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肇嵘(1922~)庐江县白山镇人,民国37 年(1948 年)上海国防医学院毕业。历任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医师、技术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河南分会眼科学术会主任委员,全国遗传学会、眼科遗传学会副组长、组长,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副组长,省六届人大代表、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著...[详细]
马肇华,吉林工业大学教授。1935年5月出生于本县新安镇。1956年8月从长春拖拉机学院毕业后,到吉林工业大学任教。1978年12月任副教授。1981年2月至1983年3月为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访问学者。曾获得省及部颁科技奖,并获吉林省政府授予的“有突击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称号。发表著作及...[详细]
梅长岭(1923~1983)铜陵人,字延年。抗战时期参加华北忠义救-。民国35 年入北平中国大学学习。1949 年去台湾后,曾拍摄影片《壮志凌云》、《扬子江风云》、《八百壮士》、《汪洋中的一条船》等。著有《电影原理与制作》等。同年(公元1923年)出生的名人: 周与良 安徽省池州东至...[详细]
梅大栋(1901~1957)又名养天,字良楷,化名陈铁如,旌德县梅村人。早年就读于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民国10 年(1921 年)暑期陪同教务主任恽代英到旌德县进行革命活动。毕业后,由恽代英介绍到江西萍乡安源路矿职工子弟学校教书。民国1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路矿工人俱乐部秘书,在刘少奇身边工...[详细]
梅达君(1908~)宣城(今宣州市)人。民国19 年(1930 年)东吴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曾任苏州女子职业中学教员、上海慈愿难民收容所主任、上海工商职员贷金处主任、东方联合营业公司副经理。民国34 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任第一、二届理事。曾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详细]
梅大梁 (1909-1928) 旌德三都梅村人。1921、1923年在宣城省立第四师范、休宁万安省立第二中学就学,因参与和组织-,先后被两校开除。回到家乡后,在三都补习学校任教,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11月,皖南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旌德三都补习学校支部建立,梅大梁为支部成员。1926年春,补习...[详细]
梅鼎祚(1549-1615) 明代文学家,戏曲、小说家。字禹金,号胜乐道人,宣城(今属安徽)人。父守德,嘉靖间进士,官给事中,以忤严嵩出知绍兴府,累迁至云南参政,归建书院讲学,世称宛溪先生。申时行为内阁大学士,荐举他入朝,辞不赴。归隐于书带园,又建“天逸阁”、“东壁楼”、“鹿裘石室”等处为藏...[详细]
梅庚(1640—1722),字子长,号雪坪,晚年号听山翁。梅庚的曾祖父是大戏剧家、诗人、藏书家梅鼎祚。他的父亲梅朗中是复社名士,善于书画诗文,在当时被称为“三绝”,可惜36岁就英年早逝。梅朗中著有《书带园集》16卷,又编《赋纪》50卷(所辑为唐以前之赋);他的书画作品大多失传,《国(清)朝画识》...[详细]
梅光迪(1890—1945),字觐庄,又名迪生,宣城县西梅村人。6岁始随其父攻读四书五经,过目成诵,有“神童”之誉。14岁应童子试,中秀中。时值晚清,国势孱弱,国人倡洋务,废科举,崇尚西学。遵从父命,他于1905年考取安徽高等学堂,为堂长(即校长)严复得意门生。三年后,转学至上海复旦公学(今复旦...[详细]
梅淮安(1935~)霍邱城关人。1960 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林业系。任安徽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林业高级工程师、华东森林经理研究学会理事,先后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林业科学进步二等奖、华东林业情报科技进步三等奖、一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同年(公元1935年)出生的名人...[详细]
梅询(964—1041),字昌言,宣城梅氏第三世孙。端拱二年(989)进士,授利丰监判官。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梅询作为进士考官受到召见,谈论天下大事,极合真宗之意,把他视作奇才,升任集贤院,梅询也以真宗为知己。当时契丹屡次侵犯河北,首领李继迁又强攻灵州,边事危急。梅询-献策:将朔方授予吐...[详细]
梅远(生卒年不详),字维明,原籍吴兴。唐昭宗光化(898—900)年间,入宣州刺史王茂章幕中。一说梅氏远出梅伯,“世久而谱不明”。梅远到宣城后在城南双羊山下梅溪河畔筑室定居。并作《筑室》之诗:“昔住苕之南,今适宛之北。溪山故缭绕,往来等乡国。爱此太古风,不但占林越。岚气敬亭浮,波光响潭接。虽在城...[详细]
梅竹樵(1903~1947),学名兆勤,凤阳县红心乡人。 民国18 年(1929 年)在家乡红心铺,经谢方华介绍加入共产党,同年被选为红心支部宣传委员,以后任红心区宣传委员。民国20 年入伍。 民国21 年2 月,中共长淮特委和凤阳县委下属党组织均遭破坏。梅竹樵逃到南京码头当了9 个月装...[详细]
孟芳洲(1905—1933) 又名航洲,赢洲,字介入,化名老侯,石头乡西寨头村人。孟家几代在晚清都有功名,芳洲少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 民国11年(1922),父亲送他随五哥孟臣斋(在石一斋部任参谋)去陕北求学。民国12年(1923),以优异成绩考入榆林中学,在这里接受了李子洲...[详细]
孟富林(1933 ~)含山县巨兴乡人。1950 年入伍,195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含山县-股长、副局长、法院院长、副县长。1976 年任庐江县委书记。后任安徽省副省长,1987 年任安徽省委副书记,后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同年(公元1933年)出生的名人...[详细]
孟简(?-824) 唐朝大臣。字几道,行十六,郡望平昌(今山东安丘)。祖籍汝州梁县(今河南临汝)。长期寓居吴中,为吴中人所称美(李观《贻先辈孟简书》)。贞元七年前后,登进士第(参华忱之《孟郊年谱》),又登博学宏词科。丁父忧。九年,仕为浙东观察使皇甫政从事。十三年,随皇甫政入朝...[详细]
孟芸生(1894~1933),名昭镛,今长丰县庄墓乡人。幼年从秀才樊硕甫学古文,精通经史,尤擅长旧体诗词。民国2 年(1913 年)参加淮上民军,在庄墓一带与倪嗣冲军作战,失败后远避黑龙江,在一个小县城任教员。民国13 年方振武到北方做 工作,孟芸生与其相见畅谈,方振武大为欣赏,孟芸生遂决计投笔...[详细]
孟思学(1864.8—1938.12) 字讷斋,别号苦山,石头乡西寨头村人。凡村邻有涉讼,经他排解,即相安无事,乡民称他为“和事老”、“孟老先生”。 思学为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生活安宁,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民国初年(1911—1912),土匪啸聚人稀地广的黄龙山,劫人抢物,他提倡修城筑...[详细]
孟亦奇(1921~)泗县人。民国28 年(193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定合、五河县委副书记。1949 年后,历任中共宿县、滁县、蚌埠地委书记,安徽省林业厅厅长,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中共安徽省顾委常委,安徽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是中共十二大代表。 同年(公元1921年)...[详细]