)出生在巢县东门外放王岗童家村一个农民家庭。民国14 年(1925 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是当年刘海粟创办“美专”的高材生,时师事...[详细]
涂学忠(1916~1976)六安人。民国19 年(1930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二十八团排长、连指导员。曾参加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连长,太行军区武乡独立营副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详细]
涂竹西(1919~)又名涂瑞江,原籍无为县。民国28 年(1939 年)5 月入伍、同年入党。曾任六安地委副书记、专员,滁县地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地委书记,安徽省-检察长、省委-部副部长。 同年(公元1919年)出生的名人: 宋维舟 (1919~1995)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 ...[详细]
万昌运(1910~1932)金寨县南溪镇人。民国18 年(1929 年)立夏节起义,参加了南溪火神庙-,后被编入红三十二师。民国20 年7 月,任红四方面-卫师三十七团团长。参加过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及黄安、商潢、潢光、苏家埠四大战役。民国21 年冬,随红军主力入川途中牺牲。 ...[详细]
万春公主(732年-770年),唐玄宗李隆基之女,生母杜美人。初嫁杨国忠的幼子、鸿胪卿杨朏,杨朏在安史之乱中被安禄山杀死,万春公主又嫁杨贵妃的堂兄弟杨锜。万春公主与丈夫杨朏一起为唐朝的外交事业而奋斗,在他们的努力下,外籍人士在长安获得不错的生存空间,很多人定居下来,成为侨民,在长安城里,使馆区也...[详细]
清代文字学家 王筠 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又字伯坚,号友,清代文字学家,景芝镇宋官疃村人。1821年(清道光元年)中举人,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授山西省乡宁县知县,后代理徐沟、曲沃知县。任职期间为政清廉,勤于政事,讼至立判,卓有政绩。 王筠少而好学,喜爱研究小篆与大...[详细]
王抟,唐末大臣,唐昭宗在位时,出任宰相。他是武则天时宰相王方庆的第八世孙、肃宗时宰相王玙的曾孙。 王抟,陕西咸阳人,祖籍山东临沂,东晋宰相王导的后裔。 考中进士后,他先到滑州节度使幕府中任幕僚,累迁为苏州刺史。久之,以户部侍郎判户部。 乾宁初年(公元894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董...[详细]
王 祺 安义人,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官至从二品的云南左布政使。其父和祖父被朝廷封赠为正三品通议大夫。王祺供职南京考功清史司时,用家乡带去的干蕨菜招待同僚。光禄寺因其味美贡入御厨,取名天厨如意菜。为安义在皇室的菜谱上争得一品。...[详细]
王寀(音采)(1078~1118?)字辅道,一字道辅,号南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父王韶官至资政、观文学士,枢密副使,王寀为其幼子。王寀登第后,官校书郎,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因病迷惑,好神仙道术,徽宗重和元年召入宫中延神,为林灵素所陷,下狱弃市,年四十一(《宋会要辑稿》刑法六之二三)。有《南...[详细]
阚望(1921~)肥东县石塘镇人。“八一三”抗日烽火激起他和一批同学私自离家离校,参加救护伤兵、难民工作和抗日歌咏活动。后来, 因导演话剧《雾重庆》、《麒麟寨》成功,遂投身于抗日戏剧运动。 民国30 年(1941 年)冬,参加周恩来直接组织和领导的“抗敌演剧四队”,在地下党支持下的进步戏剧活...[详细]
汪蕖(1832-1884),女,字藕裳;盱眙别称“都梁”,因而自署“都梁女史”。盱眙县城人。晚清女弹词作家。她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汪云,任官陕西布政使,父汪根敬也官至州府。她天资聪慧,自幼即博览典籍,于史学及古文辞无不留意,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又置身于上流社会,对上流社会有较深的了解。她17岁...[详细]
王玙,少习礼学,博求祠祭仪注以干时。开元末,玄宗方尊道术,靡神不宗。玙抗疏引古今祀典,请置春坛,祀青帝于国东郊,玄宗甚然之,因迁太常博士、侍御史,充祠祭使。玙专以祀事希幸,每行祠祷,或焚纸钱,祷祈福祐,近于巫觋,由是过承恩遇。肃宗即位,累迁太常卿,以祠祷每多赐赉。乾元三年七月,兼蒲州刺史,充蒲、...[详细]
汪冰石同志1918年出生在安徽省怀远县一个农民家庭,从青少年时代起,他就忧国忧民,追求真理,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抗日战争期间,他于1939年2月参加了党领导的怀远县青年抗敌协会工作,194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任宿怀县县委书记兼县长、县总队长兼政委,为巩固淮北路东、路西抗日根据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